三年级语文(上)师用导学案
课题: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铺满、排列、规则”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难点)
3.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重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
3.搜集关于秋天景色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
1.导入新课。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课件出示),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检测字词的识记理解情况。
(1)给认字注音。
洼 ( wā) 凌( líng ) 棕( zōng )印 ( yìn ) 增 ( zēng ) 靴( xuē )
(2)认读词语。
水泥 亮晶晶 紧张 大院 脚印 放晴 明朗 平展 闪闪发光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了哪些画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点拨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挑选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重难点导学:突破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读—-议的方法完成。具体是:生朗读全文,然后小组围绕课文内容的提示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突破第二个问题主要是通过抓住关键词、结合句子理解的方法完成。具体是:生再读全文,说说每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特别的情景,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概括总结出:明朗,多指室外光线充足。凌乱,指不整齐。
展示提升
展示
朗读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课文主要写了雨后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的美。
五、检测反馈
1. 我_背着书包去上学__时,天开始__放晴了__,院墙外的水泥道上铺上了很多的 金黄金黄的叶子 ,就像铺上了 一块彩色的地毯 。
2、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拓展延伸:
摘抄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词语:熨帖 凌乱 句子:一夜秋风,一放秋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复习旧知,认读词语。
2.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疑问?
3、导入语: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水泥道的美。
二、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优美的画面?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
品读感悟,感情升华。(此环节可以和展示提升环节同时进行)
3.重难点导学:突破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读—-议的方法完成。具体是:生朗读全文,然后小组围绕课文内容的提示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突破第二个问题主要是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反复品味来落实。
三、展示提升
1、展示。
2、品读感悟,感情升华。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1、体会并描述“我”走在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生活中平凡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
五、检测反馈
1、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2、仿写。把自己在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傍晚,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远远望见红彤彤的夕阳即将落下,它的余晖洒在小树林里,洒在小路上,洒在人们的脸上。路旁的牵牛花合拢了花瓣,像是要准备入睡了。!
六、拓展延伸
自由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的片段,说一说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板书:
铺满金色巴掌的道路:金黄色的落叶——金色巴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