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1 18: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寻城记-老门东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一 座 城
1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老门东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是“最”南京的地方,也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当时人们主要从事的活动有哪些呢?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深谋远虑:结合资料,分析老门东选址于此并发展成聚落的有利条件。


世界气候类型图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
"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历史上的老门东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国等国在天津签订了《天津条约》,南京被辟为通商口岸。19世纪后期的南京是一个重要的航运与贸易枢纽。1952年至今南京市为江苏省省会。
【材料二】
【材料一】
聚落与环境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气候适宜
历史、政治、文化等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一 座 城
1
2
一 种 生 活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青砖黛瓦马头墙与当季植物相互映衬,最有“南京味道”。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前来尽享“慢生活”。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粉墙、黛瓦、马头墙,纹饰和图案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的风格。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将安徽和江苏并为一省,合称“苏皖”。明清时期,南京有很多来自安徽的工匠,他们聚居在老城南一带,工匠也将徽派建筑的精华带到了南京。南京人性格中的包容、内敛、低调,让徽派建筑有了南京特色。
1、老门东的古民居呈现什么特征?
2、这种独特的民居特征与当地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材料一】
【材料二】
名居风格大不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拓展】
小组讨论:你还可以举出其他地方的特色民居吗?它们和当地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龙吐水”
出现龙吐水的原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一 座城
1
2
3
一 种生活
一 段 记 忆
聚落的保护
南京市是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老门东,是南京文物古迹保存较完好的地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南京人的记忆。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的保护
开发or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应确立“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的方针,采用“小规模、渐进式、院落单元修缮”的有机更新方式,不得“大拆大建”。
老门东历史街区仅保留少量历史建筑,其余传统建筑正遭拆除,甚至部分地段已遭完全拆毁的严峻形式。改造后部分建筑由于被用作商业开发而丧失了其独特的院落布局特色,大量游客涌入,由此也出现了很多不文明行为致使街区遭受到了破坏。
老门东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聚落的保护
作为南京人,我们能为保护老门东做些什么呢?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结构
聚落
环境
形成
民居
形态
乡村和城市
影响
适应
因 地 制 宜
开发或保护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表现在( )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
B、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2.最容易形成团块状聚落的地区是( )
A.河流沿岸 B.山谷 C.铁路沿线 D.平原地带
3.有利于形成聚落的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 ②水源充足 ③地形崎岖 ④土壤贫瘠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③
当堂练习:
D
D
A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当堂练习:
A
4.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东南亚的高脚屋 B、因纽特人的冰屋
C、华北地区的四合院 D、内蒙古的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