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时间: 年9月18日。
(2)概况: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占领 。最终 沦于敌手。日本扶植 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3)意义:成为中国人民 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背景:日军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策动所谓“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概况: 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3)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 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
(1)背景:西北地区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 政策的感召。
(2)爆发: 年12月12日, 、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派 参加谈判,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初步形成。
【易错字】溥仪、杨靖宇、华北自治运动、兵谏
【点迷津】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而不是全国性抗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而非正式形成。
【建思维】
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1(2分)《东北抗战史料选编》中有这样一则史料,“双方激战最厉害之处是在北大营附近的南满铁路上——激战后日方指我军破坏了铁路”,当时两连骑兵应战,但日寇大军从四面会合,“两连人大部殉国”。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旅顺大屠杀
2(2分)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沈阳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描写家乡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
A.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B.国共合作携手北伐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3(2分)“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寇血战,为全民族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他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气概,更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他是 ( )
A.杨靖宇 B.李大钊
C.杨虎城 D.张学良
知识点二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4(2分)《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写道:“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国是没有几个华北和东北,是经不起几回‘退让’和‘屈服’的!”《告全国民众书》出现的背景是 ( )
A.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华北危机
D.西安事变爆发
5(2分)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知识点三 西安事变
6(2分)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有人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东北军,西北军,欲抗日寇,与红军罢战,兵谏上峰成事变”;下联是“张司令,杨司令,拯救家国,同共党合谋,暂休私怨赴国仇”。对联说的是 ( )
A.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
B.西安事变的爆发
C.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国共联合抗日
7(2分)(2023 长沙期末)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统一的中国”是指 ( )
A.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B.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C.革命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2分)日本参谋本部1936年拟定《国防国策大纲》,矛头直指苏联,但其进攻计划并未实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日本关东军深陷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广大军民的顽强抵抗之中,无法抽身顾及。材料旨在 ( )
A.痛斥侵华日军在东北的野蛮暴行
B.肯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意义
C.描述抗日联军斗争环境的艰巨性
D.赞扬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贡献
9(2分)(2022 河南模拟)周恩来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谈判中说道:“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放弃两党分歧,支持国民党抗日活动
B.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联蒋抗日
C.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实现全国的统一
D.接受国民党的改编,以实现民主共和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分)
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2分)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3)材料三中对于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 (2分)西安事变最终如何解决 (1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11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材料
如图是某同学发现的一份《西北文化日报》,报纸所示版面有其发行的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报纸大号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还登载有文章《卅(三十)万民众欢腾鼓舞拥护民族解放运动》和《张杨等通电全国发表救国主张》等。
(1)这篇文章是在报道什么事件 (1分)
(2)从这张报纸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至少写出五点,5分)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概况: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占领沈阳。最终东北三省沦于敌手。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3)意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背景:日军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概况: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3)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
(1)背景:西北地区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参加谈判,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易错字】溥仪、杨靖宇、华北自治运动、兵谏
【点迷津】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而不是全国性抗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而非正式形成。
【建思维】
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1(2分)《东北抗战史料选编》中有这样一则史料,“双方激战最厉害之处是在北大营附近的南满铁路上——激战后日方指我军破坏了铁路”,当时两连骑兵应战,但日寇大军从四面会合,“两连人大部殉国”。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旅顺大屠杀
【解析】由材料“双方激战最厉害之处是在北大营附近的南满铁路上——激战后日方指我军破坏了铁路”可知,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2分)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沈阳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描写家乡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A.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B.国共合作携手北伐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解析】由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3(2分)“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寇血战,为全民族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他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气概,更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他是 (A)
A.杨靖宇 B.李大钊
C.杨虎城 D.张学良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杨靖宇的事迹。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知识点二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4(2分)《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写道:“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国是没有几个华北和东北,是经不起几回‘退让’和‘屈服’的!”《告全国民众书》出现的背景是 (C)
A.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华北危机
D.西安事变爆发
【解析】据“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可知,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出现了华北事变,日本的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的华北地区。
5(2分)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C)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一二 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即一二 九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于1931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
知识点三 西安事变
6(2分)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有人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东北军,西北军,欲抗日寇,与红军罢战,兵谏上峰成事变”;下联是“张司令,杨司令,拯救家国,同共党合谋,暂休私怨赴国仇”。对联说的是 (B)
A.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
B.西安事变的爆发
C.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国共联合抗日
【解析】据“欲抗日寇,与红军罢战”“张司令,杨司令,拯救家国,同共党合谋”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7(2分)(2023 长沙期末)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统一的中国”是指 (D)
A.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B.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C.革命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指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2分)日本参谋本部1936年拟定《国防国策大纲》,矛头直指苏联,但其进攻计划并未实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日本关东军深陷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广大军民的顽强抵抗之中,无法抽身顾及。材料旨在 (D)
A.痛斥侵华日军在东北的野蛮暴行
B.肯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意义
C.描述抗日联军斗争环境的艰巨性
D.赞扬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贡献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使其无法抽身,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9(2分)(2022 河南模拟)周恩来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谈判中说道:“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B)
A.放弃两党分歧,支持国民党抗日活动
B.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联蒋抗日
C.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实现全国的统一
D.接受国民党的改编,以实现民主共和
【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联蒋抗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分)
答: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2分)
答: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3)材料三中对于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 (2分)西安事变最终如何解决 (1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张、杨;亲英美派主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第(1)题,提取漫画的文字信息“蒋介石”“东北”,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漫画指的是九一八事变,从而回答第一问;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第(2)题,阅读材料二带着问题回顾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提取材料三的有效信息“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从而回答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二、三问。
11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材料
如图是某同学发现的一份《西北文化日报》,报纸所示版面有其发行的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报纸大号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还登载有文章《卅(三十)万民众欢腾鼓舞拥护民族解放运动》和《张杨等通电全国发表救国主张》等。
(1)这篇文章是在报道什么事件 (1分)
答:西安事变。
(2)从这张报纸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至少写出五点,5分)
答: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事变中扣押的是蒋介石;张、杨的目的是抗日救国;民众的态度是拥护张、杨抗日救国。
【解析】第(1)题,据材料提示的时间信息及“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等可知,文章报道的是西安事变。第(2)题,由材料“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及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由材料“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可知,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扣押的是蒋介石,发动事变的目的是抗日救国;根据“《卅(三十)万民众欢腾鼓舞拥护民族解放运动》”可知,民众的态度是拥护张、杨抗日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