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基础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基础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1:05:09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举措: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3)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当选: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就任: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辞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机构:1912年3月11日,参议院。
(2)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易错字】袁世凯、宣统帝、民主共和
【建思维】
知识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1(2分)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明 (A)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成立
B.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C.辛亥革命已经开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
【解析】据“1912年元旦”可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2分)(2023 贵港期中)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C)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解析】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1925-1912+1=14,即民国十四年。
知识点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2分)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曰:“……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C)
A.使清朝皇室告别了皇宫
B.体现了皇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4(2分)下图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B)
袁世凯逼迫宣统帝
退位(清朝灭亡)→孙中山
辞职→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A.清朝皇帝在历史上的消失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分)(2023 河池期中)企图用法律来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使共和之基础巩固于“民权之上”,孙中山主持制定了 (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明定国是诏》
【解析】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为了限制袁世凯。其他文件均不是由孙中山主持制定。
6(2分)有学者认为1912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本质意义在于 (B)
A.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C.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家
【解析】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错误;据材料“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知,其本质意义在于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7(2分)(2023 深圳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指出:“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由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 (D)
A.已得到列强全力支持
B.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C.实现了中国完全独立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段材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和平主义,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
答: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人民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民族意识觉醒。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2)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献 (1分)由谁颁布的 (1分)有什么意义 (3分)
答: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料三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以上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 (1分)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的变化是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这一变化说明了人民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民族意识觉醒。第(2)题,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第(3)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赞赏、支持的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等。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 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举措:以1912年为民国 ,改用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 。
(3)评价: 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当选:袁世凯逼迫 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 继任→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
(2)就任:袁世凯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 正式辞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机构: 年3月11日,参议院。
(2)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 。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 、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 并负其责任,司法 等。
(3)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 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 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易错字】袁世凯、宣统帝、民主共和
【建思维】
知识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1(2分)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明 (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成立
B.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C.辛亥革命已经开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
2(2分)(2023 贵港期中)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知识点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2分)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曰:“……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
A.使清朝皇室告别了皇宫
B.体现了皇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4(2分)下图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
袁世凯逼迫宣统帝
退位(清朝灭亡)→孙中山
辞职→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A.清朝皇帝在历史上的消失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分)(2023 河池期中)企图用法律来抑制袁世凯的野心,使共和之基础巩固于“民权之上”,孙中山主持制定了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明定国是诏》
6(2分)有学者认为1912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本质意义在于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C.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家
7(2分)(2023 深圳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指出:“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由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 ( )
A.已得到列强全力支持
B.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C.实现了中国完全独立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2)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献 (1分)由谁颁布的 (1分)有什么意义 (3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以上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 (1分)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