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 的局面之中,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思想上掀起 的逆流。
(2)目的: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 ,彻底荡涤 的毒害。
(3)标志: 年, 在上海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4)代表:陈独秀、 、李大钊、 等。
(5)口号: 与 (“德先生”与“赛先生”)。
(6)阵地:《 》和 。
2内容:
思想革命 抨击封建的 和 鲁迅的《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 的吃人本质
提倡 与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 》,主张白话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
3意义: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 的潮流。
4局限性:对于中国 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易错字】李大钊、赛先生、《文学改良刍议》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创办《青年杂志》而不是创办《新青年》。
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
【建思维】
知识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分)“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启蒙,中国移植了民主宪政,却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民主自由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和社会共识。”材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 (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地位
2(2分)(2023 南宁期中)文献研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刊物中,反映新文化运动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
3(2分)1917年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他是 (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李大钊 D.胡适
知识点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4(2分)鲁迅作品《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曾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女主人公反对婚姻包办,追求自由恋爱。该故事反映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是 (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旧道德、旧文化
C.建设通俗的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5(2分)(2023 贵港期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6(2分)(2023 南宁月考)美国某杂志曾推选世界“百位名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 )
A.主张白话文
B.创建《青年杂志》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文学革命论》
7(2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这表明他 ( )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严重脱离群众,提不出科学纲领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8(2分)(2023 南宁期中)《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逐渐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
A.革新了政治制度 B.否定了传统文化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挽救了民族危亡
9(2分)《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
A.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
C.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
D.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10(2分)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信息。下表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
时 间 人 物 口号/主张
1861年 曾国藩 自强求富
1898年 康有为 变法革新
1911年 孙中山 民主共和
1915年 陈独秀 民主科学
A.进行近代化探索 B.摆脱了民族危机
C.赢得了民族独立 D.实现了国家富强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1)概括材料一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陈独秀发表此观点的社会背景。(4分)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 (1分)它准确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2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3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4)材料四中的①②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分)上述示意图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据此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3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为此,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也大大促进了以民主启蒙为基础的社会进步。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1分)
(2)阅读材料,围绕“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4分)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目的: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3)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4)代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5)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6)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内容:
思想革命 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提倡民主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
3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易错字】李大钊、赛先生、《文学改良刍议》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创办《青年杂志》而不是创办《新青年》。
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
【建思维】
知识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分)“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启蒙,中国移植了民主宪政,却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民主自由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和社会共识。”材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 (A)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地位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没有完成思想上的启蒙,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2分)(2023 南宁期中)文献研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刊物中,反映新文化运动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D)
【解析】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3(2分)1917年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他是 (B)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李大钊 D.胡适
【解析】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知识点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4(2分)鲁迅作品《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曾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女主人公反对婚姻包办,追求自由恋爱。该故事反映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是 (B)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旧道德、旧文化
C.建设通俗的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女主人公反对婚姻包办,追求自由恋爱”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5(2分)(2023 贵港期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C)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解析】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向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6(2分)(2023 南宁月考)美国某杂志曾推选世界“百位名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
A.主张白话文
B.创建《青年杂志》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文学革命论》
【解析】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因此胡适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
7(2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这表明他 (D)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严重脱离群众,提不出科学纲领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8(2分)(2023 南宁期中)《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逐渐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C)
A.革新了政治制度 B.否定了传统文化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挽救了民族危亡
【解析】据题干信息“一些青年逐渐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可知,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9(2分)《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
A.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
C.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
D.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解析】据“《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文学革命;题干材料宣传的是西方的自然科学,没有涉及宣扬西方的民主;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10(2分)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信息。下表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时 间 人 物 口号/主张
1861年 曾国藩 自强求富
1898年 康有为 变法革新
1911年 孙中山 民主共和
1915年 陈独秀 民主科学
A.进行近代化探索 B.摆脱了民族危机
C.赢得了民族独立 D.实现了国家富强
【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分析可知,表中时间、人物和口号,分别对应的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这正是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1)概括材料一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陈独秀发表此观点的社会背景。(4分)
答:观点:要实现民主共和必须反对封建旧道德,废除封建道德礼教;背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为实现独裁专制做准备。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 (1分)它准确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2分)
答:鲁迅;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3分)
答: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或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四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4)材料四中的①②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分)上述示意图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据此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3分)
答:①思想文化;②戊戌变法;③自强求富。
特点:历经从学习西方器物(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民主科学)的过程,呈现出逐步深化的特点。
【解析】第(1)题,由“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可以看出,陈独秀的观点是要实现民主共和必须反对封建旧道德,废除封建道德礼教;由此可以明确陈独秀发表此观点的社会背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为实现独裁专制做准备。第(2)题,由“狂人日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出自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白话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它准确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抨击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的内容。第(3)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回答即可。第(4)题,要求归纳中国近代化的过程,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从学习过程(学习层次)方面总结归纳。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为此,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也大大促进了以民主启蒙为基础的社会进步。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1分)
答:改造国民性。
(2)阅读材料,围绕“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4分)
答:示例:
观点: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论述: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戊戌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结论: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所以说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