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基础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基础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1:48:29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张謇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③辛亥革命后,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⑥国民党统治时期,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出现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2)曲折发展原因: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3)发展特征:总体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和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3)整体特征: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易错字】张謇、南通博物苑、侯德榜、詹天佑
【点迷津】
1.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中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建思维】
知识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分)(2023 太原期末)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人是 (A)
A.张謇 B.詹天佑 C.荣宗敬 D.荣德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2分)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促使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中华大地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材料说明 (B)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促使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中华大地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2分)有人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一阶段,此阶段是示意图中 (C)
A.1 B.2 C.3 D.4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示意图中3最合适,C符合题意。
4(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家经营不善
C.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封建势力的压迫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5(2分)(2023·广州期末)如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
C.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解析】据图片可知,1913年至1919年期间,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展比较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A正确,排除B、C。材料无法得出近代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信息,排除D。
6(2分)(2023 济南期末)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在近代企业方面仍是空白,青海省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曲折发展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内陆地区分布较少,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知识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7(2分)20世纪初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A)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教育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汽车、电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8(2分)(2023 防城港月考)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C)
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解析】“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种社会现象最早出现于中华民国初期。题文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9(2分)民国时期“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A)
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吃穿住行、应有尽有
C.中西结合、自由开放 D.新旧交替、民主平等
【解析】“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10(2分)如图,是近代江苏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这反映了近代 (B)
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政治民主化思潮 D.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中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它反映了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经济思潮。
11(2分)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B)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解析】据材料“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可以看出,外国资本的迅速增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举步维艰。
12(2分)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B)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和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从诗的题目《今别离》可知,诗中描绘的内容与离别有关。根据诗歌中“双轮驰”“车舟载离别”“今日舟与车”,可判断出当时社会出现了诸如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速度快,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1)依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师夷长技”的具体主张。(2分)把魏源的理论主张变成实践活动的事件是什么 (1分)结合所学,谈谈这一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1分)
答:主张:设立工厂;发展军事。
事件:洋务运动。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二 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答:特点: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将中国社会投入了动荡之中,历史的转型化作无尽的力量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自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顺时”出现了一场革除陋习、除旧布新的运动,社会习俗发生了变迁。然而,中国近代兴起于晚清,高涨于民国的社会习俗的嬗变并不是即时出现的,它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诸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3)列举史实说明民国是社会习俗嬗变的高涨期。(3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社会习俗嬗变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答:史实: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等平等称呼。
关系: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又会影响社会的进步。
【解析】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属于基础层面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原因要从国内、国际环境两方面切入回答。第(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材料归纳,要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即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同时社会习俗的变化又会影响社会的进步。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 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张謇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 ”道路。
③ 后,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④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⑥国民党统治时期,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出现荣氏兄弟、卢作孚、 等著名企业家。
(2)曲折发展原因:受到 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遭到 的摧残。
(3)发展特征:总体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 部门和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新式 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 和 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 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 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体现出 的新风尚。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出现 的趋向。
(3)整体特征:呈现出新旧并呈、 的特征。
 【易错字】张謇、南通博物苑、侯德榜、詹天佑
【点迷津】
1.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中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建思维】
知识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分)(2023 太原期末)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人是 ( )
A.张謇 B.詹天佑 C.荣宗敬 D.荣德生
2(2分)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促使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中华大地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材料说明 ( )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2分)有人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一阶段,此阶段是示意图中 ( )
A.1 B.2 C.3 D.4
4(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家经营不善
C.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封建势力的压迫
5(2分)(2023·广州期末)如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
C.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6(2分)(2023 济南期末)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在近代企业方面仍是空白,青海省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曲折发展
知识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7(2分)20世纪初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教育
8(2分)(2023 防城港月考)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 )
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9(2分)民国时期“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 )
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吃穿住行、应有尽有
C.中西结合、自由开放 D.新旧交替、民主平等
10(2分)如图,是近代江苏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这反映了近代 ( )
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政治民主化思潮 D.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11(2分)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2(2分)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和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1)依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师夷长技”的具体主张。(2分)把魏源的理论主张变成实践活动的事件是什么 (1分)结合所学,谈谈这一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1分)
材料二 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将中国社会投入了动荡之中,历史的转型化作无尽的力量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自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顺时”出现了一场革除陋习、除旧布新的运动,社会习俗发生了变迁。然而,中国近代兴起于晚清,高涨于民国的社会习俗的嬗变并不是即时出现的,它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诸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3)列举史实说明民国是社会习俗嬗变的高涨期。(3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社会习俗嬗变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