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掰、扔、扛、摘、捧”等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猴、结”等12个生字,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掰、扔、扛、摘、捧”等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讲解猴子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引导学生网络信息道德与安全意识)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强调注意:“猴”左右结构反犬旁,区别提手旁)
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桃树的生字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一字开花说词语)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
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一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指名回答
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自己做一做这个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在理解“掰”和“扛”后大家一起做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板书: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 掰 扛
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再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一一掰扛)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课文插图,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出示:又()又()的(什么)(什么样)的(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江老师的图片来自哪里,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注重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 ,它又接着 ,然后它 ,最后 。)
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的小猴子,因为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课堂小结。
6.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板书】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 空手回家
瓜地里 又大又圆 扔 摘
树林边 蹦蹦跳跳 扔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