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导学案(原卷版+答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导学案(原卷版+答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0:07:20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素养导学:
时空观念: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历史解释:知道光武帝巩固统治的基本措施及“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知识构建:
一、光武中兴
1.背景:
(1)王莽夺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后汉书·冯衍列传》反映了东汉初年的社会景象。对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有何影响
(1)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图示。
2.影响:
(1)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思维导引: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也是东汉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背景是什么 结果如何 有何特点及影响
1.背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爆发:184年爆发,由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
3.结果:被镇压。
4.特点:有组织、有准备;利用宗教形式。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史料研习: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冯衍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历史解释】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
直接原因:皇帝年幼,太后临朝,主少母壮。
史料研习:
张角领导的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东汉的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看”光武盛世】 
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他首先下令,凡被卖为奴隶而希望回到父母身边者,都可获得解放。又于建武六年,将王莽时期因触犯律法被贬为奴的民众全部赦免,恢复了他们的庶民身份。同年,降低了王朝因军事财政不足而施行的十税一的田租,恢复了西汉三十税一的税制,缓和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建武七年,光武帝又断然实行兵制改革,废除了郡兵制度,翌年彻底废除征兵制度,让农民专心从事农耕。
——摘编自《秦汉帝国》
(1)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
答: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废除征兵制度,减轻农民的负担等。
【任务二】【“析”东汉兴衰】
【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
材料一 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寿命(岁) 27 2 32 30 3
皇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8 15 12 17 9
寿命(岁) 9 36 34 18 54
材料二 如图
(2)概括材料一、二所述现象之间的关联。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关联: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年龄都偏小,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状况。
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任务三】【“思”农民起义】
(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 皇甫嵩传》
(3)材料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 从原因来看,它与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同点是什么 从这两次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起义:黄巾起义。
相同点:都是由暴政引发。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应当爱惜民力,勤政爱民,实行仁政等。
A层 课堂达标:
1.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如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所对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的都城分别是 (D)
A.阳城、亳 B.殷、镐京
C.咸阳、洛阳 D.长安、洛阳
2.光武帝曾下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量器),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意为:免除、去掉)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B)
A.释放奴婢 B.减轻刑罚
C.合并郡县 D.惩处贪官
3.如表反映的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户籍人口情况。通过该表,可以得出光武帝统治时期 (A)
时期 公元25年 公元57年
户籍人口 约1 000万 2 100万以上
A.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B.战事连绵,干戈不息
C.政治腐败,时局动荡
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4.如图是东汉时期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透露出当时的社会情形是 (A)
A.阶级对立 B.外戚专权
C.国泰民安 D.艺术兴盛
5.(2022·汕头期末)东汉初年,阴皇后家族擅权。光武帝在去世前一年下令将高皇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的神位从祭祀刘邦的高庙移走,理由是“高皇帝(刘邦)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而高皇后封吕氏为王,危害汉家天下。此举旨在 (C)
A.节省开支 B.整顿吏治
C.威慑外戚 D.遏制诸侯
6.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A)
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
7. (2022·济宁期末)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他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很快。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表明黄巾起义 (D)
A.对抗了社会不公
B.获得了多方支持
C.推动了道教发展
D.借助了宗教手段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他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减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光武盛世”。
(1)材料一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光武盛世”又被称作什么
答: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救济百姓,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减官员。“光武中兴”。
材料二 如图
(2)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怎样的政治局面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政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答:政治局面: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原因:皇帝早逝,幼主继位(或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影响:宦官与外戚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三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义……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3)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答: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B层 思维进阶: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如图),下穿长裤,左腿屈膝,右腿上扬,赤足,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憨态可掬,体现正在击鼓说唱的形象。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汉代百戏之一种。汉代俳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表演时,边击鼓边歌唱。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这种说唱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说唱俑。
答:东汉时期国家统一,人们安居乐业;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豪强地主大量存在,文化发展繁荣等。(答出两点即可)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素养导学:
时空观念: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历史解释:知道光武帝巩固统治的基本措施及“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知识构建:
一、光武中兴
1.背景:
(1)王莽夺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 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后汉书·冯衍列传》反映了东汉初年的社会景象。对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有何影响
(1)措施: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
(2)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图示。
2.影响:
(1)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 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 。
思维导引: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也是东汉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背景是什么 结果如何 有何特点及影响
1.背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爆发: 年爆发,由太平道创立人 领导。
3.结果:被镇压。
4.特点:有组织、有准备;利用宗教形式。
5.影响:沉重打击了 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史料研习: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冯衍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历史解释】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
直接原因:皇帝年幼,太后临朝,主少母壮。
史料研习:
张角领导的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东汉的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看”光武盛世】 
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他首先下令,凡被卖为奴隶而希望回到父母身边者,都可获得解放。又于建武六年,将王莽时期因触犯律法被贬为奴的民众全部赦免,恢复了他们的庶民身份。同年,降低了王朝因军事财政不足而施行的十税一的田租,恢复了西汉三十税一的税制,缓和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建武七年,光武帝又断然实行兵制改革,废除了郡兵制度,翌年彻底废除征兵制度,让农民专心从事农耕。
——摘编自《秦汉帝国》
(1)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
【任务二】【“析”东汉兴衰】
【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
材料一 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寿命(岁) 27 2 32 30 3
皇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8 15 12 17 9
寿命(岁) 9 36 34 18 54
材料二 如图
(2)概括材料一、二所述现象之间的关联。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思”农民起义】
(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 皇甫嵩传》
(3)材料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 从原因来看,它与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同点是什么 从这两次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A层 课堂达标:
1.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如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所对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的都城分别是 ( )
A.阳城、亳 B.殷、镐京
C.咸阳、洛阳 D.长安、洛阳
2.光武帝曾下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量器),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意为:免除、去掉)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
A.释放奴婢 B.减轻刑罚
C.合并郡县 D.惩处贪官
3.如表反映的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户籍人口情况。通过该表,可以得出光武帝统治时期 ( )
时期 公元25年 公元57年
户籍人口 约1 000万 2 100万以上
A.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B.战事连绵,干戈不息
C.政治腐败,时局动荡
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4.如图是东汉时期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透露出当时的社会情形是 ( )
A.阶级对立 B.外戚专权
C.国泰民安 D.艺术兴盛
5.(2022·汕头期末)东汉初年,阴皇后家族擅权。光武帝在去世前一年下令将高皇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的神位从祭祀刘邦的高庙移走,理由是“高皇帝(刘邦)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而高皇后封吕氏为王,危害汉家天下。此举旨在 ( )
A.节省开支 B.整顿吏治
C.威慑外戚 D.遏制诸侯
6.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 )
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
7. (2022·济宁期末)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他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很快。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表明黄巾起义 ( )
A.对抗了社会不公
B.获得了多方支持
C.推动了道教发展
D.借助了宗教手段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他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减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光武盛世”。
(1)材料一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光武盛世”又被称作什么
材料二 如图
(2)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怎样的政治局面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政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义……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3)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B层 思维进阶: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如图),下穿长裤,左腿屈膝,右腿上扬,赤足,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憨态可掬,体现正在击鼓说唱的形象。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汉代百戏之一种。汉代俳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表演时,边击鼓边歌唱。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这种说唱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说唱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