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素养导学:
史料实证:结合材料分析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唯物史观:通过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知识构建:
一、东晋的兴亡和南朝的政治
1.简述东晋的建立和兴亡过程。
(1)建立:317年, 重建晋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东晋。
(2)北伐:东晋初期多次北伐,因缺少后援,未能恢复中原。
(3)发展: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4)灭亡: 年,东晋灭亡。
2.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都城都在 (南京) 。
思维导引: 南京是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的原因是什么
(1)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带来了先进的 和 。
(2) 优越,社会比较安定。
(3)南下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是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此外,南方经济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 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 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
商业 城市繁荣,南朝时的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思维导引: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虽然得到开发,但是仍然落后于北方地区。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史料研习:
(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晋书·姚兴载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时空观念:
经济重心南移(前两个阶段)
魏晋时期,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任务一】 【历史故事中的家国情怀】
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勤奋练武,夜半闻鸡起舞,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西晋末年,他流亡江南,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令其自行招募军队,祖逖只好带领亲族、同乡100多家,于313年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
(1)祖逖北伐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结果如何 该故事表现了祖逖的什么精神
【任务二】 【历史图示中的政权更迭】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2)请写出图中A、B、C、D、E所代表的政权名称并分析南朝的特点。
【任务三】 【不同时空中的社会变迁】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微)……民食鱼稻……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以建康为代表的商业城市的兴起……人口集中,最盛时达一百四十万左右。 ——罗宗真 《探索历史的真相》
(3)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汉朝江南的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变化。
【任务四】【史料实证中的经济发展】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4)材料中图片体现了南朝时期哪个行业的发展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及启示。
A层 课堂达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图中①处对应的是 ( )
A.东晋 B.宋 C.吴 D.齐
2.(2022·吕梁期末)如图漫画可以直接印证的是 ( )
A.西晋统一的条件
B.东晋建立的因素
C.民族交融的内容
D.分封制度的弊端
3.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奠定秦朝灭亡的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 ( )
A.涿鹿之战、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C.桂陵之战、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漠北之战
4.“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
5.(2022·南京模拟)“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评述的是 ( )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 D.工商业市镇发展
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人口增多,粮食缺乏
B.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7.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
A.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B.南方轻徭薄赋,社会相对安定
C.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8.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田地大量荒芜……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根据材料一说说“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 这一情况出现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3)综上所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B层 思维进阶: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生产工具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劳动力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你怎么看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素养导学:
史料实证:结合材料分析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唯物史观:通过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知识构建:
一、东晋的兴亡和南朝的政治
1.简述东晋的建立和兴亡过程。
(1)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北伐:东晋初期多次北伐,因缺少后援,未能恢复中原。
(3)发展: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2.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南京) 。
思维导引: 南京是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的原因是什么
(1)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
(3)南下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是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此外,南方经济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 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
商业 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思维导引: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虽然得到开发,但是仍然落后于北方地区。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史料研习:
(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晋书·姚兴载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时空观念:
经济重心南移(前两个阶段)
魏晋时期,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任务一】 【历史故事中的家国情怀】
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勤奋练武,夜半闻鸡起舞,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西晋末年,他流亡江南,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令其自行招募军队,祖逖只好带领亲族、同乡100多家,于313年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
(1)祖逖北伐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结果如何 该故事表现了祖逖的什么精神
答:历史背景:东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民希望能恢复中原。
结果:失败。
精神:胸怀大志、报效朝廷的精神。
【任务二】 【历史图示中的政权更迭】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2)请写出图中A、B、C、D、E所代表的政权名称并分析南朝的特点。
答:A:东晋 B:宋 C:齐 D:梁 E:陈。
特点:动荡,朝代更迭比较频繁。
【任务三】 【不同时空中的社会变迁】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微)……民食鱼稻……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以建康为代表的商业城市的兴起……人口集中,最盛时达一百四十万左右。 ——罗宗真 《探索历史的真相》
(3)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汉朝江南的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变化。
答:印象:汉朝江南: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
变化: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任务四】【史料实证中的经济发展】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4)材料中图片体现了南朝时期哪个行业的发展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及启示。
答:行业:手工业(或制瓷业)。
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③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④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启示: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A层 课堂达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图中①处对应的是 (A)
A.东晋 B.宋 C.吴 D.齐
2.(2022·吕梁期末)如图漫画可以直接印证的是 (B)
A.西晋统一的条件
B.东晋建立的因素
C.民族交融的内容
D.分封制度的弊端
3.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奠定秦朝灭亡的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 (B)
A.涿鹿之战、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C.桂陵之战、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漠北之战
4.“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D)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
5.(2022·南京模拟)“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评述的是 (B)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 D.工商业市镇发展
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A.南方人口增多,粮食缺乏
B.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7.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
A.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B.南方轻徭薄赋,社会相对安定
C.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8.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田地大量荒芜……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根据材料一说说“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联系:材料一中的中原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材料二中“田美土肥”的景象。
材料三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比例为1∶3.2,就人才而言,两汉时代的三公九卿、儒林文苑也都集中于北方,南方几乎空白。但到南朝以后,南方人中入朝为官的越来越多,众多文人、学者、艺术家也都是南方人。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 这一情况出现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答:情况:南方文化的发展或南方文化逐渐繁荣或南方人才聚集超过北方。
联系:材料一中北人南迁为材料三中南方文化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材料二中江南经济发展,为材料三中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3)综上所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借鉴:维持社会稳定;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B层 思维进阶: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生产工具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劳动力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你怎么看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答:论题:生产工具和劳动力都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论证:生产工具的革新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也影响着生产力水平,正是因为北方人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南方生产力水平,加速了南方地区的开发。综上所述,生产工具和劳动力都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