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素养导学: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了解祖先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与成就,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知识构建: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表现: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
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思维导引: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二、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原始农牧业阶段”的早期居民代表,请
填写下表,了解他们的生活特征。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距今年代 约7 000年 约6 000年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房屋样式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
粮食作物 水稻 粟
家畜饲养 猪、狗和水牛为主 猪和狗等
原始 手工业 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最具特色的陶器为彩陶,有装饰品和乐器,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思维导引: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大江大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史料研习:
我国原始社会若按“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牧业”两大阶段……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
经济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文物 体会先民智慧】
【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
(1)文物记载历史。分别简述下列文物(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相关)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图二备注:“骨耜”大多数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
答:图一: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掌握了雕刻技术等。
图二:河姆渡人会制作和使用农业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狩猎是重要的生产活动。
图三:半坡居民种植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
图四:陶器应用于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原始绘画艺术出现;制陶技术进步;捕鱼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二】【建筑 解读房屋特色】
(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房屋样式不同,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请加以说明。
答:决定因素:自然环境。
①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图五)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
②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风沙大、雨水少,半地穴式房屋(图六)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御寒保暖。
【任务三】【词汇 阐释原始农业】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请以“工具·作物·文明”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以下关键词可供参考、使用)
新石器时代 粟、稻 家畜饲养
聚落 原始农业
答:题目:工具·作物·文明
论述:约10 000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用骨耜、石斧、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从事原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种植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A层 课堂达标:
1.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上述材料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D)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 (D)
A.原始手工业兴起与发展
B.原始畜牧业兴起和发展
C.原始部落兴起和发展
D.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3.(2022·天津期中)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如图)。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C)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4.(2022·黄石期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厘米—50厘米,最厚处达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D)
A.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5.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7 000—5 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C)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6.(2022·泉州期中)据表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C)
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典型文物 玉器、竹器 编织、陶器 黑陶、玉器、 骨刻文字 彩陶、玉雕、 冶钢坩埚
A.领先世界 B.相对封闭
C.多元一体 D.发展缓慢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答: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会制作简单的原始乐器。
(2)材料二是某同学在博物馆看到的部分文物,请你从这些文物中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答: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会纺织、制衣。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答:半坡原始居民。粟。
(4)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聚落形成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有哪些因素。(至少两项)
答: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等。
B层 思维进阶:
8.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观察下面古遗址,回答问题。
(1)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哪个大河流域 这些先民会随意迁徙吗 为什么
答: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
不会。在稻、粟等农作物种下后,必须等待收割,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不能随意耕种,这就要求人们定居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衣食来源比较稳定,也为定居提供了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似之处: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都会制作陶器和乐器。
不同之处: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3)请用一句俗语解释两处居民生活各不相同的原因。
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素养导学: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了解祖先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与成就,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知识构建: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表现:距今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
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均发现于中国。
2.标志: 、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 、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思维导引: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二、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原始农牧业阶段”的早期居民代表,请
填写下表,了解他们的生活特征。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距今年代 约7 000年 约6 000年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 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流域)
房屋样式 建筑 房屋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工具以 最为典型 使用 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
粮食作物
家畜饲养 猪、狗和水牛为主 猪和狗等
原始 手工业 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最具特色的陶器为 ,有装饰品和乐器,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思维导引: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大江大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史料研习:
我国原始社会若按“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牧业”两大阶段……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
经济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文物 体会先民智慧】
【教材再开发→课后活动】
(1)文物记载历史。分别简述下列文物(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相关)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图二备注:“骨耜”大多数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
【任务二】【建筑 解读房屋特色】
(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房屋样式不同,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请加以说明。
【任务三】【词汇 阐释原始农业】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请以“工具·作物·文明”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以下关键词可供参考、使用)
新石器时代 粟、稻 家畜饲养
聚落 原始农业
A层 课堂达标:
1.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上述材料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 ( )
A.原始手工业兴起与发展
B.原始畜牧业兴起和发展
C.原始部落兴起和发展
D.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3.(2022·天津期中)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如图)。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4.(2022·黄石期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厘米—50厘米,最厚处达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
A.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5.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7 000—5 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6.(2022·泉州期中)据表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 )
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典型文物 玉器、竹器 编织、陶器 黑陶、玉器、 骨刻文字 彩陶、玉雕、 冶钢坩埚
A.领先世界 B.相对封闭
C.多元一体 D.发展缓慢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材料二是某同学在博物馆看到的部分文物,请你从这些文物中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聚落形成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有哪些因素。(至少两项)
B层 思维进阶:
8.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观察下面古遗址,回答问题。
(1)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哪个大河流域 这些先民会随意迁徙吗 为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请用一句俗语解释两处居民生活各不相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