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加分练(九)(第三单元)
1.(2022 济南期末)如图为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权诏书铭文(节选),该铭文字体属于( )
A.金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2022·淮南期中)司马迁在《史记 陈涉世家》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句话主要表明陈胜、吴广起义( )
A.具有首创精神 B.是一次偶然事件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引发了楚汉之争
3.(2022·潍坊期中)汉惠帝、吕后先后废除“挟书令”“妖言令”和夷三族罪等苛法;征发徭役注意期限,尽量在农闲时进行。这反映了汉初( )
A.基本废止秦朝政制 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法家思想开始消亡 D.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4.(2022·杭州期末)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 )
时间 大事
前136年 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
前124年 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
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5.(2022·潍坊期末)东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被称为“十常侍”。《后汉书》载:“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据此可知,东汉末年 ( )
A.灵帝宠信宦官集团
B.黄巾起义受到拥护
C.宦官专权激化社会矛盾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6.西汉时,西域的核桃等农作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入汉族的生活;汉朝军队使用的“坎儿井”技术在新疆逐渐推广。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实行和亲政策 D.设置西域都护
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段史料记载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 )
A.原因、材料 B.传承、工艺
C.时间、传播 D.地点、影响
8.《汉书》记载,汉武帝“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王国网罗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地方官员素质,防止政治腐败
C.抑制商人牟取暴利,增加财政收入
D.制造王国内部矛盾,削弱王国势力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1)材料一中哪一官职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设计了哪一行政制度。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开创盛世局面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四 巅峰对决
朕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国家!修筑了长城!创立了新制度!朕以法治国,开疆万里! 可你的国家14年就亡了!匈奴主动同大汉和好。你残暴所以你死得早,朕施行王道,所以江山永固!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材料中汉武帝认为秦始皇不能“江山永固”的原因是什么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你比较喜欢哪一位,请说明理由。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高度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西汉统一全国后,吸取了秦亡于暴政的历史教训,大力放宽财经政策,稳定民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恢复工作能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中进行,从而开创了汉初的治世局面,为后世封建王朝树立了一个治国的范例。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指出汉初的治世局面出现的两个原因。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一刻钟加分练(九)(第三单元)
1.(2022 济南期末)如图为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权诏书铭文(节选),该铭文字体属于(B)
A.金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2022·淮南期中)司马迁在《史记 陈涉世家》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句话主要表明陈胜、吴广起义(A)
A.具有首创精神 B.是一次偶然事件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引发了楚汉之争
3.(2022·潍坊期中)汉惠帝、吕后先后废除“挟书令”“妖言令”和夷三族罪等苛法;征发徭役注意期限,尽量在农闲时进行。这反映了汉初(D)
A.基本废止秦朝政制 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法家思想开始消亡 D.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4.(2022·杭州期末)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D)
时间 大事
前136年 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
前124年 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
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5.(2022·潍坊期末)东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被称为“十常侍”。《后汉书》载:“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据此可知,东汉末年 (C)
A.灵帝宠信宦官集团
B.黄巾起义受到拥护
C.宦官专权激化社会矛盾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6.西汉时,西域的核桃等农作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入汉族的生活;汉朝军队使用的“坎儿井”技术在新疆逐渐推广。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A)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实行和亲政策 D.设置西域都护
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段史料记载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A)
A.原因、材料 B.传承、工艺
C.时间、传播 D.地点、影响
8.《汉书》记载,汉武帝“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A.限制王国网罗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地方官员素质,防止政治腐败
C.抑制商人牟取暴利,增加财政收入
D.制造王国内部矛盾,削弱王国势力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1)材料一中哪一官职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设计了哪一行政制度。
答:御史大夫;郡县制。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开创盛世局面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答:实行“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材料四 巅峰对决
朕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国家!修筑了长城!创立了新制度!朕以法治国,开疆万里! 可你的国家14年就亡了!匈奴主动同大汉和好。你残暴所以你死得早,朕施行王道,所以江山永固!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材料中汉武帝认为秦始皇不能“江山永固”的原因是什么
答:统一六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实施暴政(或秦始皇的残暴)。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你比较喜欢哪一位,请说明理由。
答:人物:秦始皇。理由:他顺应了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秦王朝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物:汉武帝。理由: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高度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西汉统一全国后,吸取了秦亡于暴政的历史教训,大力放宽财经政策,稳定民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恢复工作能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中进行,从而开创了汉初的治世局面,为后世封建王朝树立了一个治国的范例。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
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指出汉初的治世局面出现的两个原因。
答:原因:国家统一;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放宽财经政策,稳定民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安定的社会环境。(任选两点即可)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示例:
观点:国家统一是繁荣的前提(保障) 或国家统一促进繁荣。
论述: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西汉统一全国后,吸取了秦亡于暴政的历史教训,大力放宽财经政策,稳定民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后世封建王朝树立了一个治国的范例。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总之,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