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加分练(十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刻钟加分练(十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2:54:37

文档简介

一刻钟加分练(十二)(第四单元)
1.《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里记载道:“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书中讲述的是哪一次战役 (C)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西晋灭吴后,大肆分封诸侯王,确定藩王们的封地,“封诸王以郡为国”。西晋19个州下辖的郡、王国共173个,其中王国占57个。下列史实与西晋分封诸侯王有关的是(B)
A.文景之治 B.八王之乱
C.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D.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3.“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李白在诗中所描写的胡床原是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轻便工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引入中原并开始流行。这一现象的出现最主要是因为(B)
A.民族矛盾尖锐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北方各族战争频繁
D.孝文帝实行封建化政策
4.(2022·郑州期末)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也向内迁的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这表明(D)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少数民族的汉化
C.民族隔阂的消除
D.民族交融的双向性
5.(2022·杭州期末)月球上和太阳系中都有以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命名的山和星体。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贡献(A)
A.著有《水经注》一书
B.制造指南车、千里船等
C.制定历法《大明历》
D.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6.(2022·泰州期末)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D)
A.雕塑艺术的瑰宝 B.音乐艺术的传承
C.绘画艺术的进步 D.书法艺术的发展
7.(2022 宿迁期末)魏蜀吴的建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以上史实反映的时代特征是(D)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8.东晋王羲之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王羲之在继承前期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使行书和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变得更易于书写。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B)
A.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理想人格
B.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C.重视整体、强调集体
D.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
9.(2022 深圳期末)中国青瓷制作工艺在南北朝时期以南方为先,北方掌握青瓷制作技术要晚于南方数百年。然而根据考古发现,在北齐的墓葬中也出土了精美的青瓷莲花尊。这表明南北朝时期(C)
A.北方制瓷技术高于南方地区
B.佛教仅在南朝统治区域流行
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一体
D.政权对峙隔绝南北经济交流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政治形势】
(1)政权更迭示意图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怎样的政治特点
答:政权分立。
【经济状况】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结合材料分析,古代江南地区的发展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提供什么启示。
答: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兴修水利,保护农田,重视科技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民族关系】
材料二 作为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交融。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民族大交融,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摘编自《中国通史》
(3)材料二中的“部落首领”指的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的措施。
答:孝文帝;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从方式、内容等多方面表述了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请任选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示例:①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②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开始定居生活,学习汉族农业技艺,由从事畜牧生产到农业生产,与汉族差异越来越小。③少数民族也给汉族输入新鲜血液(带来优秀的思想文化)。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畜牧经验,学习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和音乐等。一刻钟加分练(十二)(第四单元)
1.《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里记载道:“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书中讲述的是哪一次战役 ( )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西晋灭吴后,大肆分封诸侯王,确定藩王们的封地,“封诸王以郡为国”。西晋19个州下辖的郡、王国共173个,其中王国占57个。下列史实与西晋分封诸侯王有关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八王之乱
C.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D.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3.“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李白在诗中所描写的胡床原是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轻便工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引入中原并开始流行。这一现象的出现最主要是因为( )
A.民族矛盾尖锐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北方各族战争频繁
D.孝文帝实行封建化政策
4.(2022·郑州期末)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也向内迁的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这表明(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少数民族的汉化
C.民族隔阂的消除
D.民族交融的双向性
5.(2022·杭州期末)月球上和太阳系中都有以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命名的山和星体。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贡献( )
A.著有《水经注》一书
B.制造指南车、千里船等
C.制定历法《大明历》
D.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6.(2022·泰州期末)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雕塑艺术的瑰宝 B.音乐艺术的传承
C.绘画艺术的进步 D.书法艺术的发展
7.(2022 宿迁期末)魏蜀吴的建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以上史实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8.东晋王羲之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王羲之在继承前期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使行书和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变得更易于书写。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 )
A.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理想人格
B.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C.重视整体、强调集体
D.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
9.(2022 深圳期末)中国青瓷制作工艺在南北朝时期以南方为先,北方掌握青瓷制作技术要晚于南方数百年。然而根据考古发现,在北齐的墓葬中也出土了精美的青瓷莲花尊。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
A.北方制瓷技术高于南方地区
B.佛教仅在南朝统治区域流行
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一体
D.政权对峙隔绝南北经济交流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政治形势】
(1)政权更迭示意图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怎样的政治特点 【经济状况】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结合材料分析,古代江南地区的发展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提供什么启示。 【民族关系】
材料二 作为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交融。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民族大交融,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摘编自《中国通史》
(3)材料二中的“部落首领”指的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的措施。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从方式、内容等多方面表述了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请任选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