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加分练(五)(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刻钟加分练(五)(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2:59:51

文档简介

一刻钟加分练(五)(第二单元)
1.(2022·北京期中)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伐桀,夏朝灭亡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A.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B.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农民阶级的不断壮大
2.(2022·三明期中)绘制历史知识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图反映的史实所产生的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弱化了等级制
C.扩大了地方权力 D.巩固周朝疆土
3.甲骨文有象形等多种造字方法,它往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表中的甲骨文反映了(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意思
祖 高高的神主牌竖立在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宗 高大的屋子中央,竖立着祖宗的神牌,这是宗庙
A.祭祀活动 B.军事行动
C.等级观念 D.生产方式
4.(2022 赣州期中)“平王于是迁都洛阳,号称东周,这发生在公元前770年。”下列选项不属于平王迁都之后社会发展变化的是( )
A.铁器牛耕,农业发展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5.仔细观察都江堰示意图中的“内江”“外江”。这一工程的巧妙设计,其主要作用在于( )
A.储备江水 B.存积泥沙
C.改道运输 D.防洪灌溉
6.(2022·郑州期末)据《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今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下列属于他观点的是( )
A.仁之胜不仁也,尤水胜火
B.兼相爱交相利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7.(2022·北京期中)有学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上述材料反映出 ( )
A.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B.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8.(2022·唐山期中)探究社会变革,分析成败得失。
材料一 如图
(1)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请你简要叙述一下这种关系。 材料二 秦孝公求贤令(节选)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没有时间对付外敌)。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没有什么比这更屈辱的了)。……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我将给他高官),与之分土(给他封地)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孝公积极支持变法的原因。 材料三 如表
时间 秦与六 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从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 65次 58次 3次 4次
(3)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商鞅变法中与表格数据有直接关系的相应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商鞅变法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战国时期)国异政教(政治教化),各自制断(专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诸侯之长)……故孟子、孙(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不被重用)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获得权势)。
——《战国策》书录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刻钟加分练(五)(第二单元)
1.(2022·北京期中)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是(B)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伐桀,夏朝灭亡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A.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B.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农民阶级的不断壮大
2.(2022·三明期中)绘制历史知识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图反映的史实所产生的作用是(D)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弱化了等级制
C.扩大了地方权力 D.巩固周朝疆土
3.甲骨文有象形等多种造字方法,它往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表中的甲骨文反映了(A)
甲骨文 现代汉字 意思
祖 高高的神主牌竖立在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宗 高大的屋子中央,竖立着祖宗的神牌,这是宗庙
A.祭祀活动 B.军事行动
C.等级观念 D.生产方式
4.(2022 赣州期中)“平王于是迁都洛阳,号称东周,这发生在公元前770年。”下列选项不属于平王迁都之后社会发展变化的是(D)
A.铁器牛耕,农业发展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5.仔细观察都江堰示意图中的“内江”“外江”。这一工程的巧妙设计,其主要作用在于(D)
A.储备江水 B.存积泥沙
C.改道运输 D.防洪灌溉
6.(2022·郑州期末)据《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今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下列属于他观点的是(C)
A.仁之胜不仁也,尤水胜火
B.兼相爱交相利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7.(2022·北京期中)有学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上述材料反映出 (C)
A.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B.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8.(2022·唐山期中)探究社会变革,分析成败得失。
材料一 如图
(1)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请你简要叙述一下这种关系。
答: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推动各国变法。(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二 秦孝公求贤令(节选)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没有时间对付外敌)。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没有什么比这更屈辱的了)。……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我将给他高官),与之分土(给他封地)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孝公积极支持变法的原因。
答: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三 如表
时间 秦与六 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从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 65次 58次 3次 4次
(3)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商鞅变法中与表格数据有直接关系的相应措施。
答: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意思对即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商鞅变法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正确有效。(答出任意2个方面,意思相近即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2)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
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也使国家出现统一趋势,促进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 (战国时期)国异政教(政治教化),各自制断(专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诸侯之长)……故孟子、孙(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不被重用)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获得权势)。
——《战国策》书录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现象:儒家不受重视,而善于游说和懂得权谋的人获得权势。原因:儒家强调“仁政”,不能满足当时各国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答:政治方面:传统的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革新旧制,进行兼并战争;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学术思想活跃,不同学派各陈其说,形成“百家争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