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二 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概念二 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3:05:19

文档简介

大概念二 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主题线索】
【核心归纳】
一、经济发展
二、民族关系
【情境探究】
1.看今朝,忆往昔,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对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任务一:【图片识读】
材料 如图
(1)观察材料中四幅图片,谈谈工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任务二:【以史带论】
材料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出使西域起到的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
任务三:【材料研读】
材料一 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加上这一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摘编自《六朝的时代特征
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材料二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南方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出现了什么情景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这种情景出现的原因。
任务四:【以史为鉴】
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擘画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人民网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2.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汉朝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摘自[北齐]魏收《魏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有哪些特点。
材料四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4)材料四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出现了什么趋势 谈谈这一趋势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大概念二 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主题线索】
【核心归纳】
一、经济发展
二、民族关系
【情境探究】
1.看今朝,忆往昔,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对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任务一:【图片识读】
材料 如图
(1)观察材料中四幅图片,谈谈工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任务二:【以史带论】
材料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出使西域起到的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
答: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可以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任务三:【材料研读】
材料一 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加上这一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摘编自《六朝的时代特征
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材料二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南方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出现了什么情景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这种情景出现的原因。
答:迅速发展(或:得到开发)。原因: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南迁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等。
任务四:【以史为鉴】
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擘画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人民网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生产工具的革新;统治者的政策(或适当的改革);安定的社会环境;劳动力因素。(任答两点即可)
2.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由多民族交融而成。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炎黄部落联盟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华夏族主体。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汉朝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答:张骞通西域(或者丝绸之路的开辟)。匈奴。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摘自[北齐]魏收《魏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有哪些特点。
答: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材料四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4)材料四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出现了什么趋势 谈谈这一趋势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