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原卷版+答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原卷版+答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19:56:19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素养导学:
时空观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历史概念、具体表现及影响等。
家国情怀: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并得出治世局面的出现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知识构建:
一、西汉的建立
1.“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而作。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朝代:西汉。
(3)都城:长安。 (4)人物:刘邦,即汉高祖。
思维导引: 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
2.《汉书·食货志》中的这段话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景象 为何出现这种景象 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1)社会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出现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目的、措施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
(1)让士兵还乡务农(“兵皆罢归家”),释放部分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稳定民心,鼓励农业生产。
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思维导引: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三、“文景之治”
《史记·平准书》描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1.名称:“文景之治”。
2.帝王:汉文帝和汉景帝。
3.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史料研习: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历史解释】
休养生息政策: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史料研习:
“京师之钱累巨万(数目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查对)。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时说,“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心顺邦本固”。
【任务一】【诸子百家民本思想】
诸子百家 论“民生” 孔子: ①  
老子: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残害生命
孟子: ②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人物的民生主张,完成表格填空。
答:①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②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任务二】【西汉盛世治国理政】
材料一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 孝文本纪》 材料二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资治通鉴》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汉文帝、汉景帝共同的治国主张。他们统治时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治国主张:以农为本。
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原因: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任务三】【今人著作探讨民本】
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
思想与国家治理》
(3)结合所学知识,用夏商周时期的史实从反面说明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材料,指出统治者重视“民本”的根本目的。
答:观点:夏桀、商纣王都因暴政而亡国,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目的:巩固统治。
A层 课堂达标:
1.(2022·青岛期中)“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朝代的建立过程。这个朝代的都城位于 (C)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阳城
2.(2022·重庆期末)汉高祖时,大臣陆贾奉命著书论述秦失天下的原因,共写了12篇,备受高祖君臣赞赏,称为《新语》。据此可知 (A)
A.汉初统治者注意吸取历史教训
B.汉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C.西汉初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D.西汉文景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
3.(2022·临沂期中)(汉高祖)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名数指户籍)。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B)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增加农业劳动力
C.把平民变成奴婢
D.增加政府的收入
4.(2022·郑州期中)《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发现的陕西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器。这表明 (B)
①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
④汉文帝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面是从秦二世到汉文帝时期人口数量表,下列表述与汉文帝时期人口变化无关的是 (D)
统治者 人口数量
秦二世 2 000万左右
汉高祖初年 1 200万左右
汉文帝 3 000万左右
A.注重农业生产
B.减轻赋税和徭役
C.废除严刑峻法
D.统一道路宽窄
6.(文帝元年)诏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时期的治国理念是 (D)
A.以农为本 B.减轻刑罚 C.重视人才 D.以德化民
7.(2022 茂名期末)以下表格是关于“笞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 (B)
文帝时期 景帝时期
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笞三百 前156年,改笞五百为三百、笞二百为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
A.重视农业 B.减轻刑罚 C.重视儒学 D.整顿吏治
8. 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它的发展值得我们探究。
【建国篇】
材料一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王珪
材料二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1)材料一中的“汉祖”指的是谁 “西灭无道秦”后建立的是哪一政权
答:刘邦;西汉。
(2)造成材料二所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
【发展篇】
材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3)材料三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列举三位推行这一政策的统治者。
答:休养生息;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繁荣篇】
材料四 如图所示
(4)材料四中的人物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一清明治世景象
答:文景之治。
B层 思维进阶:
9.对于“文景之治”,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注:同“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两则材料,概括司马迁、晁错对于“文景之治”的记载有何不同。(不得摘抄原文)
答:司马迁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百姓富足,国库充裕。晁错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百姓赋役沉重,生活穷困。
(2)对同一历史事件,二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记载 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答:原因:二人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认识: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意思相近即可)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素养导学:
时空观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历史概念、具体表现及影响等。
家国情怀: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并得出治世局面的出现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知识构建:
一、西汉的建立
1.“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而作。
(1)时间:公元 年。   (2)朝代:西汉。
(3)都城:长安。 (4)人物:刘邦,即 。
思维导引: 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
2.《汉书·食货志》中的这段话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景象 为何出现这种景象 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1)社会景象:人民流离失所, 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出现原因:秦朝的 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目的、措施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 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 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
(1)让 还乡务农(“兵皆罢归家”),释放部分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 的政策,以稳定民心,鼓励农业生产。
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思维导引: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三、“文景之治”
《史记·平准书》描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1.名称:“ ”。
2.帝王:汉文帝和汉景帝。
3.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2)重视“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
4.表现: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史料研习: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历史解释】
休养生息政策: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史料研习:
“京师之钱累巨万(数目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查对)。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时说,“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心顺邦本固”。
【任务一】【诸子百家民本思想】
诸子百家 论“民生” 孔子:
老子: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残害生命
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人物的民生主张,完成表格填空。
【任务二】【西汉盛世治国理政】
材料一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 孝文本纪》 材料二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资治通鉴》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汉文帝、汉景帝共同的治国主张。他们统治时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任务三】【今人著作探讨民本】
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
思想与国家治理》
(3)结合所学知识,用夏商周时期的史实从反面说明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材料,指出统治者重视“民本”的根本目的。
A层 课堂达标:
1.(2022·青岛期中)“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朝代的建立过程。这个朝代的都城位于 ( )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阳城
2.(2022·重庆期末)汉高祖时,大臣陆贾奉命著书论述秦失天下的原因,共写了12篇,备受高祖君臣赞赏,称为《新语》。据此可知 ( )
A.汉初统治者注意吸取历史教训
B.汉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C.西汉初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D.西汉文景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
3.(2022·临沂期中)(汉高祖)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名数指户籍)。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增加农业劳动力
C.把平民变成奴婢
D.增加政府的收入
4.(2022·郑州期中)《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发现的陕西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器。这表明 ( )
①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
④汉文帝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面是从秦二世到汉文帝时期人口数量表,下列表述与汉文帝时期人口变化无关的是 ( )
统治者 人口数量
秦二世 2 000万左右
汉高祖初年 1 200万左右
汉文帝 3 000万左右
A.注重农业生产
B.减轻赋税和徭役
C.废除严刑峻法
D.统一道路宽窄
6.(文帝元年)诏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时期的治国理念是 ( )
A.以农为本 B.减轻刑罚 C.重视人才 D.以德化民
7.(2022 茂名期末)以下表格是关于“笞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 ( )
文帝时期 景帝时期
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笞三百 前156年,改笞五百为三百、笞二百为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
A.重视农业 B.减轻刑罚 C.重视儒学 D.整顿吏治
8. 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它的发展值得我们探究。
【建国篇】
材料一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王珪
材料二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1)材料一中的“汉祖”指的是谁 “西灭无道秦”后建立的是哪一政权
(2)造成材料二所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发展篇】
材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3)材料三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列举三位推行这一政策的统治者。
【繁荣篇】
材料四 如图所示
(4)材料四中的人物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一清明治世景象
B层 思维进阶:
9.对于“文景之治”,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注:同“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两则材料,概括司马迁、晁错对于“文景之治”的记载有何不同。(不得摘抄原文)
(2)对同一历史事件,二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记载 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