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3:23:38

文档简介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目标导学
1.了解七七事变的史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2.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
4.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知识构建:
一、七七事变
“卢沟桥”见证了哪一事件 发生于何时 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事件: (卢沟桥事变)。
2.时间: 年 月 日。
3.影响: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
思维导引 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
史料研习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 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有何意义
1.战线: 。
2.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 的局面开始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习近平
三、淞沪会战
1.“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是指哪一事件 结果如何 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事件: 。
(2)结果:1937年11月, 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影响:打破了日本 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各地将士,闻义赴难”的英雄有 、谢晋元等。
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
各地将士,闻义赴难……
——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
四、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 公祭日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1.事件:1937年的 。
2.意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
时空观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回望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耳边响起的仍是当年那一声声的呐喊。七七事变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任务一 【民族之殇不能忘】
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这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一来,日本在华北就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1)结合图文史料,思考日军选择在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的原因。
任务二【国共携手赴国难】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宣言”公布的背景。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有何变化。这一变化预示着什么局面的到来
任务三【铭记历史向未来】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二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首席审判官梅汝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A层 基础必会
1.以下材料内容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
蒋委员长钧鉴:   平津为华北重镇,万不容再有疏失,敬恳……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毛泽东 朱德 彭德怀 贺龙 林彪 刘伯承 徐向前
A.一二·九运动 B.遵义会议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2.“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这段话强调 ( )
A.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C.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2022·漳州期末改编)红歌鼓舞斗志。《两党合作来救亡》《国共合作歌》《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东北抗联的建立
C.加强中共对军队的领导
D.承认了中共军队合法性
4.某部引发国人泪奔的电影讲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某营固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取材于1937年发生的 ( )
A.七七事变 B.淞沪会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
5.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遇难人数超过30万。这反映出 ( )
A.日本既定侵略中国政策
B.日本实行奴化教育的罪行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质
B层 能力进阶
6.(2022·铜仁中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7.(2022·广州模拟)“这一战役打破了日本统帅机关速决战的战略计划,为上海和华东沿海工业内迁……文化、科技和人员后撤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实行抗日外交战略,孤立日本,争取国际支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关于此战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肯定了此战役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B.使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8.卢沟桥这座建筑物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以及起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9月23日)
(2)蒋介石发表这个谈话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淞沪会战时中日两国军队的比较示意表
项目 中国 日本
部队 全国兵力200余万,蒋介石的中央军只占到1/4,其他都是地方军阀拉壮丁而来的 现役部队50万,300万受到过严格军事训练的预备役
文化 程度 成年男子的识字率才15% 初中以上文化,可操纵望远镜、迫击炮,看懂地图
海军 11万多吨军舰 世界第三,航母10艘,战列舰11艘,各种舰艇不计
空军 305架战斗机 2 700多架战斗机
(3)根据材料三指出淞沪会战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四 日军在中国南京犯下的丑恶罪行
(4)依据材料四指出南京这次劫难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C层 创新挑战
9.请依据下面地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性)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目标导学
1.了解七七事变的史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2.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
4.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知识构建:
一、七七事变
“卢沟桥”见证了哪一事件 发生于何时 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事件: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时间:1937年7月7日。
3.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思维导引 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
史料研习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 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有何意义
1.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习近平
三、淞沪会战
1.“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是指哪一事件 结果如何 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事件:淞沪会战。
(2)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各地将士,闻义赴难”的英雄有姚子青、谢晋元等。
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
各地将士,闻义赴难……
——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
四、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 公祭日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1.事件: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2.意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
时空观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回望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耳边响起的仍是当年那一声声的呐喊。七七事变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任务一 【民族之殇不能忘】
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这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一来,日本在华北就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1)结合图文史料,思考日军选择在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的原因。
答:北平北、东和南三面都被日军包围;卢沟桥成为北平的唯一出口。日本蓄谋已久,寻衅挑起战争。
任务二【国共携手赴国难】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宣言”公布的背景。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有何变化。这一变化预示着什么局面的到来
答: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变化:从“保持独立,不建立关系”到与国民党合作,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
局面: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任务三【铭记历史向未来】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二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首席审判官梅汝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历史不容忘记,历史不容篡改。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等。
A层 基础必会
1.以下材料内容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D)
蒋委员长钧鉴:   平津为华北重镇,万不容再有疏失,敬恳……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毛泽东 朱德 彭德怀 贺龙 林彪 刘伯承 徐向前
A.一二·九运动 B.遵义会议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2.“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这段话强调 (B)
A.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C.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2022·漳州期末改编)红歌鼓舞斗志。《两党合作来救亡》《国共合作歌》《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东北抗联的建立
C.加强中共对军队的领导
D.承认了中共军队合法性
4.某部引发国人泪奔的电影讲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某营固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取材于1937年发生的 (B)
A.七七事变 B.淞沪会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
5.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遇难人数超过30万。这反映出 (D)
A.日本既定侵略中国政策
B.日本实行奴化教育的罪行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质
B层 能力进阶
6.(2022·铜仁中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B)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7.(2022·广州模拟)“这一战役打破了日本统帅机关速决战的战略计划,为上海和华东沿海工业内迁……文化、科技和人员后撤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实行抗日外交战略,孤立日本,争取国际支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关于此战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肯定了此战役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B.使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8.卢沟桥这座建筑物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以及起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意义
答:事件:七七事变(或答卢沟桥事变);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材料二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9月23日)
(2)蒋介石发表这个谈话有什么意义
答: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成。
材料三 淞沪会战时中日两国军队的比较示意表
项目 中国 日本
部队 全国兵力200余万,蒋介石的中央军只占到1/4,其他都是地方军阀拉壮丁而来的 现役部队50万,300万受到过严格军事训练的预备役
文化 程度 成年男子的识字率才15% 初中以上文化,可操纵望远镜、迫击炮,看懂地图
海军 11万多吨军舰 世界第三,航母10艘,战列舰11艘,各种舰艇不计
空军 305架战斗机 2 700多架战斗机
(3)根据材料三指出淞沪会战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答:①军队文化水平不高,许多都是拉壮丁组成的;②部队装备落后,抵御不了日军的先进装备。
材料四 日军在中国南京犯下的丑恶罪行
(4)依据材料四指出南京这次劫难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劫难:南京大屠杀。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战争带来痛苦回忆。要记住我们中国人曾经被欺凌的那段历史,勇敢拼搏,为祖国富强献出一份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C层 创新挑战
9.请依据下面地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性)
答: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论述: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制造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军队进行英勇抵抗,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