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3:25:34

文档简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目标导学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3.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及特征
知识构建: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张謇为什么要弃官设厂,他有怎样的作为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作为: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史料研习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2.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分析其设厂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
(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 “短暂的春天”。
(2)原因:
①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据统计,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
——摘编自童超《中国通
史》、王方中《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兴衰》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析其原因及特征。
1.变化
服饰 旗袍、西服、中山装取代了长袍、马褂
发饰 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时报》(1912年)
2.原因: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3.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时代特征。
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西方文化的传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任务一 【寻梦人的喜与悲】
【教材再开发→相关史事】
(1)以上两种分析,你认为哪种更合理呢 说出你的理由。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呢
答:分析二更合理。理由:张謇办实业,倡导实业救国,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评价历史人物标准:分析历史人物要从是否推动社会进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
任务二 【民族工业的兴与衰】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
直隶 (含天津) 江苏 (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58% 19.82% 5.37% 4.22% 3.96%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
2.56% 2.43% 2.43% 1.21%
(2)据材料一中的表格和图片,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任务三 【生活中的光与影】
(3)三组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答:第一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交通领域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二组、第三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中,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编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A层 基础必会
1.1871-1880年到1901-1910年两个时间段,中国年平均棉纱进口量增长了23倍,从97 451担增至2 363 000担。该现象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D)
A.在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B.开始卷入资本主义旋涡
C.轻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
2.某老师讲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将其分为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衰落四个阶段。你认为最适合“黄金时代”的关键词是 (C)
A.均衡发展 B.持续繁荣
C.短暂春天 D.日益萎缩
3.(2022·驻马店模拟)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可以得出的感悟是 (C)
A.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探索
B.交通近代化的历史变迁
C.近代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
D.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4.中华民国废除了“大人”“老爷”一类的称呼,规定官员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称呼改为“先生”“君”等,这一变革体现了 (B)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共和观念 D.博爱思想
5.(2022·云南中考)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是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知识卡片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C)
A.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B.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
C.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变化特征
D.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男装有西服和中山装等
B层 能力进阶
6.自19世纪末开始,西方列强利用资本输出,对我国肆意掠夺。下图是1906-1921年英、德、俄、日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表示日本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2·扬州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 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得以解决
20世纪 20年代 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答:历史背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困难:缺乏资金和原料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答: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等。
(3)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答: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和实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现。
C层 创新挑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下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汉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在清末修筑铁路的高潮中,詹天佑主持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 晚清及民国初年中国铁路建设所需要的巨大资金,基本都来自外国财团。铁路建设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利益及战略意义,使得外来经济势力与国家力量纷纷参与其中。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及
展望:1979—2009》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铁路修建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从西方列强主导被动修筑到中国主导主动修筑;清政府对修筑铁路由反对到认同。西方侵略的客观影响;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
答:政府官员的思想意识;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帝国主义的侵略。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目标导学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3.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及特征
知识构建: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张謇为什么要弃官设厂,他有怎样的作为
(1)原因: 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 的发展。
(2)作为:创办了 等一系列企业,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 ”的道路。
史料研习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2.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分析其设厂数量明显增加的原因。
(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 “ ”。
(2)原因:
①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 的法令。
②外因: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
据统计,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
——摘编自童超《中国通
史》、王方中《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兴衰》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析其原因及特征。
1.变化
服饰 、西服、 取代了长袍、马褂
发饰 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掉
礼节 废除 ,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的称呼
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时报》(1912年)
2.原因: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 的法令。
3.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呈现出 的时代特征。
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西方文化的传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任务一 【寻梦人的喜与悲】
【教材再开发→相关史事】
(1)以上两种分析,你认为哪种更合理呢 说出你的理由。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呢
任务二 【民族工业的兴与衰】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
直隶 (含天津) 江苏 (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58% 19.82% 5.37% 4.22% 3.96%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
2.56% 2.43% 2.43% 1.21%
(2)据材料一中的表格和图片,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任务三 【生活中的光与影】
(3)三组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中,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编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A层 基础必会
1.1871-1880年到1901-1910年两个时间段,中国年平均棉纱进口量增长了23倍,从97 451担增至2 363 000担。该现象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
A.在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B.开始卷入资本主义旋涡
C.轻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
2.某老师讲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时,将其分为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衰落四个阶段。你认为最适合“黄金时代”的关键词是 ( )
A.均衡发展 B.持续繁荣
C.短暂春天 D.日益萎缩
3.(2022·驻马店模拟)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可以得出的感悟是 ( )
A.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探索
B.交通近代化的历史变迁
C.近代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
D.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4.中华民国废除了“大人”“老爷”一类的称呼,规定官员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称呼改为“先生”“君”等,这一变革体现了 ( )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共和观念 D.博爱思想
5.(2022·云南中考)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是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知识卡片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B.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
C.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变化特征
D.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男装有西服和中山装等
B层 能力进阶
6.自19世纪末开始,西方列强利用资本输出,对我国肆意掠夺。下图是1906-1921年英、德、俄、日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表示日本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2·扬州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 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得以解决
20世纪 20年代 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C层 创新挑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下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汉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在清末修筑铁路的高潮中,詹天佑主持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 晚清及民国初年中国铁路建设所需要的巨大资金,基本都来自外国财团。铁路建设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利益及战略意义,使得外来经济势力与国家力量纷纷参与其中。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及
展望:1979—2009》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铁路修建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