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3:32:55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目标导学
1.识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策、措施、结果和成效
2.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3.知道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结果及意义
4.明确渡江战役的结果及重要意义
知识构建: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具有怎样的意义
(1)目标: 。
(2)意义:激发了农民 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 保障。
史料研习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复兴之路》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两个拳头”“胸膛”分别喻指什么 “尖刀”所表示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1)“两个拳头”是指重点进攻 和 ;“胸膛”是指 。
(2)“尖刀” 是指刘邓大军 。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
2.填写表格,明确三大战役的主要概况。
名称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解放 全境 解放了 以北的广大地区 全境基本解放
3.渡江战役
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后,人民解放军有何军事行动 结果如何
(1)军事行动: 年 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
(2)结果:宣告了 反动统治的覆灭。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思维导引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马关条约》签订)—统一(抗日战争胜利)—分离(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任务一 【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地】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历史 必修一》(人教版)
(1)根据材料,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
任务二【决定命运的战略决战】
材料一 如图
(2)图中所示的军事行动为什么选择“中原”作为突破口
材料二 如图
(3)分析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先攻占锦州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结合图二和图三,分析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任务三【天翻地覆的革命曙光】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材料中“钟山”指的是哪儿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
(5)毛泽东说“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什么深刻意义
A层 基础必会
1.(2022·晋中中考)《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 )
A.背景 B.目的 C.结果 D.性质
2.(2022·北京期末)1947年,毛泽东欣喜地说:“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的“刘邓南征”是指 ( )
A.转战陕北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3.有评论说:“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军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策。”该评论针对的战役 ( )
A.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B.使北平和平解放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使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4.(2022·淮北模拟)如图所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次行动 ( )
A.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之后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5. (2022·济南期末)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 )
A.电影《重庆谈判》
B.毛泽东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C.三大决战纪念邮票
D.王树增创作的纪实文学《解放战争全记录》
B层 能力进阶
6.(2022·吉安期末)解放战争第三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纵观战争全局,正确判断形势,果断地作出了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定。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 )
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力量对比和军事态势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7.若以1937年6月为标准,截至1948年8月,法币(注:南京国民政府货币)大幅贬值,物价上涨近500万倍。由此可见,加速国民政府统治崩溃的因素是 ( )
A.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危机
B.国民党军事进攻全面受挫
C.解放区顺利完成土地改革
D.中共中央战略部署的正确
8.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 该事件有何意义
【战略进攻】
材料二 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的历史年份。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 此时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及领导者是谁
【战略决战】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 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 “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总结反思】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方针,紧紧依靠劳苦大众,领导人民军队,在兵员、装备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了3年多时间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强大敌人,结束了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解放战争精神与中国梦的历史辩证法》
(5)分析指出材料五中“3年多时间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强大敌人”的原因。
C层 创新挑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表。
(1)根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
(2)某同学认为:“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战术。”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目标导学
1.识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策、措施、结果和成效
2.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3.知道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结果及意义
4.明确渡江战役的结果及重要意义
知识构建: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具有怎样的意义
(1)目标:耕者有其田。
(2)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史料研习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复兴之路》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两个拳头”“胸膛”分别喻指什么 “尖刀”所表示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1)“两个拳头”是指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胸膛”是指中原地区。
(2)“尖刀” 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
2.填写表格,明确三大战役的主要概况。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渡江战役
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后,人民解放军有何军事行动 结果如何
(1)军事行动: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2)结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思维导引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马关条约》签订)—统一(抗日战争胜利)—分离(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任务一 【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地】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历史 必修一》(人教版)
(1)根据材料,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
答: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或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保障)。
任务二【决定命运的战略决战】
材料一 如图
(2)图中所示的军事行动为什么选择“中原”作为突破口
答:当时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进行重点进攻,在中原(大别山)的防守力量薄弱。
材料二 如图
(3)分析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先攻占锦州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结合图二和图三,分析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意图:切断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
意义: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使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铁拳之下,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三【天翻地覆的革命曙光】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材料中“钟山”指的是哪儿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
答:南京;渡江战役。
(5)毛泽东说“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什么深刻意义
答:用项羽沽名钓誉的历史教训教育革命人民:不能怜悯行将灭亡的敌人,重蹈项羽的覆辙;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A层 基础必会
1.(2022·晋中中考)《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C)
A.背景 B.目的 C.结果 D.性质
2.(2022·北京期末)1947年,毛泽东欣喜地说:“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的“刘邓南征”是指 (B)
A.转战陕北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3.有评论说:“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军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策。”该评论针对的战役 (C)
A.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B.使北平和平解放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使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4.(2022·淮北模拟)如图所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次行动 (B)
A.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之后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5. (2022·济南期末)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B)
A.电影《重庆谈判》
B.毛泽东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C.三大决战纪念邮票
D.王树增创作的纪实文学《解放战争全记录》
B层 能力进阶
6.(2022·吉安期末)解放战争第三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纵观战争全局,正确判断形势,果断地作出了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定。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B)
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力量对比和军事态势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7.若以1937年6月为标准,截至1948年8月,法币(注:南京国民政府货币)大幅贬值,物价上涨近500万倍。由此可见,加速国民政府统治崩溃的因素是 (A)
A.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危机
B.国民党军事进攻全面受挫
C.解放区顺利完成土地改革
D.中共中央战略部署的正确
8.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 该事件有何意义
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战略进攻】
材料二 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的历史年份。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 此时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及领导者是谁
答:1927年到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战略决战】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 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走向胜利】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 “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答: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政权)。
【总结反思】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方针,紧紧依靠劳苦大众,领导人民军队,在兵员、装备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了3年多时间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强大敌人,结束了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解放战争精神与中国梦的历史辩证法》
(5)分析指出材料五中“3年多时间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强大敌人”的原因。
答: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
C层 创新挑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表。
(1)根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
答: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的军队不断减少,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断增加。
(2)某同学认为:“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战术。”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分到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