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课 辛亥革命
目标导学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西起义的概况及主要领导人。
2.明确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史实。
3.识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感受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的精神。
知识构建: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完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孙中山、黄兴、赵声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史料研习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中国同盟会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
2.“是役也” 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该事件有何意义
(1)事件:黄花岗起义。
(2)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
事略>序》
思维导引 1906-1911年,革命志士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
1.填写完善武昌起义的经过。
2.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
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想指引: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任务一 【革命党人的准备】
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徐锡麟、秋瑾举事,不克。……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答: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任务二 【革命形势的发展】
——据《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
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答: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
任务三 【革命事件的评价】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 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5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 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
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答:共同之处: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层 基础必会
1.此次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虽然牺牲了众多革命骨干成员,但扩大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此次起义是 (C)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州起义
2.阅读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人物 事迹
徐锡麟 1907年夏,发动安庆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遇难,年仅34岁
秋瑾 1907年,为策应安庆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年仅32岁
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A.安庆起义是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
B.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C.革命者具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武装起义对历史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3.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材料说明黄花岗起义 (B)
A.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1911年10月,《申报》报道:“……而昨晚的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汉阳又失守,汉阳府逃失无踪”“武昌、汉阳、汉口均为革党占据……”《申报》报道的事件是 (D)
A.安庆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5.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如图漫画对辛亥革命诠释最为准确的是 (A)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B层 能力进阶
6.(2022·郑州期中)辛亥革命之前,清朝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而辛亥革命后,国人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最能说明辛亥革命 (A)
A.增强了民众的国民意识
B.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7.“尽管废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首先推翻帝制,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的 (B)
A.革命任务 B.世界意义
C.思想启蒙 D.革命性质
8.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猛回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答: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A______、B______、C______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2)请写出材料二中A、B、C相应内容。材料二中提到“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请写出其中在浙江绍兴遇难的女革命党人的名字。
答:民族、民权、民生;秋瑾。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场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请至少用两例史实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答:辛亥革命;1894年,孙中山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三民主义。
C层 创新挑战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什么。概括戊戌变法是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答:资本主义制度。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行变法。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乃至礼仪、服饰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 。
答: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社会习俗上:变革礼仪、服饰,促使社会习俗向近代化转变。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封建专制统治走向瓦解,民主政治得到发展。第9 课 辛亥革命
目标导学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西起义的概况及主要领导人。
2.明确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史实。
3.识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感受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的精神。
知识构建: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完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蔡绍南 失败,但 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起义 1911年 孙中山、黄兴、赵声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史料研习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中国同盟会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
2.“是役也” 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该事件有何意义
(1)事件: 。
(2)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 取得胜利。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
事略>序》
思维导引 1906-1911年,革命志士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
1.填写完善武昌起义的经过。
2.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1)政治:推翻了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终结。
(2)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
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想指引: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任务一 【革命党人的准备】
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徐锡麟、秋瑾举事,不克。……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任务二 【革命形势的发展】
——据《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
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任务三 【革命事件的评价】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 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5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 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
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A层 基础必会
1.此次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虽然牺牲了众多革命骨干成员,但扩大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此次起义是 (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广州起义
2.阅读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人物 事迹
徐锡麟 1907年夏,发动安庆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遇难,年仅34岁
秋瑾 1907年,为策应安庆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年仅32岁
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A.安庆起义是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
B.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C.革命者具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武装起义对历史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3.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材料说明黄花岗起义 ( )
A.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1911年10月,《申报》报道:“……而昨晚的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汉阳又失守,汉阳府逃失无踪”“武昌、汉阳、汉口均为革党占据……”《申报》报道的事件是 ( )
A.安庆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5.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如图漫画对辛亥革命诠释最为准确的是 (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B层 能力进阶
6.(2022·郑州期中)辛亥革命之前,清朝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而辛亥革命后,国人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最能说明辛亥革命 ( )
A.增强了民众的国民意识
B.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7.“尽管废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首先推翻帝制,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的 ( )
A.革命任务 B.世界意义
C.思想启蒙 D.革命性质
8.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猛回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A______、B______、C______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2)请写出材料二中A、B、C相应内容。材料二中提到“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请写出其中在浙江绍兴遇难的女革命党人的名字。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场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请至少用两例史实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C层 创新挑战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什么。概括戊戌变法是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乃至礼仪、服饰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 。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