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3:43:20

文档简介

第12 课 新文化运动
目标导学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
知识构建: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什么 陈独秀首先认识到什么 他认为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为此他创办了什么杂志
(1)斗争矛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陈独秀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实现途径:改变国民思想,创办杂志。
(4)“杂志”的名字是《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它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史料研习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我们”具体有哪些人
(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2.填写完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内 容 代 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依据“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
思维导引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救国、强国的责任。
任务一【析运动背景】
  他不过是中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他”称帝引发了什么局面 说明他的行为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何内在联系。
答:局面:护国战争爆发;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联系: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使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任务二【探人物活动】
陈独秀相关活动(部分)
时间 活动
1915年9月15日 《青年杂志》月刊第一期问世,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于是便定下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科学与民主
1916年11月 陈独秀因书社资金问题来到北京,结交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共同研讨《新青年》的出版
1917年1月 陈独秀收到胡适来稿,即《文学改良刍议》,立即作了一篇《文学革命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目标
1918年4月 鲁迅创作了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陈独秀不断向鲁迅约稿,鲁迅自此进入文学革命的阵营
(2)依据材料,归纳陈独秀推动新文化运动不断走向成功的方式有哪些。
答:发表文章(创办杂志);结交进步人士;提出革命的目标;进行文学革命等。
任务三【谈观点认识】
  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观点,谈谈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观点: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不赞同;理由: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精华值得继承,不应该全盘否定。
A层 基础必会
1.(2022·扬州期末)“陈独秀在第一期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并且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实现民族的觉醒。”材料中“第一期”刊物的名称是(B)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2.(2022·深圳期末)北京大学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多次革命运动的爆发,同时也是众多先进思想的诞生地。回溯到1917年的北京大学,当时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应该是 (D)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复古、尊孔 D.民主、科学
3. (2022·北海期末)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C)
胡适日记·卷十四 1916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 文学革命八条件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4.“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由此看出,新文化运动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 (A)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盲目崇洋媚外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革新政治制度
5.(2022·新乡期中)对如图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B)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觉醒 D.西方列强的侵略
B层 能力进阶
6.(2022·扬州期中)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急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D)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7.(2022·咸宁期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D)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8.(2022·镇江中考)清末民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场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时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没有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此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慢慢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说明了“最后之觉悟”的途径: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并反对“孔学”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
——摘编自《陈独秀文章选编》(上)
材料三 历史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涉及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概括指出陈独秀期待多数人“最后之觉悟”的政治原因。
答:事件:材料一:辛亥革命。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原因:共和国体之下,仍然存在专制统治(答出专制统治即可)。
(2)材料三中的图片史料与另外两则文献史料之间构成的是互证关系还是对立关系
答:关系:互证关系。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与观念变化。
答:政治变局:共和政体取代专制政体(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观念变化:拥护民主与科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动摇封建礼教(反对尊孔复古逆流);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4)综合上述材料,这一时期的观念变化反映了哪一领域局势的变动
答:领域:政治。
C层 创新挑战
9.画家沈嘉蔚1988年创作油画《北大钟声》(又名《宽容》《兼容并包》)共描绘了16位学人,众望所归的蔡元培被群像簇拥在画面的中心,这也是作者突出表现的重心所在。
(1)这幅油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历史事实 这幅油画作为史料反映了作者对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思想情感
答: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推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对于当时北大办学方针的赞赏或积极评价。
(2)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如果把一幅油画作为史料的话,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答:注意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表达事件的背景,和其他史料互证。(言之有理即可)第12 课 新文化运动
目标导学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
知识构建: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什么 陈独秀首先认识到什么 他认为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为此他创办了什么杂志
(1)斗争矛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 传统道德。
(2)陈独秀认识到:仅有 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 领域的革新运动。
(3)实现途径:改变国民 ,创办杂志。
(4)“杂志”的名字是《 》,后改名为《 》,它与 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史料研习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我们”具体有哪些人
(1)德先生: ;赛先生: 。
(2)人物: 、鲁迅、胡适、 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2.填写完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内 容 代 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 与 由 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文学革命 胡适的《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依据“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1)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礼。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
思维导引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救国、强国的责任。
任务一【析运动背景】
  他不过是中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他”称帝引发了什么局面 说明他的行为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何内在联系。
任务二【探人物活动】
陈独秀相关活动(部分)
时间 活动
1915年9月15日 《青年杂志》月刊第一期问世,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于是便定下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科学与民主
1916年11月 陈独秀因书社资金问题来到北京,结交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共同研讨《新青年》的出版
1917年1月 陈独秀收到胡适来稿,即《文学改良刍议》,立即作了一篇《文学革命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目标
1918年4月 鲁迅创作了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极大反响。从此陈独秀不断向鲁迅约稿,鲁迅自此进入文学革命的阵营
(2)依据材料,归纳陈独秀推动新文化运动不断走向成功的方式有哪些。
任务三【谈观点认识】
  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观点,谈谈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A层 基础必会
1.(2022·扬州期末)“陈独秀在第一期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并且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实现民族的觉醒。”材料中“第一期”刊物的名称是( )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2.(2022·深圳期末)北京大学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多次革命运动的爆发,同时也是众多先进思想的诞生地。回溯到1917年的北京大学,当时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应该是 (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复古、尊孔 D.民主、科学
3. (2022·北海期末)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 )
胡适日记·卷十四 1916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 文学革命八条件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4.“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由此看出,新文化运动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 ( )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盲目崇洋媚外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革新政治制度
5.(2022·新乡期中)对如图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觉醒 D.西方列强的侵略
B层 能力进阶
6.(2022·扬州期中)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急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7.(2022·咸宁期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8.(2022·镇江中考)清末民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场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时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没有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此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慢慢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说明了“最后之觉悟”的途径: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并反对“孔学”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
——摘编自《陈独秀文章选编》(上)
材料三 历史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涉及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概括指出陈独秀期待多数人“最后之觉悟”的政治原因。
(2)材料三中的图片史料与另外两则文献史料之间构成的是互证关系还是对立关系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与观念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这一时期的观念变化反映了哪一领域局势的变动
C层 创新挑战
9.画家沈嘉蔚1988年创作油画《北大钟声》(又名《宽容》《兼容并包》)共描绘了16位学人,众望所归的蔡元培被群像簇拥在画面的中心,这也是作者突出表现的重心所在。
(1)这幅油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历史事实 这幅油画作为史料反映了作者对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思想情感
(2)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如果把一幅油画作为史料的话,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