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3:44:04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
目标导学
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经过等基本情况。
2.识记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构建: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为什么说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
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这一不公道引发了什么活动
(1)会议: 。
(2)理由:将德国在 的特权全部转给 。
(3)活动: 。
史料研习
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陈独秀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5月4日下午”的运动性质是什么 学生们喊出的哪一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国贼”指的是谁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 运动、社会革命运动、
运动。
(2)口号:“ ”。
(3)国贼: 、章宗祥、陆宗舆等。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的3 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
中国史纲》
二、五四运动的概况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
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1)国家情感:爱国主义情感。
(2)①思想基础: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
②组织基础:促进了 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阶级基础:为新的 、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 的意义
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 走向 的转折点。
思维导引 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烈火一经点燃,便孕育着燎原之势。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任务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中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后来,“全国工商各界”“北京学界”参与,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
任务二【拯救民族危亡的社会运动】
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据材料一,请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据材料二,请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使五四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
任务三【苦难磨砺的民族精神】
(4)五四运动所体现的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为“五四精神”,今天的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A层 基础必会
1.(2022·连云港模拟)如图为近代某时期印发的漫画。与该漫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2.1919年“火烧赵家楼”事件之后,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将之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的“巴黎和约”。材料说明五四运动初期的主力军是 ( )
A.军人 B.工人 C.学生 D.商人
3.观察漫画《贪食小犬,死不足惜》。中国人民为抵制“贪食小犬”奋起抗争,喊出的响亮口号是 ( )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4.(2022·鹤壁期中)“胜利的原因不是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参与其中,也不是活动爆发的地点有多么要害,而是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5.(2022·潍坊期中)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里的“里程碑”当指( )
A.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主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
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探索
D.开启了新的革命局面
B层 能力进阶
6.“由于那个时期(五四运动)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这些论断说明了 ( )
A.五四运动实现了工农联盟
B.五四运动使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政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性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2022·鄂州期末)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因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自发行动,彻底地反对,最终影响所及,学生们醒来了,新的火种迅速被点燃,其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表明五四运动 ( )
A.前后立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取代了原来的新文化运动
D.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是创作于1919年的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中的山东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阳旗组成的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5月,李大钊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辑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历史的必然》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 这一事件与图二历史事件有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C层 创新挑战
9.(2022·安徽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第13课 五四运动
目标导学
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经过等基本情况。
2.识记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构建: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为什么说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
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这一不公道引发了什么活动
(1)会议:巴黎和会。
(2)理由: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给日本。
(3)活动:五四运动。
史料研习
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陈独秀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5月4日下午”的运动性质是什么 学生们喊出的哪一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国贼”指的是谁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
运动。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的3 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
中国史纲》
二、五四运动的概况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
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1)国家情感:爱国主义情感。
(2)①思想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阶级基础: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 的意义
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思维导引 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烈火一经点燃,便孕育着燎原之势。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任务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教材再开发→材料研读】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中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后来,“全国工商各界”“北京学界”参与,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
答: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精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
特点:具有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任务二【拯救民族危亡的社会运动】
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据材料一,请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答: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据材料二,请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使五四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
答:原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实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任务三【苦难磨砺的民族精神】
(4)五四运动所体现的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为“五四精神”,今天的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迎难而上、自立自强、永不言弃;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勇于实践;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
A层 基础必会
1.(2022·连云港模拟)如图为近代某时期印发的漫画。与该漫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2.1919年“火烧赵家楼”事件之后,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将之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的“巴黎和约”。材料说明五四运动初期的主力军是 (C)
A.军人 B.工人 C.学生 D.商人
3.观察漫画《贪食小犬,死不足惜》。中国人民为抵制“贪食小犬”奋起抗争,喊出的响亮口号是 (B)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4.(2022·鹤壁期中)“胜利的原因不是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参与其中,也不是活动爆发的地点有多么要害,而是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C)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5.(2022·潍坊期中)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里的“里程碑”当指(D)
A.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主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
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探索
D.开启了新的革命局面
B层 能力进阶
6.“由于那个时期(五四运动)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这些论断说明了 (D)
A.五四运动实现了工农联盟
B.五四运动使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政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性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2022·鄂州期末)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因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自发行动,彻底地反对,最终影响所及,学生们醒来了,新的火种迅速被点燃,其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表明五四运动 (B)
A.前后立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取代了原来的新文化运动
D.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是创作于1919年的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中的山东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阳旗组成的木枷以及脚镣和手铐。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5月,李大钊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辑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历史的必然》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 这一事件与图二历史事件有怎样的关系
答:在巴黎和会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它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答:特点:涉及地区广泛、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答: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层 创新挑战
9.(2022·安徽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答: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民族。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答: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