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课
一、知识点
一、近代化的四次探索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处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政治目标 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群众基础 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土地问题未彻底解决 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
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任务未完成,社会性质未改变 革命最终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发散思维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征与启示。
提示:(1)特征: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2)启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道路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中国才能实现近代化、迈入现代化建设之路。
2.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提示:(1)社会背景: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任务:都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4)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二、选择题
1.(2022·北京中考)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D)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2.(2022·福建中考)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D)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3.(2022·烟台中考)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 (C)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4.(2022·滨州中考)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D)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5.(2022·牡丹江中考改编)“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哪项不是五四运动口号 (D)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民主”“科学”
6.(2022·雅安中考)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会产生差异。下面是三位人物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上认识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C)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7.(2022·河北中考)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 ”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D)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8.(2022·苏州中考)1920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取向,否定“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一变化与李大钊一篇文章的影响有关,这篇文章是 (D)
A.《变法通议》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敬告青年》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2022·广东中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A)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10.(2022·德阳中考)大会的宣言初步阐明了当时所处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明确提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通过这一宣言的中共会议是 (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1.(2022·百色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B)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三、材料分析题
12.(2022·海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二 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答:由民主、科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
(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答:发表文章、成立团体、创办报刊。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四单元 单元复习课
一、知识点
一、近代化的四次探索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处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政治目标 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群众基础 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土地问题未彻底解决 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
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任务未完成,社会性质未改变 革命最终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发散思维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征与启示。
2.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二、选择题
1.(2022·北京中考)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2.(2022·福建中考)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3.(2022·烟台中考)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 (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4.(2022·滨州中考)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5.(2022·牡丹江中考改编)“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哪项不是五四运动口号 (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民主”“科学”
6.(2022·雅安中考)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会产生差异。下面是三位人物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上认识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7.(2022·河北中考)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 ”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8.(2022·苏州中考)1920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取向,否定“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一变化与李大钊一篇文章的影响有关,这篇文章是 ( )
A.《变法通议》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敬告青年》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2022·广东中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10.(2022·德阳中考)大会的宣言初步阐明了当时所处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明确提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通过这一宣言的中共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1.(2022·百色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三、材料分析题
12.(2022·海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二 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