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1 19: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学习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领会文中人物语言之妙。
3.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品味句子体会语言巧妙”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一直在开展经典诗文的背诵活动,今天我想考考大家,能接受我的挑战吗?在你知道的古诗中有哪些诗篇写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学习《杨氏之子》悟法
1、导入,解题(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古文又叫文言文,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读题,理解题目含义“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学着课题的样子同桌互说。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很多人觉得它难读难懂,其实学文言文也不难。老师有办法,送给大家几个学好文言文的小妙招。这第一个妙招就是“读好断句”。(2)检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3)把生字放到句子中,指读。(4)读短文。(5)师范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老师读的和刚才同学读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文言文的朗读不仅要读通顺还要注意读好断句。小组内互读。(6)学生展示。
2、精读讲解,明白寓意(1)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读好断句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就是要能说出它的意思。课文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内容。(课件:会用注释)出示要求:在预习时你读懂哪些句子呢?小组内疏通句子,理解短文意思。(2)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一下。(重点指导:孔君平诣其父 孔君平拜访谁的父亲?父不在 谁的父亲不在乃呼儿出“儿”指谁?为设果 “设”是什么意思?谁为谁设果此是君家果 “君”指谁?夫子家禽“ 夫子”、“家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汇报交流。找一个小组说出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3、体会语言(1)理解话外之音①看来,文章每句话意思大家都弄明白了。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能读懂里面隐含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人物对话的弦外之音。出示妙招
三:品读体会(课件:品读体会)②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③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④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板书:杨氏子杨梅-----杨家果)⑤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板书:孔君平孔雀——孔家禽⑥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2)品读“未闻”之妙①君家对——夫子家杨梅是君家果对——孔雀是夫子家禽②体会语言之巧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③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板书:甚聪慧
4、读出韵味这篇文言文的对话非常精彩,再读短文,读出古文的韵味。学生个性展示。
5、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按(读好断句——会用注释——品读体会——读出韵味)四个步骤学习了《杨氏之子》,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以后再学习文言文,我们就可以参照此步骤自学。
二、拓展学习《纪晓岚遇窘巧辩》
1、小组内读课文,从文章的对话中任选一处,划出纪晓岚的话,并谈谈他的回答妙在哪儿?(小组讨论)
2、交流纪晓岚语言的巧妙之处。
三、布置作业
课下自由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三组《语言的艺术》,进一步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