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0:34:0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标: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史实;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及社会变化。
2.能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立木为信
你知道“立木为信”的故事吗?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情境思考
1.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晋国



三家
分晋
田氏代齐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
各种制度完全崩溃
战国形势图
战国七雄




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



汉 水
江 水
河 水
淮 水
渭 水
渤海
东海
战国七雄形势图
周王城
封国都邑
临淄

咸阳

大梁

洛阳
1
2
3
4
5
6
7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增兵减灶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知识结构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秦、宋、燕、卫、鲁……)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商鞅变法
商 鞅 变 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
的发展
新兴地主
阶级的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
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富国强兵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战国牛尊
(山西出土)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背景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对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稳定社会秩序
经济
(富国)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军事
(强兵)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
内容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经济
军事
法治
政治
影响
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的措施:公平无私、
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取信于民、严格执法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ì避)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qíng yì古代刑罚)其傅……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鱼嘴
分水鱼嘴
把岷江分成外江和内江
飞沙堰
滚水坝
分洪 排沙
宝瓶口
出水口
引水入渠
灌溉农田


灌 溉


分 洪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李冰修建都江堰
李冰石像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
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
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标准是古人在河
底深处预埋的“卧铁”。低作堰就是
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高,以免
影响泄洪。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左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依山傍水,
殿宇群拾级而上。出二王庙前门即可直到江边。
战国时期
的社会变化
战国
七雄
商鞅
变法
都江堰

实力
最强
国富兵强
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齐楚秦
燕赵魏韩
秦国
之变
课堂小结
1.《史记 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其中在战国初期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  )
A.齐 B.楚
C.秦 D.晋
D
训练评价
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3.《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
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规定(  )
A.为沉重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制定
B.主要为了建立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C.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
D.改善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
A
4.李克强总理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
A.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军功
D.统一度量衡
A
5.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说明都江堰(  )
A.对周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B.可以有效预防地震等地质灾害
C.为巩固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D.推动了四川地区的文化发展
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答案:(1)法家。秦孝公的支持。
(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务本”
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