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质评价(一)(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素质评价(一)(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1:42:24

文档简介

单元素质评价(一)(第一单元)
(6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总分
答案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约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
2.1929年12月2日,年仅25岁的裴文中在周口店发出了一封考古史上最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电报里提及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贾湖人
3.考古研究表明,北京人的大脑容量平均为1 088毫升,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
1 400毫升。北京人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脑容量的78%,考古学家之所以能够测算出北京人的脑容量,直接得益于( )
A.3枚牙齿化石的发现 B.数处用火灰烬的发现
C.约10万件石器的发现 D.数个头盖骨化石的发现
4.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上述材料说明山顶洞人(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5.(2022·邵阳中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6.1996年,我国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其中两张是《稻作农业》和《干栏建筑》(如图)。这两张邮票描绘的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7. (2022·宜昌中考)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8.(2022·郴州中考)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9. 下图是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距今4 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能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这说明( )
A.社会分化加剧 B.制陶工艺提高
C.宗教信仰多元 D.生产力水平低
10.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这反映了( )
A.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 B.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
C.炎帝部落在渭河流域 D.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
11.(2022·重庆中考)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12.(2022·河南中考)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1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华夏族( )
A.中华文明丰富多彩 B.诸夏并存、邦国林立
C.相互杂居、逐渐交融 D.炎黄部落分布广泛
14.(2022·武汉硚口期末)抗洪精神是武汉城市精神谱系中的一抹亮色。每当洪汛时期,人们会在下列哪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祭拜、祈求平安(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第17题8分,共32分)
15.【农业革命】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驯化和农业起源的几个主要地区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根本,农业是中国文明起源的经济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食物的采集者】
材料一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与其他动物仍然十分相似:他们仍以捕杀猎物为生,仍像完全依靠大自然施舍的无数生物那样靠采集食物谋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旧石器时代人类有哪些进步。这一时期远古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什么 (6分)
【食物的生产者】
材料二 从内外因的角度来看,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涉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末次冰期结束,气候相对温暖与稳定的全新世开始,对新的生计方式的形成有既推又拉的作用……农业起源的目的更可能是获取进行“宴飨”的生产剩余,而不只是获取基本食物资源。
——陈胜前《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机制与动因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生计方式”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内外因”。(6分)
16.【我们的远古祖先】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2分)
任务一 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8分)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洞穴中的祖先
定居时代的祖先
远古传说中的祖先
任务二 请你仿照范例(不要照抄范例),选择一个文物图片撰写文物名片。(2分)
范例:图三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图 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2分)
17.黄帝是开启文明时代的象征。阅读材料,完成论述。(8分)
材料 传说不都是虚构,只要有佐证,其中就有可信的部分。关于黄帝及其历史贡献,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叙述以及后来中国考古学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讨,都说明中华文明的序幕在黄帝时期被揭开。
——刘伟主编《中华文明十二讲》
有人认为,远古传说是虚构的,无法提取科学的历史信息,所以没有研究意义。请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元素质评价(一)(第一单元)
(6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总分
答案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约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A)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北京人使用的生活工具,A符合题意;有爱美意识、懂得人工取火、掌握磨光技术的是山顶洞人,排除B、C、D。
2.1929年12月2日,年仅25岁的裴文中在周口店发出了一封考古史上最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电报里提及的远古人类是(B)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贾湖人
【解析】从材料中“1929年12月”“裴文中”“周口店”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考古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由“头骨……颇似人”也可以判断出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3.考古研究表明,北京人的大脑容量平均为1 088毫升,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
1 400毫升。北京人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脑容量的78%,考古学家之所以能够测算出北京人的脑容量,直接得益于(D)
A.3枚牙齿化石的发现 B.数处用火灰烬的发现
C.约10万件石器的发现 D.数个头盖骨化石的发现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者们根据头盖骨化石,结合颅骨内面残留的软组织痕迹对脑的大小、形状和神经连接进行推测;牙齿化石和用火灰烬的发现不能测算出脑容量;石器的发现只能得出北京人会制造石器。
4.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上述材料说明山顶洞人(C)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解析】本题立足于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5.(2022·邵阳中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B)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B符合题意;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与农业起源无关,排除A;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表明该地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排除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并非一手史料,可信度低于考古发掘,排除D。
6.1996年,我国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其中两张是《稻作农业》和《干栏建筑》(如图)。这两张邮票描绘的遗址是(A)
A.河姆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解析】据题干图片《稻作农业》和《干栏建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 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7. (2022·宜昌中考)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A)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建筑是干栏式建筑,“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这既有利于防潮湿,还可以在下面养殖家禽家畜,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这种干栏式建筑正是河姆渡人的房屋,A符合题意。
8.(2022·郴州中考)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D)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根据材料“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D符合题意;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元谋县,排除A;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排除B;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排除C。
9. 下图是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距今4 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能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这说明(B)
A.社会分化加剧 B.制陶工艺提高
C.宗教信仰多元 D.生产力水平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出土的“蛋壳陶”是制陶手工业高度发达的产物,体现了这一时期制陶工艺的不断提高,本题选B。A、C、D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符合题意。
10.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这反映了(A)
A.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 B.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
C.炎帝部落在渭河流域 D.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
【解析】祭祀炎帝的炎帝陵、炎帝神农故里、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反映了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号称神农氏。
11.(2022·重庆中考)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A)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解析】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炎帝、黄帝两大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推行禅让制的是尧舜禹,排除B;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的是炎帝,排除C;主持治水的是大禹,排除D。
12.(2022·河南中考)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B)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解析】据题意可知,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姓氏的约占9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共同的祖先,中国常见的姓氏大都出自炎帝和黄帝,说明中华姓氏,源远流长,B正确;百家姓氏,皆自炎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拓土开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说法夸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
1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华夏族(C)
A.中华文明丰富多彩 B.诸夏并存、邦国林立
C.相互杂居、逐渐交融 D.炎黄部落分布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材料意在说明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交融形成华夏族。
14.(2022·武汉硚口期末)抗洪精神是武汉城市精神谱系中的一抹亮色。每当洪汛时期,人们会在下列哪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祭拜、祈求平安(D)
【解析】本题从地方史入手考查学生对远古传说故事大禹治水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是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时至今日,他的治水方法仍有启迪意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第17题8分,共32分)
15.【农业革命】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驯化和农业起源的几个主要地区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根本,农业是中国文明起源的经济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食物的采集者】
材料一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与其他动物仍然十分相似:他们仍以捕杀猎物为生,仍像完全依靠大自然施舍的无数生物那样靠采集食物谋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旧石器时代人类有哪些进步。这一时期远古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什么 (6分)
答:进步:语言、制作工具和火的使用。(答对任意两点)生存方式:采集狩猎。
【食物的生产者】
材料二 从内外因的角度来看,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涉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末次冰期结束,气候相对温暖与稳定的全新世开始,对新的生计方式的形成有既推又拉的作用……农业起源的目的更可能是获取进行“宴飨”的生产剩余,而不只是获取基本食物资源。
——陈胜前《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机制与动因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生计方式”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内外因”。(6分)
答:“新的生计方式”指农业起源。“外因”指外部环境的变化(末次冰期结束后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内因”指获取生产剩余。
【解析】本题基于“农业起源”主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生存方式、不同区域农业类型的认识。第(1)题,通过材料中“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学生能概括出旧石器时代的进步之处。通过“捕杀猎物”“采集食物”得出旧石器时代生存方式是采集狩猎。第(2)题,结合所学及材料中“农业起源”一词可以直接写出答案;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内外因可以根据材料概括:“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外因;“更可能是”点出内因,即“获取生产剩余”。
16.【我们的远古祖先】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2分)
任务一 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8分)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洞穴中的祖先
定居时代的祖先
远古传说中的祖先
答:洞穴中的祖先:②⑤⑦;
定居时代的祖先:①④;
远古传说中的祖先:③⑥⑧。
任务二 请你仿照范例(不要照抄范例),选择一个文物图片撰写文物名片。(2分)
范例:图三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图   可以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图一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且过着定居生活。
图二可以见证半坡居民会建造房屋且过着定居生活。
图四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任务三 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2分)
答:化石和考古发现。
【解析】任务一:洞穴中的祖先指的是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②元谋人、⑤北京人、⑦山顶洞人三者均生活于旧石器时代。定居时代的祖先指的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其中包括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远古传说中的祖先指的是远古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相传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此后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也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因而应填③⑥⑧。任务二: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了解每个文物及遗址的价值。图一“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可以见证河姆渡人已经会建造房屋且过着定居生活。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半坡居民会建造房屋且过着定居生活。图四“猪纹陶钵”是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它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任务三: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化石,同时还需要辅之以考古发现。
17.黄帝是开启文明时代的象征。阅读材料,完成论述。(8分)
材料 传说不都是虚构,只要有佐证,其中就有可信的部分。关于黄帝及其历史贡献,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叙述以及后来中国考古学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讨,都说明中华文明的序幕在黄帝时期被揭开。
——刘伟主编《中华文明十二讲》
有人认为,远古传说是虚构的,无法提取科学的历史信息,所以没有研究意义。请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示例:
观点:我认为远古传说蕴含历史线索。
论证:①黄帝及其历史贡献在文献史料《史记》中有记载,且得到了中国考古学的印证;②传说中炎帝教人们制作陶器,在半坡遗址、仰韶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彩陶,说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制陶技术。
结论:能够得到佐证的远古传说是可信的。
【解析】本题是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考查知识点是历史事实与远古传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提示可知,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上古先民口耳相传形成的传说,其中能够得到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印证的才是真实历史,否则是虚构的。学生在观点论证中可以从史料印证传说入手,从而得出“能够得到佐证的远古传说是可信的”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