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1 21:49:14

文档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核心必备
1.秦的暴政:
(1)对农民征收沉重的 。
(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 和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
(4)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人前往渔阳戍守 ,途中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要被处死。
(3)概况:公元 年,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下,起义在 爆发;攻占陈县后, 称王,建立“张楚”政权。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起义军最终失败。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大起义。
3.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在 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4.楚汉之争:
(1)概况:秦朝灭亡后, 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
(2)结果: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 ,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性质的变化:秦朝灭亡前,刘邦、项羽起义的性质是农民起义,而秦朝灭亡之后的楚汉之争,性质变为争夺帝位的争霸战争。
易错字:暴虐、徭役、严苛、戍守、垓下、赋税。
建思维:
基础必练
1.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时说:“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由此可知,陆贾认为 ( )
A.秦朝统治者消极怠政
B.秦朝采用无为而治
C.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
D.秦朝政治制度混乱
2.秦朝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秦朝时 (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兵役频繁 D.法律严酷
3.历史数据图能清楚地通过数量关系反映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下面的示意图呈现的社会现象反映了秦朝 ( )
A.兵役徭役沉重 B.刑罚残酷
C.阶级矛盾尖锐 D.赋税繁重
4.秦朝时期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叙述了秦朝 (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法律严苛 D.兵役沉重
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多名农民被征发到千里之外的渔阳戍守长城,在大泽乡遇大雨冲坏道路,无法按时赶到。按秦律,误期将全部被处死,最后他们决定揭竿而起。这反映出秦朝被推翻的重要原因是 ( )
A.陈胜、吴广起义
B.糟糕的天气
C.秦朝的暴政
D.匈奴的威胁
6.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 )
A.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B.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攻占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
7.“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展开长达四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根据词条得到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B.楚汉争霸的双方是陈胜吴广
C.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胜利者建立了东汉
能力提升
8.“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冷水,冷却秦锅百沸汤(意即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分析了楚汉之争的性质
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9.某校七年级三班的同学在学习了本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残暴统治篇】
材料一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依据材料一,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奋起抗争篇】
材料二
(2)指出图一中人物发动起义的地点。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图二与图三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你从结局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核心必备
1.秦的暴政:
(1)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
(4)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人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要被处死。
(3)概况: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下,起义在大泽乡爆发;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起义军最终失败。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4.楚汉之争:
(1)概况: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2)结果: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性质的变化:秦朝灭亡前,刘邦、项羽起义的性质是农民起义,而秦朝灭亡之后的楚汉之争,性质变为争夺帝位的争霸战争。
易错字:暴虐、徭役、严苛、戍守、垓下、赋税。
建思维:
基础必练
1.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时说:“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由此可知,陆贾认为 (C)
A.秦朝统治者消极怠政
B.秦朝采用无为而治
C.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
D.秦朝政治制度混乱
【解析】根据题干“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及所学知识分析,陆贾认为秦朝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2.秦朝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秦朝时 (B)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兵役频繁 D.法律严酷
【解析】据材料“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意思是男子努力耕作的收获不够交纳国家赋税,女子辛勤纺织不够穿衣所需,这段材料说明了秦朝赋税沉重。
3.历史数据图能清楚地通过数量关系反映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下面的示意图呈现的社会现象反映了秦朝 (A)
A.兵役徭役沉重 B.刑罚残酷
C.阶级矛盾尖锐 D.赋税繁重
【解析】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征伐南方是兵役,修驰道、建陵墓、修长城是徭役,它们所占比例大,说明兵役徭役沉重。图中没有涉及刑罚残酷、阶级矛盾尖锐、赋税繁重。
4.秦朝时期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叙述了秦朝 (C)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法律严苛 D.兵役沉重
【解析】据材料“秦朝时期”“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可知,这反映了秦朝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多名农民被征发到千里之外的渔阳戍守长城,在大泽乡遇大雨冲坏道路,无法按时赶到。按秦律,误期将全部被处死,最后他们决定揭竿而起。这反映出秦朝被推翻的重要原因是 (C)
A.陈胜、吴广起义
B.糟糕的天气
C.秦朝的暴政
D.匈奴的威胁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的沉重徭役和严苛的法律,迫使农民起义爆发,这反映出秦朝被推翻的重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6.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B)
A.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B.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攻占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
【解析】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A是大泽乡起义时的口号,D是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均与题意不符;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C表述有误。
7.“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展开长达四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根据词条得到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A.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B.楚汉争霸的双方是陈胜吴广
C.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胜利者建立了东汉
【解析】楚汉争霸的双方是刘邦和项羽,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双方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A正确。
能力提升
8.“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冷水,冷却秦锅百沸汤(意即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D)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分析了楚汉之争的性质
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解析】由材料“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冷水,冷却秦锅百沸汤”可知,反映的是刘邦入关之后约法三章从而赢得了民心,这表明作者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9.某校七年级三班的同学在学习了本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残暴统治篇】
材料一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依据材料一,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答: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奋起抗争篇】
材料二
(2)指出图一中人物发动起义的地点。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图二与图三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在巨鹿大败秦军的主力。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答: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并建立了汉朝。
(4)根据所学知识,你从结局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启示:重视人才,善于用人;以民为本,赏罚分明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司马迁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实施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第(2)题结合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回答。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秦军的主力。第(3)题根据所学直接回答即可。第(4)题根据所学,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说明重视人才,善于用人的重要性。刘邦率军到达咸阳后,约法三章、赏罚分明,使得秦人民心安定,为随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单元诊断 请做 “期中素质评价”学用6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