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核心必备
1.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1)出现时间:距今10 000年左右。
(2)分布特点:长江中下游栽培稻,北方地区栽培粟和黍。
(3)历史地位:目前已知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最早出现在我国,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4)重要标志: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5)历史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
居民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时间 距今约7 000年 距今约6 000年
区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房屋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原始 农耕 人工栽培水稻 种植粟
家畜 饲养 猪、狗和水牛 猪和狗
原始 手工业 陶器、玉器、乐器,懂得使用天然漆 最具特色的陶器为彩陶
易错字:粟、黍、余姚、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骨耜、陶埙。
建思维:
基础必练
1.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A)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解析】依据材料“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经济革命是指农业初兴,即原始农业的出现。B、C、D是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经济革命,均排除。
2.(2022·武汉汉阳期中)《哈佛极简中国史》中写道:“这一时期,中国人清理土地并焚烧表层,种植粟、白菜,稍晚期开始种植水稻和大豆……居民畜养猪、羊、牛、狗、鸡等。”这一时期人类生活形态变化的重要标志是 (D)
A.使用铁制农具 B.开始使用文字
C.学会使用火 D.从事农业活动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人清理土地并焚烧表层,种植粟、白菜,稍晚期开始种植水稻和大豆……居民畜养猪、羊、牛、狗、鸡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D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出现,A排除;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B排除;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C排除。
3.(2022·威海中考)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B)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农耕”“农业起源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证明我国先民很早之前就开始人工栽培水稻,可以印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B正确;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只能证明北京人会制作工具,排除A;神农尝百草只是传说,可信度不如考古发掘,排除C;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可以证明夏朝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与题意无关,排除D。
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依此判断,B正确。
5.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房屋。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浐河东岸,为了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半坡人修建的房屋样式是 (A)
【解析】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为了适应该地域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半坡人筑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既可保暖又可防风。B干栏式建筑为长江流域适用建筑;C为山西临汾尧庙,不符合半地穴式圆形结构特点;D为夏朝二里头一号宫殿主殿复原图,不符合题意。
6.考古学家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窖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C)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解析】据材料可知,“密集的房屋”体现了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的生活,“贮藏用的粮窖”体现了半坡居民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牲畜的圈栏”体现了半坡居民饲养家畜。以上信息综合体现了半坡居民农耕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C正确;“集体群居”“采集渔猎”属于旧石器时代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排除A、B;铁犁牛耕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
能力提升
7.(2022·武汉江汉期末)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各地都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中出土了数十件制作精美的玉器,黄河流域半坡遗址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遗址出土了玉猪龙。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C)
A.独立性 B.悠久性
C.多元性 D.统一性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各地都出现了文明的曙光”,良渚遗址、半坡遗址、红山遗址等不同遗址的特色各有不同,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
8.(2022·武汉硚口期末)距今5 000年前后,长江、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山东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C)
A.原始居民还未走向定居
B.原始手工业品种类单一
C.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解析】根据材料“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有的却一无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5 000年前后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9.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目前,我国正着力推动传统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采集狩猎和农业虽然都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劳动对象,但前者依赖自然界的现成产品,是“攫取经济”;后者通过人类的劳动增殖天然产品,是“生产经济”。农业的发生发展为长久定居和文明时代的诞生奠定基础。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黄土地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出土的粮食遗骸鉴定结果都属于耐旱的粟类作物……位于长江下游的宁绍地区均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气候湿热,与黄河流域的早期洞穴堆积明显不同。
——摘编自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远古时代》
材料三 农业出现之前,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是400万。而到了公元前500年,人口已经增至1亿……多余食物的出现使某些个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投身于其他工作,如制作陶器、纺织、冶金等……同时也为个人积累财富提供了机会,明显的阶级就出现了。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经济类型。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类型出现变革的原因。
答:旧石器时代:攫取经济;新石器时代:生产经济。
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人类利用自然、走向定居生活奠定基础。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发展有何不同 (试从农作物、房屋选一类举例)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答:房屋:黄河流域半坡遗址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是干栏式建筑(或农作物:黄河流域种植粟;长江流域栽培稻)。
原因:南、北方原始居民适应气候条件、因地制宜。
(3)据材料三,概括原始农业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①促进了人口增长;②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出现了社会分工);③出现剩余产品和阶级分化。
【解析】本题抓住“农业革命”这一主题,层层递进设问。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分界线的了解,答案可从材料中直接概括。第(2)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中国两大农业区的了解,即黄河流域一带的华北旱作农业区和长江流域一带的华中水田农业区。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主动适应和改造是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第(3)题,难度较大,拓展学生视野,认识原始农业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一是人口增加,二是社会分工,三是因为占有剩余产品的差异出现了社会阶级分化。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核心必备
1.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1)出现时间:距今 年左右。
(2)分布特点:长江中下游栽培 ,北方地区栽培 和 。
(3)历史地位:目前已知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最早出现在我国,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4)重要标志:① 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 的发展。
(5)历史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
居民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时间 距今约7 000年 距今约6 000年
区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房屋 建筑 房屋
原始 农耕 人工栽培 种植
家畜 饲养 猪、狗和水牛 猪和狗
原始 手工业 陶器、玉器、乐器,懂得使用天然漆 最具特色的陶器为
易错字:粟、黍、余姚、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骨耜、陶埙。
建思维:
基础必练
1.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2.(2022·武汉汉阳期中)《哈佛极简中国史》中写道:“这一时期,中国人清理土地并焚烧表层,种植粟、白菜,稍晚期开始种植水稻和大豆……居民畜养猪、羊、牛、狗、鸡等。”这一时期人类生活形态变化的重要标志是 ( )
A.使用铁制农具 B.开始使用文字
C.学会使用火 D.从事农业活动
3.(2022·威海中考)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
5.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房屋。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浐河东岸,为了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半坡人修建的房屋样式是 ( )
6.考古学家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窖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能力提升
7.(2022·武汉江汉期末)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各地都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中出土了数十件制作精美的玉器,黄河流域半坡遗址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遗址出土了玉猪龙。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 )
A.独立性 B.悠久性
C.多元性 D.统一性
8.(2022·武汉硚口期末)距今5 000年前后,长江、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山东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 )
A.原始居民还未走向定居
B.原始手工业品种类单一
C.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9.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目前,我国正着力推动传统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采集狩猎和农业虽然都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劳动对象,但前者依赖自然界的现成产品,是“攫取经济”;后者通过人类的劳动增殖天然产品,是“生产经济”。农业的发生发展为长久定居和文明时代的诞生奠定基础。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黄土地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出土的粮食遗骸鉴定结果都属于耐旱的粟类作物……位于长江下游的宁绍地区均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气候湿热,与黄河流域的早期洞穴堆积明显不同。
——摘编自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远古时代》
材料三 农业出现之前,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是400万。而到了公元前500年,人口已经增至1亿……多余食物的出现使某些个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投身于其他工作,如制作陶器、纺织、冶金等……同时也为个人积累财富提供了机会,明显的阶级就出现了。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经济类型。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类型出现变革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发展有何不同 (试从农作物、房屋选一类举例)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原始农业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