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中世纪封建专制,近代英美法国等主要政体形成的条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探究中世纪时期法国和英国等国君主制形成的原因,了解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局限,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到西方政体政体产生、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力量变化、民族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政治体制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精神。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直接民主制
寡头制
帝 制
封君封臣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时空坐标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①多山少平原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③小国寡民城邦
④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人文思想)
城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之间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特点:
代表: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1)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
地理环境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 大会
议事会
官员
陪审 法庭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抽签产生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
各机构的成员
日常司法机关
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知识拓展: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亚里士多德
陶片放逐法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个人的刻写。
积极:雅典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有益于城邦发展;是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渊源。
实质:小国寡民的产物,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局限: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直接民主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公民大会
国王
长老会议
监察官
全体公民参加
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世袭
垄断军事统帅权力
议员仅30人,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实质:
特点:
是奴隶主贵族独裁政治。
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
寡头政治(oligarchy)是一种政制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利有效地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级手上。
前8世纪
前6世纪末
前27年
共和国时期
帝 国 时 期
395年
476年
1453年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
城邦时期
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
帝制(元首制 君主制)
前27年 屋大维
实质: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古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西罗马帝国
古罗马的扩张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
元老院 权力中心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局限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有两人,一年一任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①公民大会受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有效发挥作用;
②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前27年):共和政体
(带有贵族寡头特征)
权力机构示意图
①分权制衡。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制约,但权力偏向贵族一方。
②兼具民主与寡头色彩的贵族共和制,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③是一种混合政体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并存。
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前27年)共和政体
角度 罗马帝国(前27—前476)
政体建立 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国家机构 皇帝(元首)、元老院等
机构权力 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重要工具
政治体制 君主政体——元首制
政治制度特征 君主集权,实行独裁统治
制度局限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实质是奴隶主专制。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何不同?
1、政体不同: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而罗马帝国是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职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
(2) 罗马帝国时期(前27—前476)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授予的公民权数量有限,而帝国时期则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元首制(君主制)
国家 时间 制度内容 性质
雅典
斯巴达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公元前8—前6世纪
公元前10世纪
公元前509—前1世纪
公元前27
最高权力机关:( )议事会员( ) 产生;主要司法机关( )
名义上最高权力机关( );国王垄断( ),长老会议员( )监察官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一年一任
最高权力机关:( ),但受到高级官员和终身任职的元老院限制,所有官制( )
最高权力( )掌握,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 ),军队听命于( ),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
抽签
公民大会
军事统帅
终身任职
公民大会
均无薪金
皇帝
法官
皇帝
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
贵族寡头
君主专制
总结: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相似点:①公民不同程度参加国家政权管理;
②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④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不同点
①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寡头特征;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许多王国。
罗马帝国分裂
法兰克国王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
帝国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查理大帝
政教合作: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丕平献土")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欧早期的封建制度特征
(2)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1)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
政教冲突: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卡诺莎之辱)
丕平献土
查理曼大帝加冕
卡诺莎之辱
君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代表
法国: 等级君主制
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时间:
背景:
措施及结果:
意义:
14世纪初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召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三级会议是指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
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它既强调了王权在决断国家事务上的专断性,又凸显了三级会议限制国王活动的能力。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
——《西方政治制度史》(何平立主编)
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阿维农之囚
1294年,专横顽固的教权至上论者,卜尼法斯八世任罗马教皇。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腓力四世向素来享有免税特权的法国神职人员征税,这直接触犯了卜尼法斯八世的利益。面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卜尼法斯八世宣称人欲得救,必须服从罗马教皇,并开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教士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会议,巧妙地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服从国王,并派出军队强制罗马教皇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卜尼法斯八世死后,腓力又操纵一个法国主教当选教皇,并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农,扣押教皇作为人质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期间大部分红衣主教及教皇是法国人。从此,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腓力四世
卜尼法斯八世
趣味历史
(1)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2)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3)评价:宪章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即被约翰王撕毁,失去效力。因为它有着限制王权的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利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 约翰签署《大宪章》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代表
英国:议会君主制
材料一:(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同级贵族之依法栽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剽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0)除战时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大宪章》
材料二: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英国《大宪章》评价:
(1)积极意义: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2)局限性:它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就被约翰王撕毁,失去了效力。《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代表着秩序,代表着历史的进步,而《大宪章》却把封建特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当时具有倒退的性质。
大宪章的利弊得失
发展:议会权力加强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利逐渐加强。
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上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具有司法权
下院主要由骑士、市民和新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
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英国:议会君主制
2.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代表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神圣罗马帝国:
选帝侯制度
(1)开端: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
(2)形成:1125年,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承认他们的选举权。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
神圣罗马帝国国徽
(3)确立: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选帝侯选举“罗马人的国王”的合法性。
(4)终结: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要求解散,选帝侯变成荣誉称号。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代表
由于三国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等级君主制、议会君主制、选帝侯制,对近代西欧各国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王与教会
对抗
确立和强化国王的权力
等级君主制
法国
英国
贵族、骑士和平民反抗国王
议会君主制
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德国
选帝侯制度
国王权力受到德意志各诸侯制约
为换取各封建诸侯对国王帝位的支持
同一个西欧,不同的制度
制度:
背景:
特点:
同:民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
但都发展不充分。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概况
(1)确立:16—18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代议制。
(2)成熟: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与成熟。
(1)原因:
(2)过程:
(3)方式:
(4)典型:
①根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③思想: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④主要: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结果)
革命、改革、立法
君主立宪制(英、德、日、俄)和 民主共和制(美、法)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建立过程:
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国王的大部分权力被剥夺,但一部分权力,如行政权得以保留,英国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日益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掌握立法权。
18世纪,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度。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国王统而不治。
19世纪,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民主制度基本形成。
2、英国:君主立宪制
奠基:
确立:
发展:
完善: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①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
③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
④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
(1)、表现:
(2)、特点:
(3)英国代议制演变趋势
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民主权利由贵族民主下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英国:君主立宪制
(1)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次改革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
(2)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
(3)1884年---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利增加了,拥有选举权的人大量增加,英国的各个阶层在改革中达成了一种妥协,共同治理国家,实现了国家的渐进式的平稳过渡。
【历史纵横】
3、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1)背景:
1787年宪法颁布
(2)确立标志:
(3)内容
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权力划分:三权分立
联邦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原则: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2)确立标志:
(1)曲折发展:
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特点:
①实行分权制衡;
②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③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进步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①继承古代民主政治的优良传统。
②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③法律不断完善,强调法治。
④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知识拓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评价
(2)评价
(1)特点:
近代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民主共和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完善
历史渊源
中世纪后期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后
资产阶级壮大
古希腊罗马
中世纪
直接民主制
寡头制
封君封臣制度
英国议会君主制
本课小结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A【详解】由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可知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庇西特拉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民主体制,推动社会的发展,故选A项;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在梭伦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排除D项。
1.(2023全国乙卷)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
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对点训练
2.D【详解】据材料可知,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元首顾问议事会讨论,罗马帝国的重大议题不是由屋大维独裁决定,延续了共和时代的政治传统,故选D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逐渐实行独裁统治,排除A项;元首顾问议事会是寡头政治的继续存在的表现,排除B项;元首顾问议事会有利于元首优化决策,提高效率,强化元首的权力,排除C项。
2.(2023·湖南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这一机构的设立( )
A.推动了民主进程 B.颠覆了寡头统治
C.削弱了元首权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
3.(2023·广东高考卷)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
3.B【详解】据材料“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可知加冕宪章明确规定了王权与贵族之间的权限关系,对王权的权力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体现了有限王权的观念,故选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的时间是在光荣革命之后,当时的英国依然处于封建专制时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加冕宪章实际上对王权、教会和贵族的权限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有利于规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有利于缓和王权与教会的矛盾,排除C项;加冕宪章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王权对市民阶层利益的侵犯,但是无法保证贵族和教会对市民阶层利益的侵犯,排除D项。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
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4、(2023全国乙卷)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4.B【详解】根据材料“166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产并结合所学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再度开始了君主威统治,可知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随着责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5.C【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自由党和保守党争夺议会多数席位,胜出后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成为首相,首相、内阁大臣与大多数议员属同一党派,所以内阁的议案通过率高,少数以修正案的形式推出,故选C项;内阁掌握行政权,政府议案仍需议会通过或修正,不能仅从“有人戏称”得出内阁逐渐走向集权,排除A项;内阁是英国最高行政机构,议会掌握立法权,权限分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政治运行规则有所变化,英国议会仍然权力至上,排除D项。
5.(2023·湖南卷)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6、(2022湖南卷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6.C【解析】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基于美国是在各州联合斗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取得成功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在德困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则是基于德国统一和确立起德意志帝国是通过普鲁士领导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当然普鲁士就拥有了与其他各邦国不同的地位和权力,所以上述两国的不同是根植于建国路径的不同,故选 C 项;美国 1787 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都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愿。而不是人民的意愿,所以上述现象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各州(邦)实力是有不同,是实力再弱也不愿意让渡自己的权力给其他的州(邦),所以B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美国和德意志帝国在颁布宪法时都处于本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题干中现象的不同,排除 D 项。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 (2021·广东卷)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7.C【详解】题干材料提及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后,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和君主派力量斗争激烈,最终君主派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故选C项; 1871年5月,法国巴黎公社就已经被镇压了,并且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法兰西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国家,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并不能体现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且法国总统受议会影响很大,权力有限,无法对议会形成有效制约,排除D项。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