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白鹭》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四下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关于“借物抒情”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了解借物抒情的方法”,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白鹭》作为首篇课文,承载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任务。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首尾呼应,把白鹭比喻成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中间部分则从白鹭的外形与活动两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白鹭如诗的特点。文章语言凝练而生动,无论是描写白鹭的色素、身段之外形特点,还是描写白鹭的钓鱼、望哨、低飞之活动姿态,作者均善于抓住白鹭特点,巧妙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独特审美体验。字字句句,饱含着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品味散文的语言,感受白鹭精巧如诗的特点,学习通过排比、对比等借物抒情的方法,是本课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镜匣”等14个词语。
2.品读语言,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拓展对比阅读、反复朗读等方式体会白鹭外形的“精巧如诗”,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排比等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3.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初步体会散文诗的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白鹭外形的“精巧”如诗,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是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认识我吗?
预设1:认识。——跟我打个招呼吧。
同学们真热情。
预设2:不认识。——来,看看大屏幕——跟我打个招呼吧。
——同学们好!
预设3:有人说知道,有人说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听老师说的。——( )老师已经向大家介绍过我了。一起跟我打个招呼吧。
我是从课件上知道的。——你很会观察。一起跟我打个招呼吧。
——同学们好!
2.(课件出示猜一猜)今天王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带来了我最喜欢的一样物品,谁来猜一猜?(图片擦除一个角)
预设1:一个皮球——有可能,谁也想猜。——一只小动物——是吗?接着猜。——究竟是不是呢?(图片擦除,露出一半照片和文字)——现在你知道了哇!
预设2:一本书——是吗?(再擦除部分图片蒙层)
预设3:一本相册——恭喜你,猜对了。
这本相册就是王老师特别喜欢的一件物品,它珍藏了我大学时期最珍贵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事物,瞧(出示课文《猫》),老舍先生喜欢的是——猫。——是呀,是一种动物。
(出示课文《白鹅》),那丰子恺先生又是喜欢什么呢?——白鹅。——也是一种动物。
3.你看,王老师喜欢是一本相册,老舍和丰子恺先生喜欢动物,同学们,那你喜欢的是什么呢?
预设1:我特别喜欢乐高。——一种玩具。
预设2:我特别喜欢我们家的猫。——你也喜欢动物。
预设3:我有一枚特别喜欢的徽章,是旅行时妈妈送给我的。——一枚饱含妈妈爱徽章。
4.看来,人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事物,真是“一花一鸟总关情”。(出示篇章页)
课前我们就聊到这儿,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寻白鹭初印象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五上第一单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举办一场“心爱之物展览会”,经历“读懂作家的抒情方法”“写自己的最爱之物”“办一场心爱之物展览会”这三个学习任务。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郭沫若先生开启第一站的学习——“读懂作家的抒情方法”。
2.一起读课题。“鹭”是本课的生字(出示解释),它指的是生活在水边的鸟,种类很多,白鹭就是其中的一种。看,这就是白鹭(板贴白鹭)
3.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认识一下白鹭。(视频)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白鹭好美。——是呀,你也想说。——白鹭的脖子很长,身体是流线型结构——你观察的真仔细。——白鹭真是很优雅。——看来,白鹭的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其实白鹭还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一起读——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诗句配图片,一句句出来)——寥寥几字尽显白鹭的姿态。
二、理文章之脉络
1.那么作家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学习提示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①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白鹭的?②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
学生读课文,填图,教师巡视指导。
2.大部分同学们都填完了,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填的。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他们钓鱼、低飞填的一样,前面一空不一样,一位同学写了事情,一位写了活动。——你更同意哪一个?——我更同意活动,因为这些都是白鹭的活动,不是人在做一件事情。——是的,动物做的事情我们一般称之为活动。
预设2:他们后面都写了色素和身段,前面一个写了外形,一个写了外貌。——你真会观察——这两个词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动物我们一般称之为外形。
这样填,你们同意吗?
小结:同学们很厉害,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发现作者就是抓住白鹭的外形和活动这两个方面来介绍的。(板贴:外形 活动 色素身段 钓鱼望哨低飞)
3.学习提示二:那白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直接描写印象的句子。
同学们都画好了,你画了哪些句子?(屏幕画句子)
预设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还有吗?
预设2:那雪白的蓑毛……——直接描写印象的句子。
预设: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同意吗?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这里是比喻句,都把白鹭说成一首诗。——你真会发现——你也来说说。
预设2:它是一首刻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好的,你也想说。
预设3:这两句首尾呼应。——你读懂了作者的写法。——还有吗?
预设4: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就是特别精致和巧妙。——你用扩词法理解了这个词,真好。
预设5: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怎么理解?——“精巧”是什么意思?——(说不出来)——我们可以用扩词法来理解。精就是——精细,巧就是——巧妙。
说得真好,再来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惑?
预设1:为什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也想问。
预设2:为什么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谁也有疑问?
预设3:为什么把白鹭比喻成一首诗?
三、探白鹭外形之精巧如诗
1.看来,同学们都对“白鹭是一首诗?”有疑问。(板书:诗?)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它的外形去一探究竟。
学习提示三:
(1)你从哪里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想白鹭和诗之间有什么联系?用词语批注你的感受。(大家自学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为我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2)结合圈画的词句,先小组内交流感受,然后把词语写在词卡上。
(出示评价单)等会还要请你给每位组员的合作表现打星。
2.大家交流的差不多了,请拿出桌上的小组评价单,根据要求为自己和小组成员打星。
3.下面我们来分享给小组学习成果。你们写下了哪些表示感受的词,哪一小组先来分享。(第四小组先贴好)——有没有不一样的词?——按小组次序把不一样的词补充上来。
刚才各个小组都学习得都非常认真,写了那么多表示感受的词,我们再来看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一样词的或者不是写白鹭的词)
预设1:优美、精美、美丽这几个意思好像差不多。——你真会发现,这几个虽然用的是不同的词语,但意思是一样的。(贴成一竖列,有重复的词——这个是一样的,)
看看剩下的词,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2:生硬不是写白鹭的或者雪白不是感受是颜色。——你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我们把它拿掉。
没有发现。——我们再看看,还有这些词,都是写感受吗?
4.同学们写了那么多的感受,老师刚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小组都写了“适宜”,哪个小组结合你们圈画的相关词句来说一说哪里让你们感受到白鹭像诗一样适宜?
交流“适宜”
预设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具体说说——就是白鹭不管颜色还是身段都很适宜。——小组内同学有补充吗?
有补充:白鹭的色素、身段都刚刚好,很完美。——完美得像一首诗。
没有补充:哪个小组也关注到了这一段话?——我们小组从“一切都很适宜”感受到白鹭适宜得像一首诗。就是它不管是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刚刚好,完美。————完美得像一首诗。请你们小组来读一读,读出这份适宜。
刚刚这一小组分享的时候能够结合圈画的关键词句谈感受,奖励一颗星。
其他小组还从哪里感受到了适宜?
预设2:第三自然段
知道对比:我们小组发现白鹭的适宜还体现在第二段和其他鸟的对比中。——具体说说。——这里写白鹤太大、太生硬,苍鹭和灰鹭太大、太不寻常。——哪个小组也发现对比了?——我们小组也发现了对比,这里写了很多其他的鸟是为了突出白鹭一切都很适宜。——体会得真好。这里用白鹭和白鹤进行对比,白鹤太大、太生硬,用白鹭和苍鹭、朱鹭进行对比,苍鹭和朱鹭也太大了,这样写突出了——白鹭的适宜。——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这就是作者通过对比来抒发对白鹭情感的方法,也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要点(课件出示篇章页和词句段)
不知道对比:学生读了第三段。——具体说说哪里像诗一样适宜?——别的鸟不是太大就是太生硬,白鹭一切都很适宜。——说得真好,哪些小组也关注到了这段话。——我发现这里是对比——怎么说?——白鹤太大、太生硬,苍鹭和灰鹭太大、太不寻常,白鹭是一切都很适宜。——哪个小组也发现对比了?——我们小组也发现了对比,这里写了很多其他的鸟是为了突出白鹭一切都很适宜。——体会得真好。这里用白鹭和白鹤进行对比,白鹤太大、太生硬,用白鹭和苍鹭、朱鹭进行对比,苍鹭和朱鹭也太大了,这样写突出了——白鹭的适宜。——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这就是作者通过对比来抒发对白鹭情感的方法,也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要点(课件出示篇章页和词句段)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这份适宜。
刚刚这几个小组分享的时候有没有能够结合圈画的关键词句谈感受?——有——给这几个小组也奖励一颗星。
作者就是运用对比,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难怪作者这样夸赞白鹭(放大);——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读)
我们继续交流,还从哪里感受到白鹭像诗一样适宜?
预设3:第五自然段
我们小组从“那……那……那……那……”感受到了白鹭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都很恰到好处。——体会得真好,小组内同学有补充吗?
有补充:——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也感受到了白鹭的适宜。——具体说说。——白鹭高一点点太高了,矮一点点就太短了,白一点点太白了,黑一点点太黑了,不能有一点点改变。——说得真好。——其他小组有补充吗?这里有反复出现的两个词(圈画):一分、一忽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补充)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一分、一忽是非常小的单位,也就是白鹭一丝一毫的改变都会影响它的适宜之美。——你也想说。——我觉得这里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因为在它眼里白鹭是完美的,微乎其微的改变都会影响它的美。——你真会体会,不仅读懂了内容,还读懂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是呀,小到肉眼几乎都看不到的改变,作者认为都会影响它的适宜之美。谁来读读这段话。——听着听着我也感受到了白鹭一丝一毫不能改变的适宜之美,就像一首精巧的诗。谁也来读。
没有补充:哪些小组也关注到了这一段,继续交流。——我们小组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也感受到了白鹭的适宜。——具体说说。——白鹭高一点点太高了,矮一点点就太短了,白一点点太白了,黑一点点太黑了,不能有一点点改变。——说得真好。这里有反复出现的两个词(圈画):一分、一忽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补充)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在作者的眼里,白鹭增一点点太长了,减一点点太短了;白一点点就太白了,黑一点点就太黑了,不能有一点点变化,改变就不完美。——是呀,这两个单位是那么小,甚至小到我们肉眼都要看不见了,但就是这样微小的变化在作者眼中都会影响白鹭的适宜之美。你又体会到什么?——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说的真好,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听着听着我也感受到了白鹭一丝一毫不能改变的适宜之美,就像一首精巧的诗。谁也来读。
这段话写得妙极了,作者在这里是借用了战国时期文学家的关于邻居家女孩的描写。
出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女子?
预设:这个女孩身高不能高一点,矮一点;涂一点点粉太白了,抹点胭脂又太红了。——不错,你呢?——这个女子的身段和肤色都很完美。——看来你们都读懂了。
再看看这两段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接着出示: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预设1:都是从色素和身段两方面来展开描写。——你很会发现。
预设2:都写到了增之,减之……这样排比的手法。——你关注到了写法。
预设3:白鹭和这个女孩一样很美,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体会得真好。
是呀,在郭沫若眼中,白鹭就是一位美人,他就是仿照了这一排比写法,写出了白鹭适宜得像一首诗,表达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难怪作者这样感叹:——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读)
刚刚这几个小组分享的时候也能够结合圈画的关键词句谈感受,奖励一颗星。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结合圈画的关键语句,切实地感受到了白鹭像诗一样适宜。很多小组还批注了很多关于美的词,那么你们又是哪里让你感受到白鹭美得像一首诗?我们接着交流。
交流“优美”
预设1:我们小组从“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感受到白鹭很美。——具体说说。——这里写了它很多颜色,感觉很美——小组内有补充吗?
预设2:白鹭颜色的搭配很美,雪白、铁色、青色,给人感觉非常美。——颜色搭配得很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
哪一小组还有补充?
预设3:我们小组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感受到白鹭很适宜,很和谐。——是的,不管颜色还是身段都很美,美得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刚刚这几个小组分享的时候有没有能够结合圈画的关键词句谈感受?——有——给这几个小组也奖励一颗星。
交流“和谐”
第 小组还批注一个词——和谐,请你们小组来结合圈画的关键词来交流。
预设:白鹭颜色的搭配很美,雪白、铁色、青色,给人一种非常和谐的感觉。——是呀,这中间还藏着和谐之美。
也能够结合圈画的关键词句谈感受,奖励一颗星。
交流“常见”
这是第 小组批注的词——常见,请你们来交流。
预设: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哪里像一首诗?——白鹭很常见,但容易被大家忘记它的美,但作者眼里它却很美。——诗人用独特的眼光发现了白鹭的常见之美,也是一种美。(归到美那里)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交流感受,发现了白鹭的适宜、优美、常见,就像一首精巧的诗,还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通过对比、排比等方法抒发情感的方法。
5.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读一读第2-5自然段。——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白鹭如诗一般的美。
学生齐读。
6.老师去掉了一些词语,你还会读吗?(音乐)
生1读。——真厉害,谁也想读。
生2读。——看来,这些文字也已经韵在你的骨子里。
7.课文说白鹭美得像一首诗,适宜得像一首诗,其实文章的文字也优美如诗,请同学们打开作业本,从第2到第5自然段中摘抄你喜欢的段落。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白鹭的外形,感受到白鹭的适宜、优美,就像一首精巧的诗。下节课,我们将聚焦白鹭的活动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