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这则医美广告正说明了广告商是如何将女性身体的“美”“好”与“自信”“完美”“成功”等价值观进行了置换。
④广告解构那些根植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客体中的意义,利用所谓“任意能指”的效应来重新解释原有的使用价值。在“身体被认为是最美消费品”的当今社会,医美广告不断培养人们永不满足的形象消费需求。在这里,广告提供的意象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神话系统,其话语本身就是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的特色就是激起对产品的意象与意义的想象,从而造就出一种真实产品的虚像。这样一来,产品就成了消费者品位、时髦,或者其他价值观的象征。
⑤在“姿”本主义的市场背景下,美丽才成为普遍的、不可抗拒的宗教式绝对命令。文化学者陶东风指出,消费工业的制造者们隐蔽地制造了身体的标准模式之后,又通过传媒的力量,反复强调身体特征的可塑性,人们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的、美的外观形象。如果不按照这一标准来重塑自己的身体,就会产生对身体的焦虑感。医美广告主们热衷于把“自信”“完美”“成功”等字眼当作宣传噱头,利用广告,巧妙地将整形自由与女性的个人价值挂钩,不断传递“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价值观。医疗美容被赋予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仅能让人们拥有姣好的面容和身材,甚至还能享有一定的社会资本。“颜值至上”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使得女性的容貌焦虑被无限放大。颜值是就业、婚恋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获得社会性成功的必要投资。容貌焦虑日益蔓延,甚至已经呈现出低龄化发展之势。例如,2021年10月郑州9岁女孩因“容貌焦虑”患上抑郁,诱因竟是“班主任太漂亮”。正所谓价值观决定行为逻辑,价值理念的偏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不少求美者狂热地追求“完美容貌”,哪怕最后可能“面目全非”甚至危及生命,也挡不住他们求美的步伐。“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是由人所建构的,反过来却对人产生了异化作用。
⑥在形塑与传播“颜值即正义”的病态价值观的过程中,广告无疑是最大推手。正是因为广告的软性劝服,人们相信,体面的人不是像他们自己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的,它驱使他们急切地去探视镜中的自我,为身体的不完美而情感脆弱,并鼓励不断改变自己而来消解缘于不完美的沮丧。医美广告一方面通过将每一个体都会遭遇的衰老或者身体不完美,与女性的社会失败相连接,以此放大女性的焦虑和恐慌;另一方面,又向女性传递着“身体可以塑造”的神话叙事,宣扬只要付出金钱和努力,通过“整形”,就可以拥有完美的身体和社会意义的成功与幸福。医美广告制造焦虑、生产希望、劝服消费可谓一气呵成,从产品推广意义上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广告除了推销之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潜藏或显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与文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医美广告的神话叙事营销得越成功,当代社会物化女性、贬抑女性倾向就越严重。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摘编自刘传红、吴思琪《颜值幻象与美丽透支:医疗美容广告批判及其治理》)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的脸、眼睛和神韵不加任何修饰,说明人们崇尚真实自然的美,这和中国古代“燕瘦环肥”的审美风潮有所不同。
B. 比起修饰身体的传统方式,医疗美容手术凭借科技的支持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不仅见效快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
C. “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中的“平庸”,指的是医美广告宣扬高大时尚的审美价值观时借用的价格低质量差的消费品。
D. 广告除了有推销产品的作用之外,还是文化传播载体,它传播的价值观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21世纪,随着“地域隔阂的打破”,东西方原本丰富多元的“时尚身体美学观念”愈发趋于共同分享。
B. “医美广告的软性劝服”,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建构审美标准模式后,又通过传媒强调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
C. “美貌即成功”的观念大行其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颜值和获得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D. 人在遭遇严重的衰老或发现身体的很多不完美后,易产生容貌焦虑,在医美广告的影响下定会走向求美之路。
3. 下列广告词中,不属于利用了“任意能指”效应的一项是( )
A. 还你美丽新容颜,做更完美的自己。(丽人整形医院)
B. 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宴酒)
C. 百年蜜炼枇杷膏,护肺止咳疗效好。(念慈庵枇杷糖浆)
D. 飘柔,就是这么自信。(飘柔洗发水)
4. 为了让读者了解医美广告及其危害性,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5. 如果要治理医美广告乱象,消除其消极影响,你将提出哪些建议?请依据材料进行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梆子老太
陈忠实
小河川道里,黄土塬坡下,有个小小的村庄叫梆子井。村里居住着六七十户农家,多数姓胡,杂姓不多。每到春夏,村里的榆槐椿楸树木,郁郁苍苍,河川里杨柳列岸,葱葱蓬蓬;数九交至,白雪覆盖了村后的塬坡和村前的河川,房檐上吊下一尺多长的冰凌柱儿……一个景致幽雅的北方村落。
梆子老太本姓黄,是小河北岸黄家圪人,自幼以三石麦子两捆棉花的彩礼许订给梆子井村的胡景荣。过门这天,男女老幼把屋里院外围塞得水泄不通,兴致十足地等待揭去盖脸的那一刻,新媳妇是怎样的眉眼呢?窗户纸被扯掉了,新挂的绣花门帘也被踩在脚下。没有机会挤进窄小的洞房的人,焦急地询问已经先睹过一眼的人,模样怎样?看过的人因为拥挤而喘着气,作难似地笑笑:“说不上来……”又颇费思谋地眨眨眼,滑稽地一笑,悄悄说,“脸……长得像个……梆子……”
对于新来乍到梆子井村的任何一位新娘,谁也难得逃脱第一次亮相之后被众人品评和议论的处境。已经无一例外地曾得过一个形象的雅号的老媳妇们,有兴味地反复咀嚼着一个新鲜的绰号:梆子!哈呀!真像……
不管旁人怎样地逗趣,景荣对他刚刚娶进屋里的媳妇是满意的。尽管在揭去盖脸绸巾时第一眼看见这位陌生女人的眉眼时,他也觉得那脸儿未免狭长了些,可他不在心。我的天!老父成年累月串游在渭河北岸产棉区给人家弹棉花,攒下一串串麻钱和铜元,花三石麦子加两捆棉花的礼价,给他订下了这个媳妇。老父累下痨病去世三周年了。他能在该当婚娶的年龄娶回一个媳妇,不用担心打一辈子光棍儿,已经很令许多穷弟兄们羡慕的了,他是个庄稼人,穷庄稼人啊!要一个女人来给他管家,做饭,缝衣,生养孩子,而不是要一张年画儿上的人儿贴到墙上去欣赏!
景荣是胡姓景字辈里最后一个男人,辈分高,这样,媳妇自然也随着高了。小辈子的年轻后生和媳妇们,一律叫起梆子老太来。
新婚三五天后,景荣不敢贪恋新媳妇,背起亡父的那张紫红溜光的枣木弹花弓,告别了母亲和梆子脸媳妇,赶到渭北棉花产区去弹花了,结婚拉下的粮款欠债,需当尽早还清。亡父留给他的生活遗训是:“紧还账,慢结债。莫着一文少而不挣,莫视一文少而浪花。”
一月之后,景荣回到梆子井村的时候,短头发上落着棉花绒毛,棉袄的袖肘上和棉裤的膝盖上,黑色的粗布面子四处开裂,满脸扑着黄色的灰土,手指裂着一道道结着黑痂的裂口。母亲和新媳妇惊愕地睁大眼睛,看着他,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了。
他端直走进屋,解开破烂棉袄,从腰里解下蓝布带子,“哐啷”一声,黄灿灿的麻钱和红亮亮的铜元抖撒在炕席上。他这时才一弯腰,吁出一口气坐在炕边的木凳子上。为了防备土匪拦路打劫,他故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叫化子。老母亲和新媳妇顿然不约而同地吁出一口气。
按照家规,景荣先向母亲问安。母亲悄悄告诉他,经过对新媳妇一月来的观察,勤快,孝顺,不抛撒米面,是庄稼院里过日月的可靠人手。更叫老人惊异的是,新媳妇居然能捉着铁锨,把猪粪挖起,从猪圈的矮墙上抛到外头去,完全不亚于强健的庄稼汉小伙子。景荣惊喜地听着母亲乐悠悠地叙说,愈加觉得梆子媳妇可爱了。美中不足的是,新媳妇有一个令人意料不到的缺点。老人咂着舌头告诉儿子,新媳妇的针线活计太差迟了。这是一般乡村女人的本能呀,她却不会!
“唔……”景荣从嘴里拔出旱烟袋,笑眯眯的眼睛里顿时散了光,不会缝衣联袂的女人,对于一个农家来说是太叫人遗憾了,“那……会不会纺线织布呢?”
“不会。”母亲嘬着嘴唇,现出鄙夷的神气。
“唉唉!”景荣在母亲面前毫不掩饰地嘘叹起来,“我怎么就遇上了……这号笨熊呢?"
母亲宽厚地说,“听说她爸死得早,她跟她爷整年在地里做庄稼,倒把女儿家的针线手艺荒废了。可怜人呀……”
“噢……”她的缺陷是可以原谅的,可怜人呀!景荣想到早逝的父亲,自己十五六岁就承担起一个庄稼汉子应该付出的全部艰辛,心动了,再不唉叹自己遇到一个笨熊了。
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景荣就赶往渭北弹棉花去了。梆子媳妇不会纺线织布的缺点,他连提都没提。
半月后,下过一场透雨,他赶回家来,河川里杨柳泛绿,麦苗返青,路旁和田埂上,野草萌生了。从河川的土路上望过去,沟坡下的三角洼地上,一个穿红袄的女人,叉开双腿,踩在耱上,一手牵着套绳,一手抓着黄牛尾巴,正在景荣家那块待播棉籽的空地上耱耙哩!
那姿势,洒脱得完全像个熟练的庄稼把式。景荣惊呆了,远远地瞧着他的不擅长针线活计的梆子媳妇,心里一热,快步奔过去了。
“你……”奔到地头,景荣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豪壮感情,“你歇下!让我耱!”梆子媳妇哄笑着,故意显示似地响亮地喝斥一声黄牛,在景荣面前停下来。她装出嗔怪的神气:“你刚走半月,又跑回来做啥?”
“我要是知道你会耱地……”他笑着,憨厚地笑着,“我怕晒墒缺注了。”
“单是为收墒棉田吗?”
“唔……”
“棉田误不了。你现在放心走……”
“你……”
媳妇畅快地笑着,又跳到耱耙上,扯动套绳,吆着黄牛走了。忽然又转过头来,甜甜地笑着:“你就坐那歇着,你走了远路……”
景荣发现,他完全可以心地踏实地串游到更远的乡村里去弹棉花,挣钱了,不必操心家里那三五亩薄地的庄稼作务了!
(有删改)
【注】墒缺:土壤的湿度缺失。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梆子井村村民多姓胡,杂姓不多,梆子老太自幼订婚,可见此地封闭传统乡土生活。
B. 众人对新媳妇的品评和议论是生活贫困而又热情的庄稼人的一种乐趣,大体没有恶意。
C. 景荣回家后放下钱,看看母亲和媳妇便匆匆上路,都没来得及和媳妇说纺线织布的事。
D. 景荣父子靠弹花维生,赚取麻钱铜元……让读者看到乡村传统生存方式的延续和固守。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横线句的四处省略号,既符合“拥挤而喘着气”说话时的状态,又写出描述梆子老太模样时言语选择的困难。
B. 景荣新婚后外出做工初次回家,作者通过着装的细节描写和手指的特写,表现了他这一个月在外做工的艰辛与磨难。
C. 泛绿的杨柳,返青的麦苗,萌生的野草与三角洼地上穿红袄劳作的女人,极具乡野美感,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张力。
D. 结尾处梆子媳妇与景荣的对话饶有趣味,写出梆子媳妇看见丈夫回家时的喜悦快乐,问答间表现出新婚夫妻的甜蜜。
8. 文本结尾,赶回家景荣望见梆子媳妇在田间劳作,有了多重的心理感受,请梳理概括。
9.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写了“父亲”,含有哪些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遂鞭马而出。
公使韩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顺教夫子休国焉而往寡人将从而后。”晏子遂鞭马而返。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一》)
材料二: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葩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孤不仁A不能B顺教C夫子D休国焉E而往F寡人G将H从而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与“犯颜直谏”的“谏”词义不同。
B. 奄,指覆盖、掩盖,与《陈情表》中“气息奄奄”的“奄”词义不同。
C. 适,指到,与《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适”词义不同。
D. 侵,指被侵犯,与“函谷举”的“举”表示被攻占,两者的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景公听信并任用谗邪奸佞之人,赏赐无功之人,惩罚无罪之人,这让晏子感到很不满;他面见齐景公,对朝廷内外的胡作非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B. 晏子认为,古代贤士为官与否在于国君是否可以亲附,而现在齐景公疏远贤臣,于是他便策马离开了齐国;景公派人把他追回,并当面向他道歉。
C. 晏子离开齐国时,路过自己曾帮过的北郭骚的家门,北郭骚恭敬地迎接他晏子向他辞别并说明离开原因,北郭骚只是简单地劝慰,晏子叹息不已。
D. 北郭骚为报答晏子恩义,在朝廷门前自刎,而他的好友有感于他的义举随后也在朝廷门前自刎;晏子回来后得知此事,深感自己太不了解士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2)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14. 齐国君王两次追回晏子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②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④。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③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④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怜君不得意”中“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
B. “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
C. 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
D. 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16.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以乐观自强的口吻,肯定自我人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壮丽画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无须等待,没有手续费;交易实现可控匿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字人民币正与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城市,随着多家银行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__________,已经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与现钞双向兑换等支付模式。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并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___________。
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反而市场化方式进行。在可预见的将来,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将____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息息相关 前程似锦 大显身手 平分秋色
B. 息息相关 大有可为 大显身手 并驾齐驱
C. 休戚与共 前程似锦 牛刀小试 并驾齐驱
D. 休戚与共 大有可为 牛刀小试 平分秋色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用天地互动模式,航天员演示水球变“懒”等实验。
本次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光是“主讲老师”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担任,____①_____。“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
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科技人员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精彩的一堂太空投课。在设备层面,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了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在链路传输上也采用了专线和联通线路的双备份方式。此外还采用了央视光端机作为第三路由,进一步提高 ② 和传输的可靠性。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注重趣味性。 ③ ,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的爱好者,增加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的内容,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更深入更立体,参与性更强。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段中“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B. “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融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中。
C.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产党员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张桂梅一生以江竹筠为榜样。她历尽艰辛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供贫困家庭的女孩免费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近2000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作出贡献。
张桂梅老师的学生周云丽,师范毕业后放弃了县城的编制,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任教。这是榜样的传承,感人肺腑,影响深远。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这则医美广告正说明了广告商是如何将女性身体的“美”“好”与“自信”“完美”“成功”等价值观进行了置换。
④广告解构那些根植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客体中的意义,利用所谓“任意能指”的效应来重新解释原有的使用价值。在“身体被认为是最美消费品”的当今社会,医美广告不断培养人们永不满足的形象消费需求。在这里,广告提供的意象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神话系统,其话语本身就是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的特色就是激起对产品的意象与意义的想象,从而造就出一种真实产品的虚像。这样一来,产品就成了消费者品位、时髦,或者其他价值观的象征。
⑤在“姿”本主义的市场背景下,美丽才成为普遍的、不可抗拒的宗教式绝对命令。文化学者陶东风指出,消费工业的制造者们隐蔽地制造了身体的标准模式之后,又通过传媒的力量,反复强调身体特征的可塑性,人们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的、美的外观形象。如果不按照这一标准来重塑自己的身体,就会产生对身体的焦虑感。医美广告主们热衷于把“自信”“完美”“成功”等字眼当作宣传噱头,利用广告,巧妙地将整形自由与女性的个人价值挂钩,不断传递“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价值观。医疗美容被赋予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仅能让人们拥有姣好的面容和身材,甚至还能享有一定的社会资本。“颜值至上”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使得女性的容貌焦虑被无限放大。颜值是就业、婚恋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获得社会性成功的必要投资。容貌焦虑日益蔓延,甚至已经呈现出低龄化发展之势。例如,2021年10月郑州9岁女孩因“容貌焦虑”患上抑郁,诱因竟是“班主任太漂亮”。正所谓价值观决定行为逻辑,价值理念的偏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不少求美者狂热地追求“完美容貌”,哪怕最后可能“面目全非”甚至危及生命,也挡不住他们求美的步伐。“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是由人所建构的,反过来却对人产生了异化作用。
⑥在形塑与传播“颜值即正义”的病态价值观的过程中,广告无疑是最大推手。正是因为广告的软性劝服,人们相信,体面的人不是像他们自己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的,它驱使他们急切地去探视镜中的自我,为身体的不完美而情感脆弱,并鼓励不断改变自己而来消解缘于不完美的沮丧。医美广告一方面通过将每一个体都会遭遇的衰老或者身体不完美,与女性的社会失败相连接,以此放大女性的焦虑和恐慌;另一方面,又向女性传递着“身体可以塑造”的神话叙事,宣扬只要付出金钱和努力,通过“整形”,就可以拥有完美的身体和社会意义的成功与幸福。医美广告制造焦虑、生产希望、劝服消费可谓一气呵成,从产品推广意义上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广告除了推销之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潜藏或显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与文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医美广告的神话叙事营销得越成功,当代社会物化女性、贬抑女性倾向就越严重。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摘编自刘传红、吴思琪《颜值幻象与美丽透支:医疗美容广告批判及其治理》)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的脸、眼睛和神韵不加任何修饰,说明人们崇尚真实自然的美,这和中国古代“燕瘦环肥”的审美风潮有所不同。
B. 比起修饰身体的传统方式,医疗美容手术凭借科技的支持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不仅见效快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
C. “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中的“平庸”,指的是医美广告宣扬高大时尚的审美价值观时借用的价格低质量差的消费品。
D. 广告除了有推销产品的作用之外,还是文化传播载体,它传播的价值观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21世纪,随着“地域隔阂的打破”,东西方原本丰富多元的“时尚身体美学观念”愈发趋于共同分享。
B. “医美广告的软性劝服”,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建构审美标准模式后,又通过传媒强调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
C. “美貌即成功”的观念大行其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颜值和获得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D. 人在遭遇严重的衰老或发现身体的很多不完美后,易产生容貌焦虑,在医美广告的影响下定会走向求美之路。
3. 下列广告词中,不属于利用了“任意能指”效应的一项是( )
A. 还你美丽新容颜,做更完美的自己。(丽人整形医院)
B. 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宴酒)
C. 百年蜜炼枇杷膏,护肺止咳疗效好。(念慈庵枇杷糖浆)
D. 飘柔,就是这么自信。(飘柔洗发水)
4. 为了让读者了解医美广告及其危害性,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5. 如果要治理医美广告乱象,消除其消极影响,你将提出哪些建议?请依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1. A 2. D 3. C
4. ①引证法。如:引用乔治 维加莱洛的话,说明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的原因。
②例证法。如:列举具体的医美广告,并深入分析其实质;列举9岁女孩的例子说明“容貌焦虑”蔓延的危害。
5. 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立法监管,禁止违规宣传。
②(国家)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医美广告企业)督促医美广告相关企业担负起传播正确文化观念的社会责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美貌”错,原文是“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C.“价格低质量差”错,“平庸”是指和“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高雅时尚的意象相比,显得世俗平常,并非指“价格低质量差”。
D.“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错,从原文可见,广告传播的价值观对社会健康和文明和谐的影响不一定是起阻碍作用,且对“这”指代的内容理解有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在医美广告的影响下定会走向求美之路”错,医美广告只是推手,不必然导致容貌焦虑者走向求美之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根据材料第④段“广告提供的意象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神话系统。其话语本身就是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的特色就是激起对产品的意象与意义的想象,从而造就出一种真实产品的虚像”可知,“百年蜜炼枇杷膏,护肺止咳疗效好”广告语没有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不属于利用了“任意能指”效应。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引证法。如:“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引用乔治 维加莱洛的话,说明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的原因。
②例证法。如:“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列举具体的医美广告,并深入分析其实质;“例如,2021年10月郑州9岁女孩因‘容貌焦虑’患上抑郁,诱因竟是‘班主任太漂亮’”列举9岁女孩的例子说明“容貌焦虑”蔓延的危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可知,“在形塑与传播‘颜值即正义’病态价值观的过程中,广告无疑是最大推手”“广告除了推销之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潜藏或显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与文明进步”可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立法监管,禁止违规宣传。
②结合“正所谓价值观决定行为逻辑,价值理念的偏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不少求美者狂热地追求‘完美容貌’”“‘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是由人所建构的,反过来却对人产生了异化作用”可知,(国家)应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结合“医美广告主们热衷于把‘自信’‘完美’‘成功’等字眼当作宣传噱头,利用广告,巧妙地将整形自由与女性的个人价值挂钩,不断传递‘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价值观’可知,(医美广告企业)督促医美广告相关企业担负起传播正确文化观念的社会责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梆子老太
陈忠实
小河川道里,黄土塬坡下,有个小小的村庄叫梆子井。村里居住着六七十户农家,多数姓胡,杂姓不多。每到春夏,村里的榆槐椿楸树木,郁郁苍苍,河川里杨柳列岸,葱葱蓬蓬;数九交至,白雪覆盖了村后的塬坡和村前的河川,房檐上吊下一尺多长的冰凌柱儿……一个景致幽雅的北方村落。
梆子老太本姓黄,是小河北岸黄家圪人,自幼以三石麦子两捆棉花的彩礼许订给梆子井村的胡景荣。过门这天,男女老幼把屋里院外围塞得水泄不通,兴致十足地等待揭去盖脸的那一刻,新媳妇是怎样的眉眼呢?窗户纸被扯掉了,新挂的绣花门帘也被踩在脚下。没有机会挤进窄小的洞房的人,焦急地询问已经先睹过一眼的人,模样怎样?看过的人因为拥挤而喘着气,作难似地笑笑:“说不上来……”又颇费思谋地眨眨眼,滑稽地一笑,悄悄说,“脸……长得像个……梆子……”
对于新来乍到梆子井村的任何一位新娘,谁也难得逃脱第一次亮相之后被众人品评和议论的处境。已经无一例外地曾得过一个形象的雅号的老媳妇们,有兴味地反复咀嚼着一个新鲜的绰号:梆子!哈呀!真像……
不管旁人怎样地逗趣,景荣对他刚刚娶进屋里的媳妇是满意的。尽管在揭去盖脸绸巾时第一眼看见这位陌生女人的眉眼时,他也觉得那脸儿未免狭长了些,可他不在心。我的天!老父成年累月串游在渭河北岸产棉区给人家弹棉花,攒下一串串麻钱和铜元,花三石麦子加两捆棉花的礼价,给他订下了这个媳妇。老父累下痨病去世三周年了。他能在该当婚娶的年龄娶回一个媳妇,不用担心打一辈子光棍儿,已经很令许多穷弟兄们羡慕的了,他是个庄稼人,穷庄稼人啊!要一个女人来给他管家,做饭,缝衣,生养孩子,而不是要一张年画儿上的人儿贴到墙上去欣赏!
景荣是胡姓景字辈里最后一个男人,辈分高,这样,媳妇自然也随着高了。小辈子的年轻后生和媳妇们,一律叫起梆子老太来。
新婚三五天后,景荣不敢贪恋新媳妇,背起亡父的那张紫红溜光的枣木弹花弓,告别了母亲和梆子脸媳妇,赶到渭北棉花产区去弹花了,结婚拉下的粮款欠债,需当尽早还清。亡父留给他的生活遗训是:“紧还账,慢结债。莫着一文少而不挣,莫视一文少而浪花。”
一月之后,景荣回到梆子井村的时候,短头发上落着棉花绒毛,棉袄的袖肘上和棉裤的膝盖上,黑色的粗布面子四处开裂,满脸扑着黄色的灰土,手指裂着一道道结着黑痂的裂口。母亲和新媳妇惊愕地睁大眼睛,看着他,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了。
他端直走进屋,解开破烂棉袄,从腰里解下蓝布带子,“哐啷”一声,黄灿灿的麻钱和红亮亮的铜元抖撒在炕席上。他这时才一弯腰,吁出一口气坐在炕边的木凳子上。为了防备土匪拦路打劫,他故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叫化子。老母亲和新媳妇顿然不约而同地吁出一口气。
按照家规,景荣先向母亲问安。母亲悄悄告诉他,经过对新媳妇一月来的观察,勤快,孝顺,不抛撒米面,是庄稼院里过日月的可靠人手。更叫老人惊异的是,新媳妇居然能捉着铁锨,把猪粪挖起,从猪圈的矮墙上抛到外头去,完全不亚于强健的庄稼汉小伙子。景荣惊喜地听着母亲乐悠悠地叙说,愈加觉得梆子媳妇可爱了。美中不足的是,新媳妇有一个令人意料不到的缺点。老人咂着舌头告诉儿子,新媳妇的针线活计太差迟了。这是一般乡村女人的本能呀,她却不会!
“唔……”景荣从嘴里拔出旱烟袋,笑眯眯的眼睛里顿时散了光,不会缝衣联袂的女人,对于一个农家来说是太叫人遗憾了,“那……会不会纺线织布呢?”
“不会。”母亲嘬着嘴唇,现出鄙夷的神气。
“唉唉!”景荣在母亲面前毫不掩饰地嘘叹起来,“我怎么就遇上了……这号笨熊呢?"
母亲宽厚地说,“听说她爸死得早,她跟她爷整年在地里做庄稼,倒把女儿家的针线手艺荒废了。可怜人呀……”
“噢……”她的缺陷是可以原谅的,可怜人呀!景荣想到早逝的父亲,自己十五六岁就承担起一个庄稼汉子应该付出的全部艰辛,心动了,再不唉叹自己遇到一个笨熊了。
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景荣就赶往渭北弹棉花去了。梆子媳妇不会纺线织布的缺点,他连提都没提。
半月后,下过一场透雨,他赶回家来,河川里杨柳泛绿,麦苗返青,路旁和田埂上,野草萌生了。从河川的土路上望过去,沟坡下的三角洼地上,一个穿红袄的女人,叉开双腿,踩在耱上,一手牵着套绳,一手抓着黄牛尾巴,正在景荣家那块待播棉籽的空地上耱耙哩!
那姿势,洒脱得完全像个熟练的庄稼把式。景荣惊呆了,远远地瞧着他的不擅长针线活计的梆子媳妇,心里一热,快步奔过去了。
“你……”奔到地头,景荣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豪壮感情,“你歇下!让我耱!”梆子媳妇哄笑着,故意显示似地响亮地喝斥一声黄牛,在景荣面前停下来。她装出嗔怪的神气:“你刚走半月,又跑回来做啥?”
“我要是知道你会耱地……”他笑着,憨厚地笑着,“我怕晒墒缺注了。”
“单是为收墒棉田吗?”
“唔……”
“棉田误不了。你现在放心走……”
“你……”
媳妇畅快地笑着,又跳到耱耙上,扯动套绳,吆着黄牛走了。忽然又转过头来,甜甜地笑着:“你就坐那歇着,你走了远路……”
景荣发现,他完全可以心地踏实地串游到更远的乡村里去弹棉花,挣钱了,不必操心家里那三五亩薄地的庄稼作务了!
(有删改)
【注】墒缺:土壤的湿度缺失。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梆子井村村民多姓胡,杂姓不多,梆子老太自幼订婚,可见此地封闭传统的乡土生活。
B. 众人对新媳妇的品评和议论是生活贫困而又热情的庄稼人的一种乐趣,大体没有恶意。
C. 景荣回家后放下钱,看看母亲和媳妇便匆匆上路,都没来得及和媳妇说纺线织布的事。
D. 景荣父子靠弹花维生,赚取麻钱铜元……让读者看到乡村传统生存方式的延续和固守。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横线句的四处省略号,既符合“拥挤而喘着气”说话时的状态,又写出描述梆子老太模样时言语选择的困难。
B. 景荣新婚后外出做工初次回家,作者通过着装的细节描写和手指的特写,表现了他这一个月在外做工的艰辛与磨难。
C. 泛绿的杨柳,返青的麦苗,萌生的野草与三角洼地上穿红袄劳作的女人,极具乡野美感,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张力。
D. 结尾处梆子媳妇与景荣的对话饶有趣味,写出梆子媳妇看见丈夫回家时的喜悦快乐,问答间表现出新婚夫妻的甜蜜。
8. 文本结尾,赶回家的景荣望见梆子媳妇在田间劳作,有了多重的心理感受,请梳理概括。
9.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写了“父亲”,含有哪些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C 7. B
8. ①看见媳妇洒脱、熟练的劳作姿势心里生出了惊讶和激动;
②作为男子汉对媳妇的心疼和想要帮忙的豪情;
③想念媳妇又不直接说的羞涩;
④亲眼看见媳妇能干后心里的踏实。
9. ①第一处简述父亲操劳的一生,凸显出父亲的担当和对胡景荣生活态度与劳作习惯的影响;
②文中第二处是父亲留给景荣的遗训,体现朴素的做人品格和智慧,呈现了精神的代际传递,富有乡土人情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都没来得及和媳妇说纺线织布的事”错误。景荣不提纺线织布的事是因为他认为梆子媳妇是可怜人,她的缺陷是可以原谅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作者通过着装的细节描写和手指的特写,表现了他这一个月在外做工的艰辛与磨难”错误。景荣的着装是一种伪装。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由“从河川的土路上望过去,沟坡下的三角洼地上,一个穿红袄的女人,叉开双腿,踩在耱上,一手牵着套绳,一手抓着黄牛尾巴,正在景荣家那块待播棉籽的空地上耱耙哩!”“那姿势,洒脱得完全像个熟练的庄稼把式。景荣惊呆了,远远地瞧着他的不擅长针线活计的梆子媳妇,心里一热,快步奔过去了”可知,看见媳妇洒脱、熟练的劳作姿势心里生出了惊讶和激动;
由“‘你……’奔到地头,景荣心里涌起一股男子汉的豪壮感情,‘你歇下!让我耱!’”可知,作为男子汉对媳妇的心疼和想要帮忙的豪情;
由“她装出嗔怪的神气:‘你刚走半月,又跑回来做啥?’”“‘我要是知道你会耱地……’他笑着,憨厚地笑着,‘我怕晒墒缺注了’”“单是为收墒棉田吗?”“唔……”“棉田误不了。你现在放心走……”“你……”可知,想念媳妇又不直接说的羞涩;
由“景荣发现,他完全可以心地踏实地串游到更远的乡村里去弹棉花,挣钱了,不必操心家里那三五亩薄地的庄稼作务了!”可知,亲眼看见媳妇能干后心里的踏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由“老父成年累月串游在渭河北岸产棉区给人家弹棉花,攒下一串串麻钱和铜元,花三石麦子加两捆棉花的礼价,给他订下了这个媳妇。老父累下痨病去世三周年了”可知,第一处简述父亲操劳的一生;由下文“新婚三五天后,景荣不敢贪恋新媳妇,背起亡父的那张紫红溜光的枣木弹花弓,告别了母亲和梆子脸媳妇,赶到渭北棉花产区去弹花了,结婚拉下的粮款欠债,需当尽早还清”可知,父亲的担当和对胡景荣生活态度与劳作习惯的影响;
由“亡父留给他的生活遗训是:‘紧还账,慢结债。莫着一文少而不挣,莫视一文少而浪花’”可知,文中第二处是父亲留给景荣的遗训,体现朴素的做人品格和智慧,呈现了精神的代际传递,富有乡土人情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遂鞭马而出。
公使韩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顺教夫子休国焉而往寡人将从而后。”晏子遂鞭马而返。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一》)
材料二: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葩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孤不仁A不能B顺教C夫子D休国焉E而往F寡人G将H从而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与“犯颜直谏”的“谏”词义不同。
B. 奄,指覆盖、掩盖,与《陈情表》中“气息奄奄”的“奄”词义不同。
C. 适,指到,与《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适”词义不同。
D. 侵,指被侵犯,与“函谷举”的“举”表示被攻占,两者的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景公听信并任用谗邪奸佞之人,赏赐无功之人,惩罚无罪之人,这让晏子感到很不满;他面见齐景公,对朝廷内外的胡作非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B. 晏子认为,古代贤士为官与否在于国君是否可以亲附,而现在齐景公疏远贤臣,于是他便策马离开了齐国;景公派人把他追回,并当面向他道歉。
C. 晏子离开齐国时,路过自己曾帮过的北郭骚的家门,北郭骚恭敬地迎接他晏子向他辞别并说明离开原因,北郭骚只是简单地劝慰,晏子叹息不已。
D. 北郭骚为报答晏子恩义,在朝廷门前自刎,而他的好友有感于他的义举随后也在朝廷门前自刎;晏子回来后得知此事,深感自己太不了解士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2)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14. 齐国君王两次追回晏子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ACF 11. A 12. B
13. (1)晏子派人拿出仓库中的粮食、府库中的金钱分给北郭骚,北郭骚谢绝了金钱而收下了粮食。
(2)现在晏子被猜忌,我将以死为他洗清冤屈。
14. ①第一次是景公在晏子进谏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②第二次是齐国君王被北郭骚及其友人的行为所震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不仁德,不能顺从您的教悔,您弃国到哪里,我就跟着到哪里。
“孤不仁”是否定判断,语意完整,“仁”后断开,即A处;
“不能顺教”承上省略主语“孤”,语意完整,“教”后断开,即C处;
专有名词“寡人”是“将从而后”的主语,“寡人”前断开,即F处。
故在ACF三处句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都是规劝的意思。句意:晏子进谏说。/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B.正确。覆盖,掩盖;气息微弱的样子。句意:隐瞒实情,掩盖罪恶。/形容生命垂危、快要断气的样子。
C.正确。到;享有。句意:您将要到哪儿去?/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
D.正确。句意:他如果离去,那么齐国必定被侵犯。/函谷关被攻占。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当面向晏子道歉”错误,原文“公使韩子休追之,曰……晏子遂鞭马而返”,是说景公派韩子休去追回晏子,并让韩子休向晏子转告他的道歉。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使”,派;“遗”,给,赠给;“辞”,谢绝,拒绝。
(2)“见”,被;“白”,为……洗清冤屈。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根据“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和景公“使韩子休追之”等内容,可以看出景公认识到自己亲近奸佞小人而疏远贤士的错误,因此派人追回了晏子;
结合材料二,依据晏子出逃后,“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可以看出齐国君王被北郭骚及其友人的行为所震惊,因此亲自前往追回晏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景公听信任用谗邪奸佞之人,赏赐无功之人,惩罚无罪之人,晏子进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仰慕圣人而听信他们的教诲,没有听说听从谗邪奸佞之人来进行赏罚的。现在君王与近臣们相互逢迎取悦,说:‘将死的人还尽力寻欢作乐呢!我怎么能为仁义而活得不如犯人呢?’所以宫内受宠的嫔妃,对国库的资财强夺豪取,宫外受宠的臣子,在边境巧取豪夺,执法的官吏,都苛待百姓。人民忧愁苦恼而贫困生病,奸人跟从此风更加放纵,隐瞒实情,掩盖罪恶,蒙蔽阿谀他们的国君,所以即使有至圣大贤,怎能承受得了像这样的谗佞之人!因此忠臣常遭祸患。我听说古代的贤士,遇到可以亲附的明君就为官,不能亲附的就隐退,我请求离去了。”于是策马离开。
景公命韩子休追赶晏子,说:“我不仁德,不能顺从您的教悔,您弃国到哪里,我就跟着到哪里。”晏子于是策马返回了。
材料二:
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人,靠结兽网、编蒲苇、织麻鞋来奉养他的母亲,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亲自上门求见晏子说:“我私下里听闻先生的道义,希望能求得粮食用来奉养母亲。”晏子派人拿出仓库中的粮食、府库中的金钱送给北郭骚,北郭骚谢绝了金钱而收下了粮食。
过了不久,晏子被齐君猜忌,离开齐国投奔他国,经过北郭骚的门前向他辞别。北郭骚洗发洗身,恭敬地出来迎接,见到晏子说:“您将要到哪儿去?”晏子说:“我被齐君猜忌,将要离开齐国投奔他国。”北郭骚说:“您好自为之吧。”晏子上了车,长叹说:“我逃亡难道不正应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士人了。”于是晏子走了。
北郭骚召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悦服晏子的道义,曾向他求得粮食用来奉养母亲。我听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抵挡他的危难,’现在晏子受到被猜忌,我将以死为他洗清冤屈,”北郭子穿戴好衣帽,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捧着竹匣跟随在后,走到国君朝廷门前,请求负责通禀的官吏说:“晏子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他如果离去,那么齐国必定被侵犯。与其看到国家被侵犯,不如自己先死去。请让我把头托付给您来为晏子洗清冤屈。”于是对他的朋友说:“把我的头盛在竹匣中,捧去托付给那个官吏。”说罢,退下几步自刎而死了。他的朋友于是捧着竹匣交给了那个官吏。他的朋友对旁观的人说:“北郭子为国而死,我将为北郭子而死。”说罢,又退下几步自刎而死。
齐君听说这件事,大为震惊,乘着驿车亲自去追赶晏子,在国家的边境追赶上晏子,请求晏子回去。晏子不得已就返回了,听说北郭骚用死来为自己洗清冤屈,说:“我逃亡难道不正应该吗?我太不了解士人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②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④。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③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④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怜君不得意”中“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朋友的落第令作者顿生怜惜之意。
B. “况复柳条春”中“况复”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的情感也格外强烈了。
C. 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
D. 王维与丘为是同辈诗友。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16.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案】15. D 16. ①对丘为落第的怜惜与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②依依惜别之情。“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朋友正值人生的低谷,伤别之情就更加强烈了。③惭愧愤慨之情。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作为朝廷官员,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深深自责。同时于“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政治现实的愤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错。“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意思是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可看出应是“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诗人在柳条新绿的初春叹息丘为又一次不能遂意,用“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不得意”点明“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春”暗写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颔联“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为客黄金尽”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以苏秦作比,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可看出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尾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以乐观自强的口吻,肯定自我人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答案】 ①. 君子喻于义 ②. 小人喻于利 ③.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④.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⑤.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⑥. 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喻、于、复、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无须等待,没有手续费;交易实现可控匿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字人民币正与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城市,随着多家银行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__________,已经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与现钞双向兑换等支付模式。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并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___________。
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反而市场化方式进行。在可预见的将来,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将____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息息相关 前程似锦 大显身手 平分秋色
B. 息息相关 大有可为 大显身手 并驾齐驱
C. 休戚与共 前程似锦 牛刀小试 并驾齐驱
D. 休戚与共 大有可为 牛刀小试 平分秋色
19.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l)设问构成:划线句由一个问句“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和一个答句“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构成,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问句“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是基于上文对数字人民币大显身手状态的描绘自然提出的疑问,顺应文脉,引发读者思考;答句“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引出下文从两个方面对数字人民币的优势进行说明。引出下文的具体内容。整个设问句引人注意,使行文灵动活泼。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适用于人与人之间。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适用范围更广泛。语境中没有“利害相同”的意思,也不是人与人的关系,故选“息息相关”更恰当。
第二空,前程似锦:形容前途十分美好。大有可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价值,很有发展前途。句中对象为“数字人民币”,指“数字人民币”很有发展前途,使用“大有可为”更恰当。
第三空,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语境中“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不是小事情上,使用“大显身手”更恰当。
第四空,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暗含比较意。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此处“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是三方,故用“并驾齐驱”。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设问构成:划线句由两个句子构成,第一个句子“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是问句,第二个句子“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是答句,显然,第一个句子是明知故问,与后一句构成自问自答的设问句。
表达效果:上文“数字人民币已经涵盖……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等支付模式。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对数字人民币大显身手状态展开具体描绘,问句“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顺应文脉,引发读者思考;答句“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引出下文“一方面,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的具体内容,从两个方面对数字人民币的优势进行说明。整个设问句较之陈述句引人注意,使行文灵动活泼。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用天地互动模式,航天员演示水球变“懒”等实验。
本次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光是“主讲老师”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担任,____①_____。“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
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科技人员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精彩的一堂太空投课。在设备层面,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了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在链路传输上也采用了专线和联通线路的双备份方式。此外还采用了央视光端机作为第三路由,进一步提高 ② 和传输的可靠性。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注重趣味性。 ③ ,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的爱好者,增加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的内容,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更深入更立体,参与性更强。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段中“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B. “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融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中。
C.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答案】20. ①授课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②图像话音质量(或图像话音传输质量) ③“天宫课堂”第二课主要面向初中生
21. 示例: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稳定流畅,科技人员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可知,此处是说授课环境发生了变化,可填“授课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空,根据“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了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可知,这些措施都能提高图像话音质量,可填“图像话音质量(或图像话音传输质量)”。
第三空,根据上句“‘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和下句“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的爱好者”可知,处在小学生和高中生之间的是初中生,可填“‘天宫课堂’第二课主要面向初中生”。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确保”后缺宾语,在“图像话音”后加“稳定流畅”或“稳定清晰”“清晰流畅”;
二是语序不当,将“精彩的”和“一堂”互换位置。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懒”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反语;
D.表示强调。
故选A。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产党员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张桂梅一生以江竹筠为榜样。她历尽艰辛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供贫困家庭的女孩免费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近2000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作出贡献。
张桂梅老师的学生周云丽,师范毕业后放弃了县城的编制,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任教。这是榜样的传承,感人肺腑,影响深远。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传承榜样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张桂梅以英雄江竹筠为榜样,学生周云丽以老师张桂梅为榜样。这就是榜样的传承。在我看来,这些榜样是时代的最美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我们应该读懂榜样背后的“精神密码”,做到见贤思齐,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精神洗礼化作前行动力,弘扬榜样之光烛照奋进之路。
读懂榜样的关键在于解锁精神密码。除了江竹筠、张桂梅,还有“为国铸盾”的功勋陈定昌,常常一年200多天守在戈壁试验场,用一生追梦圆梦,推动了我国空天防御体系能力建设,他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取更多人的“岁月静好”,这背后是矢志报国、勇攀高峰的使命但当。边境线上的“活界碑”魏德友,把家安在边境线上,57年如一日扎根边防一线,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这背后是“我为祖国守边防”的信念坚守……榜样精神昭示着信仰之美与使命之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循着榜样足迹,砥砺前行。
传承榜样的最好方式是奋斗实干。对榜样的尊重礼遇,可以让榜样成为鲜亮的时代符号,成为引领风尚的时代标杆。不仅可以让“最可爱的人”深感温暖,而且可以带动全社会向上向善。解锁了榜样精神密码,但只学不做,那就是纸上谈兵,传承榜样的最好方式还是实干。使榜样精神融入我们的血液,化作自觉的行动,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激发出榜样精神持久力量。要心怀对榜样的崇敬之情,对事业的澎湃之情,把勤奋学习当作一种责任,把善做实事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把勤政廉洁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勤勉工作,敬业奉献,在新的奋斗征程上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争做榜样的目标在于接力奋进新征程。正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各行各业奋斗者的艰苦奋斗、担当作为,才有了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当前,我们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凝聚奋斗力量,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完成历史使命的坚强保证。我们要握紧榜样的“接力棒”,传承和弘扬榜样精神,人人争当榜样,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履职尽责,聚榜样燎原之光,举接续奋斗之烛,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鼓舞付诸于行,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唯有不断学习传承红色精神,以模范榜样为镜,向先进典范看齐。将初心融入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激扬斗志,顽强拼搏,才能让我们在传承榜样的路上成为一个新的榜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叙事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三段,第一段介绍了共产党员江竹筠的革命事迹;第二段介绍了张桂梅以江竹筠为榜样,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事迹;第三段介绍了周云丽以老师张桂梅为榜样,师范毕业后回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任教的事迹。这三则事例逐层递进,体现出榜样的力量、榜样的传承。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紧扣“榜样”,首先应当根据“榜样”的内涵阐明“榜样的力量”“榜样的作用”等;但材料对于“榜样”的阐述重在“传承”二字,因此,我们写作的重心,应在“榜样的传承”上。试题要求我们对于“榜样的传承”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我们还应联系现实,针对自身,思考以何为榜样,如何继承好先辈榜样的力量。
立意:
1.汲取榜样力量,传承榜样精神。
2.传承时代榜样,书写时代新篇。
3.传承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