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1.《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洗砚”、“乾坤”,理解“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等词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墨梅》大意,体会“清气”这一文化意象,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淡泊名利处世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通过吟诗咏梅的方式,品读古诗中梅花的形象,加深对梅花清香淡雅的印象,使学生爱古诗词、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懂《墨梅》的诗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感悟清清白白生活、淡泊名利处世的高尚情怀,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预习单、硬笔书写纸、《墨梅》楷书/行书书法作品、PPT、板贴。信息技术 2.0应用:视频展示、评价量规、企业微信班级圈点赞评选。
教学过程:
一、以“梅”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梅花有疏影横斜的风韵,清雅宜人的幽香,它与世无争、乐观谦虚(课件播放“诗配画”视频),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梅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王冕,学习他的墨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梳理“三种梅”
1.欣赏王冕所画的水墨画:《梅花图》,引出题写在画作上的古诗《墨梅》。师配乐范读后生配乐(古琴)齐读,读正确。
2.认读生字。
(1)结合文房四宝识记、理解“洗砚”的“砚”。
(2)结合注释理解“乾坤”:天地间。乾为天,坤为地。
3.再读古诗,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律。(个读、推荐读、齐读)
4.梳理诗中隐藏的三种梅花: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个别汇报交流、齐读展示)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那么,如何在启课的板块设计整体感知?不同年段、不同文本需要不同的方法。通过一道三种不同梅花的连线题,给出认知支架,带领学生轻松完成对诗意的初步理解。
三、精读品味,理解“三种梅”
(一)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
1.指名读家中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1)强调这是谁家的梅花,如何读?指导:“我家”读重音,读出自豪之感。
(2)强调我家的梅花种在哪,如何读?指导:“洗砚池头”读重音。
2.借助注释和拓展视频资料,理解“洗砚池”这一典故: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谈话交流后明确:洗砚池作为一种意象,已经成为读书人勤奋、刻苦的象征。王冕把自家的梅花种在洗砚池头,表明他要学习王羲之的勤奋、刻苦。
3.拓展对比诗句,感受学画之苦。引导读:孩子们,学画、学书法都是很苦的,练着练着,腰酸了,练着练着,背疼了,练着练着,手麻了......真的不好玩啊!好玩的事你们知道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课件出示,师生合作读)
4.说话练习:当......时,洗砚池仿佛在对王冕说......理解“洗砚池”是王冕立志向书圣王羲之学习的象征,也是王冕立志学画并最终成为“画梅圣手”的见证。
5.指导朗读,读出“洗砚池”对王冕的鼓舞和照亮。
【设计意图】“家中梅”一句的玄机在“洗砚池”,洗砚池的典故来自王羲之。由王羲之习字之刻苦自然过渡至王冕学画之刻苦。“洗砚池”正是本课中的第一处德育元素。但是,生硬的说教绝非教育的上策,“当......时,洗砚池仿佛在对王冕说......”的想象说话练习,当孩子们变身为劝说者,而非被规训者,他们对“刻苦坚持”的认识是主动、积极的,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口语表达训练、古诗复习又自然融入其中,一举数得。
(二)知人论世,品读“画中梅”
1.齐读画中梅——朵朵花开淡墨痕。
2.理解“淡墨痕”。
(1)本义: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墨痕。
(2)诗是一幅画,画在诗句中,也在我们的想象中,说说通过“淡墨痕”,你看到了怎样的梅花?
(3)结合王冕生平,由花之“淡”,理解人之“淡”。课件出示:史书记载:朋友李孝光想推荐王冕去作府吏,被他拒绝了;老友泰不华多次举荐王冕为官,被他拒绝了;他的老师王良劝王冕做宫,被他拒绝了;元朝的达宫贵人不惜重金向王冕求画,被他拒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重用王冕,他以出家为由也拒绝了。
(4)词义叠加,加深理解。师生谈话交流:清淡:“清”就是干净,元朝末年官场腐败,当官的只知道鱼肉百姓,榨取民脂民膏,王冕拒绝与当朝的达官贵人同流合污,这叫清淡。淡雅:“雅”是高雅,不求名,不求利,不媚俗,保持自己高洁独立的人格,这叫淡雅。冷淡:对做官表示冷淡;对发财冷淡;对出名冷淡;对荣华富贵冷淡。生齐读:淡:淡泊明志、淡定自如、淡然如水、淡若清风......痕:大雪无痕、花落无痕、不着痕迹、了无痕迹......理解淡泊名利:亲朋好友请王冕做官,他拒绝,这叫——生:(齐读)淡泊名利。达官贵人用重金购买王冕的画作,他拒绝,这叫——开国皇帝朱元璋请王冕出来做官,他拒绝,这叫——
3.朗读感悟。
引导读:这淡不仅仅是花之淡,更是人之淡,是梅花的淡雅,也是人的淡泊名利。淡雅地读——干脆利索、铿锵有力地读——想象着千朵万朵梅花竞相开放的画面读——
【设计意图】“淡”字道出了王冕画梅的主要技法,同时也表达了梅花傲立严寒、朴素淡雅的风骨。“淡墨痕”是走进诗人内心的路,所以将重心放在此处。提供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是解诗的重要方法。同时,对年龄尚小的四年级学生而言,理解此中的寓意还很困难,为“淡”组词,正是帮助学生寻找理解“淡”的路径。
(三)理解意象,品读“心中梅”
过渡:家中梅,让我们发现了王冕学画的刻苦。画中梅,让我们看到了王冕淡泊名利的品格。那么,心中梅又意味着什么呢?
1.齐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关联句式“不要...只要...”,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引导说话:不要虚名浮利,只要平平淡淡地种梅,画梅。不要荣华富贵,只要以画易米的清贫生活。不要和达官贵人同流合污,只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读书人。不要别人夸它的颜色有多么好,只要在天地间留下清香。
3.理解意象“清气”,体会内心。
(1)聚焦意象:王冕只想把什么留在天地之间?用笔圈出来。
过渡:王冕视梅花为“翩翩浊世之高士”“有古君子之风”。
(2)拓展王冕的梅花诗,印证人格的“清气”。
平生固守冰霜操,不与繁花一样情。
——《素梅 十九》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梅》
(个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交流:说说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王冕?
(3)理解运用,加深理解。当达官贵人用重金购买王冕的画时,王冕用这样的诗回应:不要人夸——,只留清气——。当亲朋好友一再劝王冕入朝为官时,王冕用这样的诗回应:不要人夸——,只留清气——。当世人嘲笑王冕坚守的选择时,王冕用这样的诗回应:不要人夸——,只留清气——。(男女生合作读)
(4)链接世人称赞王冕词句: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齐读)嵚崎磊落——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读、男生女生赛读)
(5)类比还原,感受“清气”不仅仅是花之清香,更是人之清正。引导读:中华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乏以一身清气自居者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 屈原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渊明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 文天祥
(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4.朗读感悟:齐读“心中梅”,感悟王冕的一身清气。
【设计意图】诗人笔下的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平和朴实、浅显易懂的诗作中,流露出不慕权、不媚俗的“梅”之品格,彰显出王冕摒弃流俗的不羁才思及老而弥坚的落拓气质。教学中两次拓展比较,以诗解诗,通过丰富的诗句赏读引导学生理解王冕其人、其画、其诗。
四、托物言志,传承梅文化
1.提炼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结合板书,在“墨梅”“王冕”“托物”“言志”之间梳理关系,明白托物言志的具体内涵。(板书、板画梅花)
2.链接单元导语中罗曼罗兰名言,聚焦品格。
3.不同书法字体展示《墨梅》诗,在欣赏和朗读中,实现熟读成诵。从王冕开始,从墨梅开始,清气就这样在天地之间流转。(琵琶配乐)——(篆书版《墨梅》书法作品)随着墨梅的流传,随着王冕故事的流传,爱上梅花,爱上清气的人越来越多——(隶书版《墨梅》书法作品)以墨问梅,余生可有知音,让我们把《墨梅》读给王冕,更送给自己: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行书版《墨梅》书法作品)
4.抄写诗句,牢记《墨梅》,感悟墨梅的精神。
(1)引导:一涂一抹,点画墨梅,一撇一捺,书写乾坤。请同学们拿出书写纸,让我们抄写《墨梅》,感悟墨梅精神。写好的作品可以用作书签,也可作为座右铭,挂在书房。希望这墨梅可以伴随你们接下来的寒窗苦读,更希望你们像这墨梅,不染纤尘,带来清气,盈满乾坤。
(2)展示评价。课下把作品上传到班级圈,获赞最多的两位同学可以得到老师写的行书、小楷《墨梅》书法作品做奖励。
5.播放音乐《经典咏流传·墨梅》,传承墨梅的精神。
【设计意图】点明诗歌所用写作方法,使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合一,然后师生合作,再读《墨梅》。朗读时运用“声音渐强”的样式,师生的情感体验随朗读声的次第加强而盘旋上升,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诗歌的意蕴与精神。
五、作业总结升华:
“一树梅花千首诗,铸就中华民族魂。”搜集梅花古诗,形成班级诗集,举办梅花诗歌朗诵会。
六、板书
墨梅 王冕
清气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