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02 08: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2分)
1.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的疫情管控措施非常完美,给其他国家做出了典范,冬奥期间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尽情比赛,彰显了奥运精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环境中,新冠病毒的增殖速度会受一定程度的抑制
B.在耗时较长的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的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C.赛后,运动员心跳并没有很快恢复正常,与神经调节的特点有关
D.新冠肺炎治愈者体内,浆细胞释放的抗体都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2.机体在遭受组织损伤或感染病原体时可能会引发过度炎症反应,此时过多的炎症因子会刺激下丘脑引起免疫抑制反应,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都是参与信息传递,对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分子
B.该激素调节过程放大了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C.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提高移植器官成活率
D.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3.溶菌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使细菌溶解;青霉素(从青霉菌中提取)则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以下有关选项正确的是()
A.注射溶菌酶或青霉素均属非特异性免疫B.相较于溶菌酶,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更常见
C.青霉素与吞噬细胞的作用机理相同
D.溶菌酶属于体液免疫中的免疫活性物质
4.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合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血,胎儿是A型血或B型血,ABO溶血往往发生在第一胎,Rh血型溶血往往发生在母亲再次妊娠时。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溶血过程是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使红细胞破裂,这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B.胎儿发生溶血是因为母亲血浆中的抗体进入胎儿血浆中,与红细胞发生反应
C.Rh血型胎儿发生溶血往往发生在母亲再次妊娠时,这属于免疫缺陷病
D.0型血母亲生育第一胎时发生溶血说明母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5.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甲状腺后会诱导甲状腺组织细胞表达更多的自身抗原,这些自身抗原能够与HCV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从而造成甲状腺组织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状腺组织损伤和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有关
B.自身抗原可能与HCV蛋白质外壳具有相似的结构
C.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机体TSH的分泌减少
D.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会直接将自身抗原清除
6.高血压是成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免疫炎症反应及其相互促进作用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机制,而升高的血压反过来也会加重二者,形成三者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靶器官损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兴奋时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
B.高血压、交感神经激活以及免疫炎症反应三者之间通过正反馈相互调节
C.免疫系统与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可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
D.高血压属于自身免疫病,日常应通过少食用蛋白质降低免疫力缓解症状
7.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该过程中激素A的产生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B.若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过程,激素C是肾上腺素
C.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可通过检测激素A、C、D在血液中的含量来判断相关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8.在夏季高温环境中,若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分泌的汗液量。但长时间排汗减少,会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性损伤,该病症称为热射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热射病时,患者的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机体产热量显著大于散热量
B.大量出汗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C.热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续减少,是由于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大量减少造成的
D.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具有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的功能
9.3月4日,2023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第1站)暨世锦赛及亚运会选拔赛在黄山市举行,鸣枪开赛时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会有明显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心率加快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机体产热明显增多,但产热量和散热量仍基本维持平衡
C.行进过程中摆臂动作信号会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
D.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产生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产生的多,散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少
B.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降低,尿液减少,参与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信息分子只有抗利尿激素
C.当人体从30℃环境中进入0℃环境时,全身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过程
D.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浓度
11.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X、Y和Z表示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Y、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
B.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能够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
C.X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Z激素只能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
D.因受体4与抗体结合而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2.人受到惊吓后,膀胱的逼尿肌以及尿道的肌肉会不自觉地收缩,导致暂时性尿失禁的现象。婴儿和高位截瘫的病人也会出现排尿不受控制的现象,正常人在听到“口哨声"时也会出现尿意,下列与排尿反射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听到“口哨声”时出现尿意可能是某些人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排尿过程不仅受排尿反射弧的影响,还受大脑皮层发育程度的限制及外界刺激的影响
C.高位截瘫的病人出现排尿不受控制,这可能和大脑皮层与排尿中枢间的神经受损有关
D.排尿过程中,人体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控制膀胱的缩小和扩大
13.大脑产生的意识能随意地支配四肢的运动,而心脏等内脏、腺体、血管却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完全自主
B.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减弱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刹车和油门,共同、精确地调节同一内脏器官
14.图示为用灵敏电位表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状态(图1)和非静息状态(图2)的膜电位情况。图1为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呈现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某处某一时刻膜内外的电位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可使膜电位出现图1状态
B.若电极均位于膜外,指针可能先左转再右转
C.对图2中的神经纤维再进行刺激,膜内外电位差会增大
D.此时图2中的神经纤维可能出现方向相反的钾离子跨膜转运
15.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细胞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者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B.抗体是一种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C.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D.这四种物质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16.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症状,部分人高烧至39℃左右。药物布洛芬可以减少炎症性物质的产生,使用后会有明显的止痛效果。除此之外布洛芬还具有抑制下丘脑活性的功效,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减少后,可以加快散热的速度,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炎症性的物质会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疼痛等症状
B.退烧药布洛芬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C.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明显的发热
D.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因此发热期间不能加盖棉被
17.早春,小帅上身只穿着短袖去跑操,出门顿感寒风料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打了个寒战,他返回穿外套,并迅速跑到跑操队伍,三圈过后,他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从小帅同学离开宿舍到跑操结束这一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打“寒战”能增加产热,属于神经调节过程
B.感觉到寒冷后及时穿外套的过程属于生理性调节
C.跑操结束后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参与此过程的信号分子只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18.噻嗪类降压药一方面通过抑制Na+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减少起到降血压作用;另一方面诱导血管壁产生扩血管物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来降血压。但该类药物能抑制胰岛素释放和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类药与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B.该类药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C.该类药对血压的影响与交感神经兴奋时相同
D.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引发低血糖等症状
19.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实线表示细胞免疫,虚线表示体液免疫
B.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
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20.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中数字1所示)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
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过6层生物膜
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的一样多
2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清水、缓冲液、血浆、0.1moVL的NaOH溶液等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的类型
B.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
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l溶液,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
D.实验结果说明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
2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IV、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在I中被水解成小分子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
B.Ⅲ是呼吸系统,O2和CO2通过II在空气与内环境间进行交换
C.IV是泌尿系统,细胞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该系统排出体外
D.V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该器官的分泌物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
23.如图为初次和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包括IgM和IgG)数量的变化示意图。某入境人员(甲)在三日内进行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相应抗体IgM检测结果阳性、IgG检测结果阴性(阳性表示有检出,阴性表示未检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IgM、1gG两种抗体分别由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分泌
B.IgM、IgG两种抗体的出现时间和免疫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
C.对比三项新冠检测结果可说明核酸检测不具有特异性
D.甲的综合检测结果提示其很有可能感染新冠但已经完全治愈
24.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的HCO3-能在一定程度上缓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
B.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25.如图表示某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与该模型所示相符的是()
A.若该模型表示体液免疫,F代表人体B细胞,则G、H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形成
B.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F代表下丘脑,则G、H可分别代表胰岛和肾上腺
C.若该模型表示水盐调节,且E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F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G、H可分别代表垂体和下丘脑的生理活动
D.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E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F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G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H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二、多选题(每个小题4分,选不全得2分)
26.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②和③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
B.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④是细胞因子,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7.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因为喝水过量,细胞外的Na+浓度过低,机体对Na+的调节能力不足而导致“水中毒”。如图是正常机体在过量饮水后对Na+的调节过程,①-⑥表示相关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皮质细胞含有渗透压感受器,也含有醛固酮受体
B.醛固酮与MR受体结合可激活靶基因表达出更多的Na+通道蛋白
C.体液中醛固酮过多可导致机体渗透压升高而产生高血压现象
D.“水中毒”促使细胞外的水分流向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
28.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中,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30-60天,在被咬伤24小时内,应到防疫站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仅6个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后机体发生了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过程
B.可通过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狂犬病毒核酸,确定其是否被感染
C.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
D.狂犬疫苗有效期仅6个月是因为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在此期间增殖数目不够
29.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血流方向:右端到左端。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左端比右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C.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纤维素等物质
D.该图若为肝脏,血浆中的氧被肝细胞利用,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30.下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测得的A点的膜电位变化图,图3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图2中a点上移
B.图2的b到d和图3的②到③段Na+通道开放,Na+内流
C.图3的轴突每个位置都可能经过图2的电位变化
D.图3的④处可对应图2的c点
三、综合题(共30分)
31.流感是冬季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如图1为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相关细胞或物质,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抗原,抗原是指___________的物质。细胞②是___________,
细胞⑤产生的物质⑩在图示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图2表示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发生的变化,细胞①可识别变化的信号。据图分析,被感染细胞
的细胞膜表面发生的变化具体是指___________,因此,被感染细胞在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以便呈递给细胞①。
(3)脾在图1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在小鼠的相关实验中发现,切断小鼠脾神经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后,再给小鼠注射某种抗原,与注射相同抗原的正常小鼠比较发现,前者体内抗体产生量明显降低,这说明___________。
32.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___。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
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肝细胞内_____________而人体内还存在能使
血糖降低的激素,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是___________。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
激素c的分泌量___________。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
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a、b。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___________,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
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___________。
(4)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上图中___________(填器官)分泌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对“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进行验证。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小鼠若干只、生长激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糖含量检测仪、注射器等。
①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饲喂等量且大量的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证实生长激素确实是通过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
在上述实验中还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并检测其血糖含量变化。
33.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1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所致;2型糖尿病常因肥胖、焦虑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如图表示正常人和两种
糖尿病患者摄入葡萄糖后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升高时,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_方式促进该激素的分泌,该
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___________(填通过导管进入"或“直接进入”)内环境。
(2)图中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C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A、B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黄芪多糖(APS)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为了探究黄芪多糖的降糖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GLUT4为葡萄糖转运蛋白)。第2组的处理应为____________,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根据实
验结果分析,APS降低血糖的原理是___________。
组别 实验动物 处理 5周后实验结果
血糖浓度(mmol·L-1) 胰岛素浓度(pmol·L-1) GLUT4相对表达量
1 正常小鼠 灌喂适量溶解APS的溶剂 7.3 84 66
2 糖尿病模型鼠 ___________________ 16.2 87 34
3 糖尿病模型鼠 灌喂一定量APS溶液 10.3 85 66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B【详解】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新冠病毒不能在细胞外增殖,A错误;B、在耗时较长的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大量排汗,内环境渗透压会升高,致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B正确;C、赛后,运动员心跳并没有很快恢复正常,与体液调节的持久性特点有关,C错误;D、人体内浆细胞种类很多,每一种浆细胞释放的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相结合,D错误。
2.A【详解】A、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可参与信息传递,对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A错误:B、该激素调节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分级调节过程,分级调节放大了激素的调节效应,行多级反馈调节,B正确;C、据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活性物质,故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提高移植器官成活率,C正确;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D正确
3.B【详解】A、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和第二道防线(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注射的溶菌酶或青霉素是外来物质,虽然可以杀菌,但不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溶菌酶是依靠酶的作用破坏细胞壁使细菌溶解,该过程较温和,而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该过程较为强烈,故相较于溶菌酶,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更常见,B正确;C、青霉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而吞噬细胞可以吞噬抗原,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D、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但不一定是体液免疫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如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它清除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4.C【详解】A、抗体是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使红细胞破裂,A正确;B、母亲血浆中的抗体进入胎儿血浆中,与红细胞发生反应,发生溶血反应,B正确:C、Rh血型胎儿发生溶血往往发生在母亲再次妊娠时,抗体通过脐带血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抗原结合引发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不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D、ABO溶血往往发生在第一胎,O型血母亲生育第…胎时发生溶血说明母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5.B【详解】A、甲状腺组织损伤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这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有关,A错误;B、自身抗原可以和HCV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说明自身抗原可能与HCV蛋白质外壳具有相似的结构,B正确;C、甲状腺组织受损会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对垂体的抑制功能下降,导致机体TSH的分泌增多,C错误:D、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清除,D错误。
6.D【详解】A、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上升,支气管舒张,A正确;B、由题意可知,高血压、交感神经激活以及免疫炎症反应三者促进,升高的血压反过来也会加重二者成三者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为正反馈相互调节,BC、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递质信号分,可通过分别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免疫系统与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C正确:D、高血压也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服用相关药物等进行治疗,不能通过少食用蛋白质降低免疫力来减缓症状,D错误。
7.D【详解】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该过程中激素产生受神经调节,激素A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B、若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过程则该过程表示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即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B错误:C、激素D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错误;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进行传送的,且含量稳定,因此,可通过检测激素A、C、D在血液中的含量来判断相关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正确。
8.A【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热射病患者发病阶段体温升高,其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机体的热量不能散出导致,A正确;B、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热射病病人细胞外液量减少且血钠含量降低,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B错误;C、热射病病人已经丢失大量体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会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帮助机体保水,C错误:D、下丘脑不仅作为神经中枢,还能作为效应器参与人体体温调节,如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参与体温调节,但温度感受器在皮肤、黏膜等处,D错误。
9.B【详解】A、心率增加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B、竞走过程中机体产热明显增多,但体温维持基本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仍基本维持平衡,B正确;C、行进过程中摆臂动作信号会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C错误:D、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D错误。
10.C【详解】A、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而体温恒定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的结果,据此推测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产生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产生的更多,A错误:B、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强,尿液减少,B错误:C、当人体从30℃环境中进入0℃环境时,人体接受低温刺激会产生鸡皮疙瘩,该过程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D、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没有分级调节,D错误,
11.B【详解】A、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Z参与的体液调节和Y参与的神经调节共同实现的,A错误:B、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能够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体液调节,B正确;C、X表示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Z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靶细胞有肝细胞、脂肪细胞等,C错误;D、受体4与抗体结合引起的糖尿病,使胰岛素不能被组织细胞识别而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
12.D【详解】A、听到“口哨声”时出现尿意属于条件反射,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B、排尿反射不仅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及外界刺激的影响,B正确;C、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C正确;D、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利于排尿,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D错误。
13.D【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受到意识影响,不是完全自主的,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只包含传出神经,B错误;C、交感神经占据优势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瞳孔也扩张,但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控制却是抑制作用,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刹车和油门,共同、精确地调节同一内脏器官,D正确。
14.C【详解】A、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使膜电位出现外正内负的情况,即图1状态,A正确:B、若电极均位于膜外,在两电极间刺激神经纤维,指针可能先左转再右转,B正确;C、兴奋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取决于膜内外Na+浓度差,因此对图2中的神经纤维再次刺激,膜内外电位差也不会增大,C错误:D、此时图2中的神经纤维可能出现的情况为钾离子一方面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另一方面通过协助扩散输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即此时图2中的神经纤维可能出现方向相反的钾离子跨膜转运,D正确。
15.C【详解】A、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无关,A错误;B、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B错误;C、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C正确;D、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属于信号分子,但抗体不是信号分子;抗体的作用不需要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D错误。
16.B【详解】A、布洛芬可以减少炎症性物质的产生,使用后会有明显的止痛效果,可推测炎症性的物质会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疼痛等症状,A正确;B、布洛芬能抑制神经中枢下丘脑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C、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机体出现发热症状,C正确:D、汗腺分泌增加,蒸发加快,这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也有利于散热,可见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因此发热期间不能加盖棉被,以避免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不利于体温下降,D正确。
17.A【详解】A、打“寒战是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能增加产热,是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支配骨骼肌的结果,属于神经调节过程,A正确:B、感觉到寒冷后及时穿外套的过程属于行为性调节,B错误;C、跑操结束后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体内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C错误;D、该过程存在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等过程,二者的调节方式均为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等,D错误。
18.B【详解】A、根据题意,噻嗪类降压药抑制Na+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减少起到降血压作用,而抗利尿激素促使血管和内脏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因此两者作用效果不同,A错误:B、根据题意,噻嗪类降压药一方面通过抑制Na*的重吸收,根据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机体会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的物质,而醛固酮可以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因此该类药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B正确;C、根据意,该药物起降压作用,而交感神经兴奋的话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所以动脉血压会升高,该类药对血压的影响与交感神经兴奋时不相同,C错误;D、根据题意,该类药物能抑制胰岛素释放和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引发高血糖等症状,D错误
19.C【详解】A、图中实线表示的过程中有物质戊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因而表示体液免疫,则虚线表示细胞免疫,A错误;B、图中甲为T细胞,其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而乙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其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C、由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相应的蛋白质,因而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C正确: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但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
20.C【详解】A、由题图可知,1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4为组织液,5为淋巴液,3为血浆。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B、3是血浆,血浆渗透压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由2(红细胞)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包括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C正确;D、5淋巴液内含有的蛋白质比3血浆内的少D错误。
21.D【详解】A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类型,因变量是pH的变化,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A、B正确;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l溶液,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C正确;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只能说明血浆中有能维持pH稳定的物质,D错误。
22.C【详解】A、由图可知、I、IV、V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发生在Ⅱ中,A错误;B、III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从外界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O2需通过肺泡壁细胞和毛细血管才能进入血浆,实现气体交换,B错误;C、V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等主要的排出途径,其中涉及的主要器官是肾脏,C正确:D、V表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分泌物是汗液,汗液分泌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D错误。
23.B【详解】A、IgM、IgG均为抗体,抗体均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记忆B淋巴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抗体,A错误:B、IgM抗体在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时出现的时间均早于IgG抗体,而在两次抗原刺激时,IgM
抗体量均低于IgG抗体,而抗体量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可以说明这两种抗体的出现时间和免疫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B正确;C、对比三项新冠检测结果不能说明核酸检测不具有特异性,而且核酸具有物种特异性,因此核酸检测一般具有特异性,C错误;D、甲的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存在抗新冠病毒的抗体,但检测不到新冠病毒,说明其很有可能为早期感染者,若为已治愈的患者,也就是感染过,但体内病毒已被清除,所以应为IgM(-)IgG(+),D错误。
24.C【详解】A、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HCO(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维持pH的相对稳定,A正确;B、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水杨酸溶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B正确:C、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会增大,C错误;D、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降低血浆的pH,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D正确。
25.B【详解】A、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能分泌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则E表示抗原刺激,F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G、H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A错误:B、胰岛中的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浓度的作用,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具有升高浓度的作用,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F代表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则G、H可分别代表胰岛和肾上腺,B正确;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产生的兴奋能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从而主动饮水。产生的兴奋也能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尿量减少。若该模型表示水盐调节,且E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F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G、H可分别代表垂体和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C错误;D、当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综合和分析,从而引起产热增加,故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会引起汗腺分泌减少,从而减少散热。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E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F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G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H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26,ABD【详解】A、②是神经系统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信息分子,还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神经系统作用于免疫系统的物质,可以是Na*、K*,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A正确;B、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神经递质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④是内分泌系统分泌作用于免疫系统的信息分子,而细胞因子不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C错误;D、①是神经系统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物质,包括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27.BCD【详解】A、由题图可知,肾上腺皮质细胞可感受血钠含量改变所引起的渗透压变化,说明肾上腺皮质细胞上有渗透压感受器,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醛固酮的受体,但肾上腺皮质细胞上没有醛固酮的受体,A错误;B、由题图可知,醛固酮可引起肾小管、集合管中的Na+通道数量增加,可推测醛固酮与MR受体结合可激活受体细胞内的靶基因表达更多的Na+通道蛋白,B正确;C、体液中醛固酮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肾小管细胞对钠的重吸收,排出K+,若醛固酮含量过多可导致细胞外液中有更多的Na+和水,引起组织水肿,血压升高,C正确;D、“水中毒”会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使得水分流向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D正确。
28.ABD【详解】A、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减毒或灭活的狂犬病毒,其进入机体后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这是主动免疫过程,而注射的抗狂犬病血清,由于其中含有对抗狂犬病的抗体,因而能起到治疗作用,为被动免疫过程,A正确;B、由于核酸具有特异性,因此,可通过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狂犬病毒核酸,确定其是否被感染,B正确;C、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预防狂犬病的长效手段,因为血清中含有的是抗体,不是抗原,不能刺
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且抗体在体内存活时间较短,C错误;D、狂犬疫苗有效期仅6个月是因为在该疫苗的刺激下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有限,且记忆细胞的记忆时间有限,D正确。
29.AD【详解】A、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左端静脉端比右端动脉端血浆中的葡萄糖因不断消耗而降低,氧气因不断进入血浆而增多,A正确;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液④,B错误;C、②血浆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纤维素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人体血浆中不含有纤维素,C错误: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消耗,至少穿过5层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D正确。
30.ACD【详解】A、a的绝对值的大小代表静息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大小取决于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因此内环境K浓度升高,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变小,所以a点上升,B、图2中的bd段是接受刺激以后发生动作电位,此时钠离子内流,图3中的②③段是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B错误;C、刺激会使局部位点产生动作电位,与旁边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会使旁边位点兴奋,因此兴奋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因此图3的轴突每个位置都可能经过图2的电位变化,C正确;D、图3的④处是在产生动作电位,而图2的c点也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31.(1)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APC(吞噬)细胞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将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的病毒蛋白以抗原肽-MHCI的形式呈递在细胞表面 加工处理抗原
(3)脾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 抗体的产生受神经系统调节
32.(1)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 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胰岛B细胞
(2)上升
(3)胞淮因子 下降(或减弱)
(4)垂体 生长激素(的含量) 血糖含量 葡萄糖溶液 适量(一定量的)的胰岛素
33.(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直接进入
(2)正常人、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 C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低,血糖浓度较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3)灌喂等量溶解APS的溶剂 排除溶解APS的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