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2 10: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秋天的怀念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 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
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三、写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1993年。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瘫痪( tān huàn ) 侍弄( shì )
捶打( chuí ) 憔悴( qiáo cuì )
絮叨( xù ) 诀别( jué )
整宿( xiǔ ) 仿膳( shàn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五、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 “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 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 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 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 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 “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六、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明确: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明确: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母亲提议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提议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7.从1-5段中,找出一些否定意义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我不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些有否定意义的语句说明“我”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浑然不觉,母亲的病危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表明“我”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8.文中有几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含义?
明确: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明: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
说明: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步田地;②反映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明确: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小组推选一位学生作答。)
1.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母亲为“我”做的四件事。
明确:(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2)母亲因为“我”而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临终嘱托。
2.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么做的?
明确:(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悄悄”出去: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睛红红的”:说明母亲偷偷地哭过但又不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的样子。强忍内心悲伤,无私的关爱儿子。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文章回忆了哪三次“看花”的经历?
明确: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没去。
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
第三次:“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
4.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5.本文流露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明确:(1)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之情。
(2)对自己未能及时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的悔恨与愧疚之情。
(3)对“好好儿活”的领悟。
八、人物形象
1.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慈爱包容——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细心——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都体现出了母亲的细心。
无私坚忍——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瘫痪的残酷现实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却从未抱怨。
睿智——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幸福的人生路。
这是一位活得很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九、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记叙了自己双腿瘫痪之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无比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深切的怀念。
十、文本特色
1.情感波澜起伏,富有节奏。
文章第1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的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描写;第5、6段讲出了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2.感情含蓄,细节感人。
整篇文章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文章感人的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如母亲几次“悄悄”地进来和出去,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等细节都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我”的关怀。
课后作业
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圣洁、最无私的一种爱。读了史铁生饱含深情怀念母亲的文章《秋天的怀念》后,你对母爱有什么新的认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理解,150字左右。
答案:当一个人愿意为了你,放弃原本属于她自己的权利,或者说愿意违背自己的本心以对抗人性的弱点时,我们称之为“爱”!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超越了普通的爱,母亲为孩子可以做出奉献与牺牲,超出一般爱的定义和想象。母爱不是负担,它是使人如沐春风的舒适,是润物无声、随时间而收获颇丰的一种情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