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2 11: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默写课文。
5.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政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师:首先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七律。(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行七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师:简单地对七律有所了解之后啊,我们再一起了解一下长征,播放长征背景视频。那么在诗人毛泽东的笔下,长征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七律·长征》。
二、我能读对《长征》
1.扫清生字词障碍,顺畅师:要想读懂长征,首先要能读对长征,这就需要大家先把生字词的障碍扫清,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生词。(出示词语:等闲、泥丸、岷山、逶迤、磅礴、云崖)(指名读1,开火车一排)
2.检查生字词
①师:哪位同学愿意认读一下?(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大家理解逶迤这个词吗?(生:逶迤就是弯曲连绵不断的意思,一座山接一座山。)相信这位同学说着大家的头脑中就已经浮现出了五岭逶迤的样子。师:大家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字大家容易读错,这个字读什么?(激光点击磅,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pang,还有一个音读bang,组词英磅)除了这个字,红色字也比较难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名认读红色字:丸、岷、礴、崖)。你能想办法教给大家怎样很快就记住这三个字吗?(预设:礴,石字旁加厚薄的薄;丸,九加一点;)
②师:崖这个字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大家观察田字格,思考如何把它写得正确规范又美观呢?(请两名同学回答)师:下面请大家看老师范写,你伸出右手食指书空。(边讲解边范写:崖字上面的山要写的扁一些宽一些,厂字横与山等宽,竖撇舒展,横画较多注意长短区分,五横中三长横两短横,这几横之间距离要适中,要写的紧凑,)师: 看着老师的范写,想必你一 定也特别 想把它写一下,请你在练习本 上把这个字认真写两遍。
③师: 通过字词障碍的扫除,相信你已经完全可以把这首诗读对了,一起试一下吧!(学生齐读,指两名同学读)
三、我能读好长征
1.读出节奏
师:大家知道吗?诗啊,它不同于普通 的课 文,它是有节奏 的, 只有把诗的节奏读出来才能读出诗的韵味。《七律·长征》这首诗的节奏是这样的,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带节奏的诗,同学试着小声自己读读)师: 老师看大家在下面读得津津有味,有 模有样,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好,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同学的诵读。他读得好吗?你想不想读,再找一名同学赛读。
2.读出重音
师:通过这两个同学的诵读啊,我们感受到了诗歌节奏的韵律之美,可是想把这首诗读得再好一些,就需要把诗的重音读出来。那么这首诗中的重音你认为是那几个?同学自由说。
师:老师把重音给标红了,请同学们试着读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重音的诗)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读)及时作出评价。
3.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诗都是诗人感情的艺术品 ,所 以啊诗也是有感情的,只有把诗的感情 读出来,你才会体会诗的意境之美,你也才真正可以站在诗人的角度去品读诗。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想表达的感情去读这首诗。(两名同学读)
四、我能理解长征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气势,老师仿佛从 同学们的朗读声中感受到 了红 军的斗志昂扬,但似乎有一些同学对诗的诵读缺乏一些韵味,相信我们一起解读完诗歌后,你会把缺失的韵味找回来!
1.体会“长征”“远征”“征战”。
师: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远征、长征。师:同学们,长征不是在旅游啊,不是在游山玩水啊,而是在征战啊!据统计: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都在战斗中渡过。在 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
2.体会远征之“难”
师:所以啊,诗中的第一句就总领全诗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齐读)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的呢?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诗,思考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书中作批注,标出写困难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对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 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 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这些难就是万水千山之难。
3.体会“只等闲”
师:可是,面对这样万水千山的远征之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生: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铿锵有力地说——不怕师: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那么诗中的那个词和不怕相对应呢?(生:只等闲)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生: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师:即使是平常,翻越弯曲绵延的五岭,你觉得容易吗?(不容易)可是红军呢?只把它当成一个细小的浪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壮阔吗?红军却仅仅把它当作脚下一个滚动的小泥丸,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啊?(比喻、夸张)这便是把什么只等闲了?(学生:千山)这样的胸怀、气魄也许只有我们的红军能做到,让我们读出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佩,学生齐读。
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的除了千山,还有————万水。你还记得诗中是怎样写的吗?(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啊,这里一暖一寒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对反义词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岁月。(出示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图片)
师:同学们,面对水势湍急、形势险要的金沙江,我们的红军把此战的胜利仅仅当成了一种温度的体验“心里热乎了一下”,而面对只有13根铁链令人不战而栗的大渡桥之胜利,我们的红军只感觉到些许的寒冷,明明是生死的较量,明明是惊险的胜利,我们却只当成了一 种温度的体验,足以见出红军面对万水千山怎么样啊?----学生:只等闲。下面我们女生读一句,男生读一句,读出红军面对万水千山的气概。
师:看着这四幅图,你是否铭记红军面对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场景?生言诗句。师: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令我们佩服的呢!大家看这是什么?(生:千里岷山)对啊,你可能不知道岷山常年积雪,被老百姓 称作“神仙 也过不去的山”,你觉得好爬吗?(不好爬),可就是这样一条如此难翻阅的山脉,在红军眼中却才真正有挑战的价值,才真正让红军觉得喜悦,正如诗中写到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颜。只要翻越了岷山,就看到了革命成功的希望,就看到了革命 胜利的曙光。师:同学们,解读到这里,你的心目中觉得红军怎么样?(学生自由表达伟大、勇敢、乐观、无畏、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大气、豪迈)是啊,我们的红军就是这样伟大、勇敢、乐观、无畏,就是这样一群英雄!
五、我能美美地读长征
1.师:学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可以美美地读长征了,下面我们先听一下唐国强先生是怎么读的,请大家仔细欣赏。(播放朗诵视频)
2.师:听读过程中,有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我们和诗人一起读好吗,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气势,你的情怀。
3.师:有时诗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情怀,那么我们就一起学唱一下这首诗,陪着画面感受我们红军的英雄气概。(播放《长征》歌曲)师: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齐读全诗。
六、作业布置
1.我能熟练背诵《七律·长征》。
2.我能把长征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