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新偏旁,会写生字“节”,认识“端、粽、节、豆、肉、念”等生字。
2.初步学习读长句子。
3.学着课文中的方法来介绍端午粽(样子、味道和花样等)。
4.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树立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读长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课文中的方法来介绍自己喜欢的美食(样子、味道和花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出示真实任务情境:
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一次“我为‘端午粽’代言”大赛。怎样为端午粽代言呢?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作家屠再华的文章,学学他是怎么表达的。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边板书边说:端是开始的意思,午是五月的意思,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就是端午节)齐读课题“端午粽”。
一、板书课题,认识新偏旁
课题里的“端”和“粽”都是要求会认的生字。“端”是“立字旁”,这是一个新偏旁。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立”有什么不同 (最后一笔横变成了提)知道为什么要变成“提”吗 (指生)这是避让右边的字。你来表扬表扬这个“立字旁”吧。(指生,读儿歌)立字旁,你真棒。有礼谦让把横藏,轻轻一提是榜样。有礼谦让是咱们的传统美德。“粽”里面也藏着今天要学的新偏旁。谁知道 (指生)对,米字旁。仔细观察米字旁,猜猜我会问什么(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米”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这样变呢 )(指生)你真是善于学习的好孩子。谁会编个儿歌来夸夸它 (指生)模仿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好方法,在读书中我们要善于模仿借鉴一些好的语言。
二、随文识字,学表达、读长句
1.学读“的”字短语:课前让同学们预习生字、读通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出示“的”字短语)这些短语会读吗 (相机指导:“的”要读得短短的轻轻的)(指生再读)短语中有三个表示颜色的词很有特点,这叫什么词?(叠词)叠词读起来更好听、更有节奏,我们汉语的美感就显现出来了。我们说话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叠词让我们的语言更有美感。比如,青青的箬竹叶,你还能用别的叠词来表达吗?(长长的、绿绿的、香香的)
2. 搭建支架 1,学读长句子:把它们长句子中(出示第一个长句子),还会读吗 (指生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读得哪里好,还有什么建议。(评价:读得准确、流利,短语连贯自然。看来,读通短语是读好长句子的第一步。)(板书:读通短语)
3.学习“从外到里”有条理的表达:读着读着,粽子的样子是不是记住了呢 (指生填空,板贴“样子”。)真棒,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漂亮的粽子。(贴板书,师边说句子边贴粽子)想一想,这是按怎样的顺序在写粽子的样子啊 (由外到里)
小结:对啊,从外到里的顺序像我们拆一个心爱的礼物盒一样,一层层地拆开,一层层地清楚,一层层的惊喜。谁能按这个顺序说说饺子 (指生:看图示,说饺子)(你看,我们也会模仿着作者的样子来有条理地说自己吃的食物了。)
4.搭建支架 2,学读长句子:这么好看的粽子,什么味道呢 (指生读大屏幕课件。)你觉得哪个词写出了味道 (又黏又甜)对,这是这句话的关键词。试试怎样把关键词的味道读出来。(指生读,指生评价)(师评价:老师发现,他把关键词重读了。对于句子,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关键词重读、轻读、慢读、快读来表达我们的理解。“读出关键词”也是我们读好长句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板贴:读出关键词)
5.粽子好看好吃,还有花样呢。(出示句子,指生读)。(评价:老师发现,你也会读长句子了,除了在逗号处停顿外,还在这儿有适当的停顿)(边说边板贴:看来“读出停顿”,也是我们读好长句子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在词语之后需要停顿的地方划一个小斜线来提醒自己)。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读出适当的停顿。出示“豆”,这是本课的生字。你都知道什么“豆”?(指生扩词)(出示相关组词)质疑,启发思维:这么多“豆”,都是圆滚滚的,为什么“豆”字写起来不像它本身的样子呢?(指生猜,出示视频解惑)原来“豆”字的字源与盛豆子的容器相关。看来汉字里面的奥妙真多!“肉”也是本课的生字,你能用“肉”组词吗?(指生扩词)看来生活中识记是识字的好办法。
6.大家说得这么好。奖励大家一首小童谣,休息一下。咱们边听边想,从儿歌中你又知道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可以边拍手或者做自己喜欢的动作。除了吃粽子,你又知道端午节的什么习俗。(指生:用“除了......还有......”说话)三、积淀情感,感受家国情怀
过渡并拓展:端午节除了有吃粽子、戴香包、赛龙舟这样的习俗外,还有采艾草放在门窗旁的习俗。采艾的习俗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也有描述。(出示:......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跟老师读一读,好听吗 里面藏着一个表达思念之情的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是一个八字成语,一天不见,像隔了三个季节一样。这是有多深的思念啊。边指屏幕边读。)
1. 在这篇课文里,也藏着深深的小思念和大思念,你来读。(指生读)(一到端午节,......)老师也想来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和你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指生)对,“盼着”。这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关键词。闭上眼睛想想,外婆会怎么盼着 (指生,在门口张望,打电话盼,在院子里等......)这是对家人的思念,对团圆的念想。(板书:外婆思念)(指生)我们带着思念再来读。
2. 唐代王维写过这句诗叫“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一到了传统节日,家里的老人就盼着孩子们回家。让我们带着年年的思念,再来读这句。(齐读)
3. 小时候,端午节是在外婆家的团圆(边指板书边说),长大后,作者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指生读句子)(评价)
4. 学习生字:“纪念”是本课的生词,你还能用念组词吗?(思念、怀念、想念)孩子们,什么叫念呀。(出示字源)上面是一个倒放的口,下面是心形,所以心里想着、嘴里念叨着就是“念”呀。你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吗 (出示音频及图文:屈原投江)所以,唐代诗人文秀这样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齐读)
5.情感升华:此时,一提到端午节,我们的脑海中不止有外婆的思念、还有屈原爱国情怀的纪念,爱国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尊重。(板贴:屈原 纪念)(出示资料)2009年 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小小端午粽,浓浓家国情。这是我们的文化信仰。(板贴:家国情)
四、整体回顾,小试牛刀“完成代言任务”
1.小结:到现在,作家对“端午粽”的表达基本结束了。我们一起通过一个思维导图来回顾一下。回顾的过程,我们一起为“端午粽”代言。(边说边出示导图:大家好,我是端午粽的代言人。端午粽的样子可漂亮啦。端午粽是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自己试着说一说,为端午粽代言。(生自由练)
指生台前“我为端午粽代言”。
2.老师写了一首随文诗用来纪念这节课,里面藏着生字、短语和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我们一起来通过小诗回顾一下全文。(齐读)从这首随文诗中,你又发现哪些有关粽子的特殊短语呢 对,一锅粽子、一口粽子、一篮粽子,这些特殊的数量词短语都在课文中,多样的语言让句子更有美感。
3.小小端午粽,浓浓中国情。在中国,传统节日除了端午节外,还有春节......,(出示课件,齐读)“节”也是本课的生字。我们一起书空一下笔顺。仔细观察,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指生)师示范,请大家跟老师书空。老师把注意问题梳理成三个要点。齐读,请写两个。(评价)再写一个(再评价)
4.(板书“节”的甲骨文)大家看这个甲骨文,猜猜是哪个字?这是甲骨文的“节”,有人说这是一个人在跪拜。可见,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我们生命成长中重要的“仪式”,(边说边指板书)就像端午节一样,总有关于美食,关于一些人、一些情感的寄托......这是我们重要的文化信仰。希望我们从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一颗中国心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
5.作业超市:
①.参与大赛: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抓住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等介绍端午粽,参加班级“端午粽”代言人选拔赛。(必选)
②.拓展延伸:说说自己在其他传统节日中喜欢的一种美食。(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