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设计
——贴着人物写语言
教学目标:
一、学习描写人物语言的方法
二、试着描写一个人物语言
教学过程:
一、闻语猜人
同学们,我们读了《朝花夕拾》,知道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到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呢?现在,我们来一个闻语猜人的游戏。听人物的语言,猜他的名字。
屏显:“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去拿你的书来。”
“读书!”
“我有一种丹,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预设:分别是长妈妈,父亲,寿镜吾先生,医生陈莲河,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
过渡:同学们一猜就中,可以看出大家读得细致。那么,我们仔细想想,除了记忆,我们还凭什么猜出呢?
三、读语识人
(一)比较读
1、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② “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第①句能换成第②句吗?
预设:不能,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更符合她的保姆身份。
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你能再选择一两个来说说吗?
预设:“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藤野先生是解剖学教授,也只有他才能知道血管的位置。
“我有一种丹,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陈莲河是所谓的名医,他不学无术,还想再糊弄人骗钱。
小结:贴着人物写语言,一语一言合身份
(二)入境读
(1)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根据提示语(一…… 就……高兴)、句式、标点符号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长妈妈给我买到《山海经》的急切、高兴、得意之情。
(2)同样是要我读书,父亲和藤野先生有何不同,请你读出来。
屏显:父亲: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寿镜吾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预设:父亲在我高兴急切地要去看五猖会的时候突然要我读书,寿镜吾先生是在我们去园子里偷玩被喊回来要我们读书,一个是还没去玩,一个是已经玩过,一个是家里允许,一个是未经允许;一个是“忽然”意料之外,一个是“普通”意料之中;父亲是“慢慢地”,字字千斤,不怒自威,先生是“大声”,严而不厉;父亲是“。”,平静中不容置疑;先生是“!”,严肃里有宽容。
先同桌互换读,再推荐全班表演读
(3)同样是“和蔼地说”,内涵一样吗?请用“衍太太的和蔼里有……”“藤野先生的和蔼里有……”说话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的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衍太太的和蔼里有怂恿孩子吃冰的狡猾有假装喜欢孩子的虚伪有故意顺应孩子心理的阴险。
藤野先生的和蔼里有纠正学生错误的真诚有对待学术的严谨有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心。
师生反复读。
(4)请你为陈莲河和范爱农的话加上提示语。
屏显:“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
预设:恳切地 陈连河已经束手无策但又不愿承认,拿出他的丹来继续忽悠,“我有”“我想”读出他的自信。“因为舌乃心之灵苗”读出他的故弄玄虚。省略号很快转移到价钱上,“也,只要”,故意轻描淡写,读出陈连河的表面上的真诚实则冷漠的虚伪。他并不真正关心父亲的病,他只是利用自己的名气和病人对他的信任继续卖药,因此装着诚恳亲切。
他翻着他的多白的眼道。这是范爱农和我已经成为朋友后回答我的问话,先用一个反问,表示不屑。接着说明原因,并用破折号递进,扩大讨厌的范围,并不因为成为朋友而掩饰此前对鲁迅的态度,耿介而直率。他的眼白多黑少,像《世说新语》里的阮籍,常以白眼示人,表达藐视。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
小结:贴着人物写语言,一言一语合身份。
标点符号有妙用,一样事情两重天。
提示语里藏奥妙,言内言外细酌斟。
瞻前顾后慢琢磨,先生写人不简单。
三、闻语探情
屏显: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鲁迅《朝花夕拾》之《小引》
这也是常见的一种例子,大凡在某一方面情感极盛,又不得宣泄时,那故作平静,也用以安定了自己的,就是回返到自己的世界里去逃躲,这便是,回忆。“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只有这才是这些散文背后的一字一句的骨髓。
——李长之《鲁迅批判》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百度百科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写《朝花夕拾》时心境是复杂的,就是写人物语言时也是把极盛的情感抑制住,然而,高明的读者还是能够读出平静中的褒贬爱憎。
(一)按照鲁迅先生的情感给上述七人分类。
褒:长妈妈 寿镜吾先生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贬:父亲 衍太太 陈莲河
(二)再读人物语言,体会先生心情。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师)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生)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师)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生)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知道,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师)
“读书!”(生)
现在不知道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师)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生)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师)
“去拿你的书来。”(生)
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师)
“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生)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师)
我有一种丹,”“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生)
齐读小结: 贴着人物写语言
先生写人不简单,一言一语合身份。
标点符号有妙用,一样事情两重天。
提示语里隐奥妙,言内言外细酌斟。
三言两语能传神 ,芜杂情感藏其间。
四、当堂练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鲁迅先生认识了许多人,从他们的三言两语中听出他们的身份、心理甚至性格,更从中体会出到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情感,下面,也用这些方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的语言,要求有提示语,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