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五猖会》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鲁迅写的一部散文集,全书共有十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作品虽然大多写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等等。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理解那时候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帮助。其中,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五猖会》就是其中的一篇。这些文章虽然并非为少年儿童所写,但是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步具备品读经典名著的基本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对鲁迅的作品有所接触和积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他们非常喜欢阅读鲁迅先生写的孩童时期的文学作品,但是由于作品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对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度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补充资料及引导最终达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程度。
【教学目标】
1.了解江浙一带有关庙会的一些民俗,热爱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2.让学生运用默读和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果。
3.体会童年鲁迅看“五猖会”前后情感的变化。
4.感受鲁迅父亲的形象,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运用默读和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
2.体会童年鲁迅看“五猖会”前后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鲁迅父亲的形象,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感情。
【学法教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鲁迅写《五猖会》是为了批判父亲吗?鲁迅父亲是封建大家长吗?鲁迅与父亲有着可怕的隔膜吗?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朝花夕拾-五猖会》中寻找答案。
1.回顾四次赛会的情况
2.了解“五猖会”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兴趣。
第二环节:研读文本,体会心情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22段)思考:鲁迅去看五猖会前后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要求:
(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一气呵成。
(2)学会用批注法进行阅读,画出相关的关键词或语句,将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标注在课本中。
赏析重点语句:
A.“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B.“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急急诵读时发着抖的声音比喻成深秋蟋蟀的鸣叫;形象生动的写出作者背书时紧张担心、害怕以及无助无奈的心理。
情感变化:欣喜、兴奋--忐忑、担心--沮丧、无奈-索然无味
全篇对父亲没有一句谴责的词语,却充分流露出了长辈对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学习本单元的重要阅读方法“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一气呵成,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用批注法来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果。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感受形象
1.浏览全文,找出能够体现父亲特点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或侧面描写,进行批注,反复朗读品味鲁迅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给我背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素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背后。
从“父亲允许我去看五猖会,预定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可以看出父亲的开明。
总结:作者通过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为我们展现出来父亲是一位有严厉、富有威信、思想开明的人。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子、关键的描写手法来理解人物形象特点是效果最佳的,通过赏析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从而指导自己的写作。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深悟情感
1.从上个世纪到现在有很多的读者乃至很多学者都觉得《五猖会》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是鲁迅在的批判自己这个封建教育思想大家长的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且说这个鲁迅与父亲之间存在着可怕的隔膜。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补充相关资料:
鲁迅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出生于1861年,1896年10月病逝,终年37岁。鲁迅生于1881年9月,父亲去世时,他才15岁。那有关周伯宜生病和去世的描写,我们在《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里也能看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之后呢,北洋政府就想通缉当时支持进步学生的北京文教界的人士,包括鲁迅等50多个人。因此呢,鲁迅就在外国的一些医院避难,甚至在那儿兼职做木匠,五猖会就是在避难的时候写的。
鲁迅在自己很多的文章里面都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
(1)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智铺和药店的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在我面里借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2)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3)动物界中除了生死树木太多依依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它的将来的生命去上了发展的长途。
由此看出了鲁迅对自己父亲饱含敬爱与深情。作为五猖会可能表达了对父亲的一丝嗔怪,但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批判,更多的是对往事的回忆。
2.讨论: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你是如何理解父亲这一行为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父亲让我在那时背书,是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效率,隐藏着父亲对子女望子成龙的心态。
学生结合实际,说出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总结:本文所叙之事非常简单:一次千呼万唤而来的赛会在被父亲勒令背书下变得索然无味。然而在平淡的叙述中,我们隐隐约约感受到了父亲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关爱。希望我们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珍惜当下,乐观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课本所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指导学生对亲人、朋友的特别做法多一些理解,体会亲情或友情的可贵。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必做:选取文章中最喜欢的一段话进行赏析。
选做:结合对文章的理解,给鲁迅的父亲写一封信。
拓展阅读:阅读:《朝花夕拾-无常》了解另一场迎神赛会。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设计,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提升。结合所学,通过写作讲个人的阅读心得表达出来。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板书设计】
五猖会
兴奋、欣喜-忐忑、担心-沮丧、无奈-索然无味
父亲:严厉、富有威信、思想开明
【设计意图】本节课理解作者看五猖会前后的心情变化和总结父亲的形象是教学重点,因此,将能够体现教学重点的关键词进行展示,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