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2、背诵课文。
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的机智。
2、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咱们一起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打开书本107页,一起来读主题:出示PPT“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生齐读)
2、师: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Ppt1 “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戎不取道旁李”图片
司马光7岁就急中生智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曹冲5岁上下,用巧妙的方法称得大象重量;还有遇事冷静、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推测的王戎。
二、揭题,质疑
1、师:话说梁国也有一个这样聪慧的小男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吧。
出示课题ppt(板书: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谁来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 “子”儿子。“之”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试试像课文题目这样介绍自己或同桌。(生说)
三、读文
师:读是打开文言文之美的一把金钥匙。孩子们,打开书本108页。
1、师:出示PPT自由读文,注意字音。谁会读课文了?请生读文。其他同学在心里跟着他默读。
2、读音有问题吗?(如全对,预习得真好;如出错,出错就是功臣。我教你,你教同学们)
3、师:字音清楚了,读起来就流畅了,捧书。(齐读)师评价:不错,但你们还能读得更好。
4、读文言文很讲究停顿和节奏,语速要适中,下面听老师来读一读。(师范读)节奏随出(ppt)
师:停顿时讲究声断气不断,声断情不断。同学们跟着老师读第一句,感受一下。
5、师:同桌之间互相练习一遍,注意读好节奏。
6、生齐读,师提醒注意:坐姿优美,眼看屏幕,读出节奏。
7、同学们读得很带劲儿,现在咱们来玩一个回声读的游戏:男生读括号外的字,女生读括号里的字,当回声。
8、刚刚大家读得很有味道。
四、理解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那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师:故事大体上的意思讲清楚了,但是要把这个故事真正地讲明白、讲精彩,还得理解其中一些关键地方。请看:出示ppt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从这句话讲的是谁?(板书:杨氏子)
师:杨氏子是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
(1)“甚”是“非常”的意思。“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2、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过渡: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
5、出示ppt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
(1)“诣”是什么意思?(拜访。)
(2)“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4)那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怎么样?生答:很好,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点PPT
(5)指导朗读。
过渡:父亲的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生答)
6、出示ppt为设果,果有杨梅。
(1)“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杨氏子怎么样?(生: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读一读,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谈话过渡:这么有礼貌的孩子我喜欢,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跟孩子开了个玩笑:
7、出示ppt——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理解词语“示”的意思?“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什么意思?(这里指杨梅。)
(2)师:那杨氏子是怎么回答的呢?生答(出示ppt)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4)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而现在咱们说的家禽就指鸡、鸭、鹅等)
(5)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生答)
(6)为何杨氏子不直接反驳“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要加上“未闻”二字?出示ppt比较这两句话? ①孔雀是君家禽。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①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②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8)那你们能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出示PPT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说的很清楚,很明白。
(9)那你们听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出示PPT(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板书:杨梅 杨家果),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10)当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
(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板书:孔雀 孔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五、互相交流
1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生:没有。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2、出示PPT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生答)后出示PPT(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3.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出示PPT)“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生齐读(板书:甚聪惠)
六、练讲故事
师:现在再来讲这个故事,你一定能讲得更加清楚、明白。(生如讲得不好,评有些细节你还没关注到。)
七、读文背诵
ppt师:能把故事讲得这么精彩,读已经难不倒你们了,能背吗?先给你们降低点难度,(出示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试试。
Ppt(仅出示标题)还能挑战的人站起身来,配乐背诵。(出示音乐)
八、课堂总结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希望孩子们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甚聪惠
杨氏子 杨 梅 杨家果
孔君平 孔 雀 孔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