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2 12: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春
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它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它的创作背景大致在1928到1937年期间。作者作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色调,更多的是洋溢着新鲜的格调和情绪的快乐。作为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春》在布局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春天“新”、“美”、“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诵视频、朗诵音频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研习新课。 三、反馈练习。 四、总结全文。 五、课堂拓展。 听写生字词。 1、朗读“春风图”,思考: 2、学习 “春雨图” 3、学习“迎春图” 4、研读课文第三部分——赞春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1、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脑 织 罩 静默 恼 飞 盖 沉默 恼 织 笼 静默 D. 恼 飞 飘 静默 2、“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中“安静”的含义是: 。 (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暗示了人们在雨夜的心情)) 文中的“薄烟”指是指: 。(炊烟和雨雾) 这段文字既写描写了春雨的特点又描写了春雨中的景色。春雨的特点: 。 3、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由近及远) 4、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书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须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火炉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着处。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你还能用别的比喻赞美春天吗? (1)讨论: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明确: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温柔。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了春风特有的芳香。 ③“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 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2)思考:“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归纳:①“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③“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出鸟儿迎春的欢悦。 (1)讨论:“春雨图”是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明确: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②“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绵长。 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物。 (2)讨论:“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明确: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3)讨论:春雨图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②“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1)学生轻声齐读这一段,体会感情。 (2)体会语言。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信年龄之全。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①思考: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 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板书:新、力、美) ②思考: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总括轮廓 春草图 春花图 (二)绘春 具体描绘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人迎春) (三)赞春 三个比喻 “新” “美” “力”
课后作业: 1、参照“春花图”,选取某个季节里的一个景物进行生动描绘。 2、寻找春天,仿照本文写景之法描绘家乡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