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试卷(后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一氧化碳
3.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能量的获得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的是( )
A.灯泡发光 B.摩擦生热
C.燃煤取暖 D.风力发电
4.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5.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汽油着火——用水浇灭
6.学习化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车载香水含有酒精,夏天使用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B.进入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应注意严禁烟火
C.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不得延误时间
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7.“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8.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在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 )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10.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
1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C.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1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为25 ℃,升温至60 ℃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13.(5分)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熄灭机制炭可以用水泼灭,请回答:
(1)机制炭燃烧除了温度达到着火点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__ _。
(2)机制炭常做成空心,其目的是__ __。
(3)机制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4)熄灭机制炭,可以用水泼灭,其原理是__ __。
14.(7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关系密切。
(1)选择下列物质前面的字母填空。
A.金刚石 B.氦气 C.浓硫酸
①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 __。
②可用于裁玻璃的是__ __。
③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 __。
(2)①化石燃料包括煤、__ __、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 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煤燃烧时排放的 SO2等污染物会形成酸雨。为减缓酸雨的形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 __(填字母)。
A.禁止使用煤
B.用天然气替代煤
C.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③北京冬奥会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火炬燃料,该清洁能源是__ __(填字母)。
A.潮汐能 B.地热能
C.核能 D.氢气
15.(7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常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 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
是__ 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 _。
16.(9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 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__ _。
(3)写出步骤②中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__ _,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 H2的混合气体)。
(4)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 __。
(5)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 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6)从环保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 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
17.(10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仪器a的名称是__ __。实验室可用__ _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 _(任写一点,下同)。目前要实现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_ _。
18.(18分)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按如图一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 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 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 __,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装有白磷的试管顶部的气球的体积变化情况为__ 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 __后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 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这是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Na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该反应是__ 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而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 __。
四、计算题(共8分)
19.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CaO)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CaO2CaSO4。
(1)煤直接燃烧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酸雨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吨,则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 C )
2.( A )
3.( C )
4.( B )
5.( D )
6.( C )
7.( B )
8.( C )
9.( B )
10.( D )
11.( D )
12.( C )
13.
(1)机制炭燃烧除了温度达到着火点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__与氧气充分接触__。
(2)机制炭常做成空心,其目的是_增大机制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机制炭的燃烧__。
(3)机制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CO2__。
(4)熄灭机制炭,可以用水泼灭,其原理是__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
14.
(1)选择下列物质前面的字母填空。
A.金刚石 B.氦气 C.浓硫酸
①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C__。
②可用于裁玻璃的是__A__。
③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B__。
(2)①化石燃料包括煤、__石油__、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混合物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煤燃烧时排放的 SO2等污染物会形成酸雨。为减缓酸雨的形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BC__(填字母)。
A.禁止使用煤
B.用天然气替代煤
C.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③北京冬奥会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火炬燃料,该清洁能源是__D__(填字母)。
A.潮汐能 B.地热能
C.核能 D.氢气
15.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常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煤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2CO+O2_2CO2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CH4+2O2_CO2+2H2O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__。
16.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__SO3__。
(3)写出步骤②中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__C+H2OCO+H2__,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 H2的混合气体)。
(4)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2CH3OH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化合反应__。
(5)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一氧化碳、氢气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6)从环保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避免了直接燃烧煤带来的环境问题,提高了煤的利用率__。
17.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Zn+H2SO4===ZnSO4+H2↑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铁架台__。实验室可用__排水(或向下排空气)__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热值高(或燃烧产物无污染等)__(任写一点,下同)。目前要实现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_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廉价的贮氢材料)__。
18.
(1)按如图一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可燃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不污染空气,更环保__,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装有白磷的试管顶部的气球的体积变化情况为__先变鼓后变瘪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擦干__后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氧气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这是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Na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2O2+2H2O===4NaOH+O2↑__,该反应是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而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滴水过多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__。
19.(1)煤直接燃烧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酸雨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吨,则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解:设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SO2+O2+2CaO2CaSO4
128 112
x 70 t×80%
= x=64 t
答:理论上最大可吸收二氧化硫6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