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题大家都来学化学(有答案)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测试题大家都来学化学(有答案)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2 15: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化学对中华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图工艺的主要过程不含化学变化的是(D)
A.冶铜铸车 B.烧制陶器
C.用粮食酿醋 D.晒制井盐
3.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结论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eq \o(\s\up7(),\s\do5(A  )) eq \o(\s\up7(),\s\do5(B ))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
5.下列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分的是( )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水和澄清石灰水 D.蔗糖和食盐
6.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归纳法 在实验室中要遵循节约药品原则,因此用剩的药品要放入原试剂瓶
C 推理法 产生气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分类法 可加热仪器:烧杯、集气瓶、试管
7.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8.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试管外壁上的水没有擦干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加热时没有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⑤没有对试管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9.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的相对含量。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9分)
10.(4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包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厨房里的色拉油常用__ __(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白糖__ __口瓶盛装。
(2)若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 __。
(3)向锅内倒油时,要将油瓶盖__ __。
11.(3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可选用的仪器是__ ____。(填字母,下同)
(2)欲给100 mL水进行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 __。
(3)如果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 __。
A.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用湿抹布盖灭
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D.逃跑
12.(4分)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降雨的主要物质。碘化银的有关描述如下:
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 ℃,沸点为1 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碘和银;⑥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1)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 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 __。
(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 __。
(4)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 __。
13.(3分)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错误。现有下列数据,用对应的字母填空。
A.45°  B.90°  C.  D.  E.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__ __处。
(2)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 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 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14.(7分)健康、能源、环境、粮食等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将下列做法中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填写在横线上(填序号)。
A.健康问题 B.能源问题
C.环境问题 D.粮食问题
①研制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__ __;
②开发不产生废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品:__ __;
③高效、无毒的化肥的合成:__ __;
④用生物细菌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作燃料:__ __。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说说下列物质的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①铁做成铁锅:__ __;
②钨作灯泡中的灯丝:__ __;
③天然气作燃料:__ __。
15.(4分)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__ 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__ _g。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 __mL;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__ _(填“大于”或“小于”)44 mL。
16.(4分)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1)A中的错误:__直接加热烧杯内的液体__;
改正:__ __。
(2)B中的错误:__把块状固体直接扔进竖直的试管中__;
改正:__ __。
(3)C中的错误:__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__;
改正:__ __。
(4)D中的错误:__试管口向上倾斜__;
改正:__ _。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17.(9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小红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看到“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她认为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为此她展开了探究活动。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 _ _。
【提出问题】__ ?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__ __。
【收集证据】小红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一:观察蜡烛燃烧实验步骤和现象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__ __;b.手摸烧杯外壁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翻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 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 __,蜡烛燃烧为__ __变化。
实验二:观察家里的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热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灯泡发光发热是__ __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__ __正确。
18.(4分)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做出猜想】你的猜想是:__ __。
(2)【活动过程与记录】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 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假设以上情况中试管不会破裂)。
第①种情况 第②种情况 第③种情况
所需时间 87 s 54 s 25 s
结论 __ __
(3)【问题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的原因__ __。
②以上探究还有其他方法,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现象:__ __。
答案:
第一章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1.(C)
2.(D)
3.(B)
4.(D)
5.(C)
6.(C)
7.(C)
8.(C)
9.(D)
10.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包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厨房里的色拉油常用__细__(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白糖__广__口瓶盛装。
(2)若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倾倒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
(3)向锅内倒油时,要将油瓶盖__倒放在桌面上__。
11.
(1)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可选用的仪器是__G____。(填字母,下同)
(2)欲给100 mL水进行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ACFHI__。
(3)如果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B__。
A.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用湿抹布盖灭
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 D.逃跑
12.
(1)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①③④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②__。
(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⑤__。
(4)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⑥⑦__。
13.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__D__处。
(2)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D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A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14.
①研制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品:__A__;
②开发不产生废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品:__C__;
③高效、无毒的化肥的合成:__D__;
④用生物细菌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作燃料:__B__。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说说下列物质的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①铁做成铁锅:__导热性__;
②钨作灯泡中的灯丝:__导电性和熔点高__;
③天然气作燃料:__可燃性__。
15.
(1)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__7.4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__2.6__g。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42.0__mL;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__小于__(填“大于”或“小于”)44 mL。
16.
(1)A中的错误:__直接加热烧杯内的液体__;
改正:__烧杯底应垫上陶土网加热__。
(2)B中的错误:__把块状固体直接扔进竖直的试管中__;
改正:__试管横放,块状固体置于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来,使固体滑入试管底部__。
(3)C中的错误:__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__;
改正:__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的正上方__。
(4)D中的错误:__试管口向上倾斜__;
改正:__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__。
17.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有新物质生成__。
【提出问题】__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__?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__不都是化学变化__。
【收集证据】小红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一:观察蜡烛燃烧实验步骤和现象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__烧杯内壁出现水雾__;b.手摸烧杯外壁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翻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水和二氧化碳__,蜡烛燃烧为__化学__变化。
实验二:观察家里的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热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灯泡发光发热是__物理__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__二__正确。
18.(4分)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做出猜想】你的猜想是:__用外焰加热__。
(2)【活动过程与记录】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 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假设以上情况中试管不会破裂)。
第①种情况 第②种情况 第③种情况
所需时间 87 s 54 s 25 s
结论 __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__
(3)【问题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的原因__对比实验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__。
②以上探究还有其他方法,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现象:__可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约2秒钟后取出,观察到与外焰接触处的火柴梗已经烧焦,而焰心处无明显变化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