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春节的画面,老师问:听着这喜庆的音乐,看着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请你大声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节日?(春节)
2、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请你回忆一下,春节期间,你都喜欢或做过哪些事情呢?生:放鞭炮,放烟火,包饺子。生:看春节联欢晚会。生:逛庙会。生:贴春联。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3、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感受北京春节独特的民风民俗。
4、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作者写了北京的春节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课本上标注一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师生正音。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翡翠 杂拌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彩排 鞭炮 寺院 彩 绘麦芽糖 逛庙会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 夜不绝 万不 得已娴熟技能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2)交流汇报:作者老舍先生写了北京的春节哪些重要的日子?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 十五——正月十九
三、研读赏析,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
1、想一想,按照老规矩 ,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具体有哪些风俗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把它填写在表 格里,准备汇报 。
2、班内交流汇报: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每个小组由组长向大家汇报,每个小组汇报 一个。(出示课件:表格)师:按照老规矩,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课文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在老舍先生提到的这么多日子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腊八、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大屏幕出示要求)请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读给同伴听。
4、生自由感情朗读,体味。
5、全班交流体会感受。交流重点:A、腊八腊八 粥: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比喻的生动,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以及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腊八蒜:体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指导学生读“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出让我们垂涎三尺的浓浓的年味。B、除夕 真热闹1、学生通过句子体会除夕的热闹喜庆,了解守岁。学生通过读,交流对除夕 的感受(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学生从“万不得已、必定”中理解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团圆 的重 视。知道中国人 除夕夜守岁有两重含义 :年纪大的人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2、体味除夕的热闹。(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 没有什么人睡觉 ,都要守岁。”集体朗读,把这万家团圆的热闹气氛朗读出来。过渡: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谁来介绍?C、正月初一(课件出示原文):体会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截然不同,感受人们的悠闲、快乐。D、元宵节
1、看元宵节花灯展,体会元宵节的红火美丽。学生交流,通过具体句子及词语体会灯的数量多,种类多,饱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以及元宵节的美好快乐。2、感情朗读,进一步体味元宵节的红火美丽。(课件出示原文)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 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男女比赛读,评价)
四、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1、过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印象最深刻的四个日子:腊八、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同学们为什么对这四部分印象特别深刻呢?(生交流)这四部分作者写得特别详细,其它部分写得比较简略。
2、那么,通过老舍先生的描述,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祥和的节日。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出示课件)
3、小结: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五、拓展
同学们刚才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老舍先生的这篇课文编成同学们喜欢的童谣。(出示童谣)老北京,过春节,腊八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熬。腊八蒜,色味美。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贴联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师生拍手读
六、布置作业
回想我们过春节的情形,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按照时间的顺序,注意详略得当,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春节。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