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测试题(后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F-19 Na-23 P-3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作燃料
B.实验室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C.通常状况下,氧气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跟任何物质反应
2.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目前最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知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5 C.0 D.-5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KMnO4制O2
C.验证O2已集满 D.硫在O2中燃烧
4.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B.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C.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D.镁——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粉末——化合反应
5.加热一定量 KClO3和 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时,反应过程中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a%)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
A. B.
C. D.
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S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H2O——2个水分子
C.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D.F——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利用了木柴的着火点比煤块的着火点低
B.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目的是形成隔离带
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D.用扇子扇燃烧的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8.N(NO2)3是科学家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NO2)3是由氮、氧元素组成
B.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C.N(NO2)3中总共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9.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发现a、b中均无明显现象;实验过程②:停止通氮气,改通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发现只有b中硫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该装置还缺少对尾气的处理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氮气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实验过程②的现象只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4分)
10.(4分)(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钾原子__ __;
②4个氮分子__ __;
③钠离子__ __;
④标出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 __;
⑤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 __;
⑥既可作为消毒剂,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液体试剂__ __。
(2)①3Cu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__ __;
②SO2中的“2”表示__ __。
11.(2分)把下列物质中符合题目要求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氧气;②空气;③四氧化三铁;④二氧化硫;
⑤硫;⑥五氧化二磷;⑦木炭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是__ __。
(2)是黑色固体的是__ __。
(3)是白色固体的是__ __。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纯净物是__ __。
12.(4分)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__ __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
因: 。
(3)同寝室的同学从睡梦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__ __(填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③立即跳楼逃生 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 。
13.(4分)如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是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__ 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 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 __不同,将氧气和氮气分离。
(3)用__ __可以区分空气、“工业液氧”的气体和二氧化碳。
14.(4分)请阅读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Na2CO3、KClO3这类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盐,若将金属阳离子替换为氢离子,则为酸。例:Na2CO3→H2CO3。
②在盐的定义中,可以根据阳离子确定盐的名称。例:Na2CO3又称之为钠盐。
(1)KClO3对应的酸为__ _,Na2SO4对应的酸为__ __。
(2)HClO也是一种酸,其对应的钙盐为__ __。
(3)KMnO4和NH4MnO4含有相同的原子团,则NH4MnO4读作__ __。
15.(6分)A~H八种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 _、B__ __、D__ __、E__ _。
(2)写出反应①③的文字表达式:
①__ __;
③__ 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16.(6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Ⅰ__ __,Ⅱ__ 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__ __(填字母)。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 __(填序号)。
①观察导管口冒出的气泡
②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③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④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若用E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 _(填“a”或“b”)端通入。
17.(7分)如图1是有关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__ 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 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 __(填“高”或“低”)。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__ __;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__ __。
【拓展】将实验三改成在图2甲所示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乙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 __,由此得到的结论
是__ __。
四、计算题(5分)
18.某牙膏的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
【摩擦剂】碳酸钙
【氟含量】0.10%
【净含量】100 g
(1)组成单氟磷酸钠的元素种类有__ __种。
(2)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4)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3)一支新买的该牙膏的净含量为100 g,氟含量为0.10%,则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是
(4)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是
答案:
第三章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1.(C)
2.(B)
3.(A)
4.(B)
5. (A)
6.(B)
7.(C)
8.(A)
9.(D)
10.
①3个钾原子__3K__;
②4个氮分子__4N2__;
③钠离子__Na+__;
④标出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Na2_O4__;
⑤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CaO__;
⑥既可作为消毒剂,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液体试剂__H2O2__。
(2)①3Cu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__3__;
②SO2中的“2”表示__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__。
11.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是__①②__。
(2)是黑色固体的是__③⑦__。
(3)是白色固体的是__⑥__。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纯净物是__①__。
12.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__可燃__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打开房门,增加了室内空气的流通,增加了氧气的含量,使燃烧更旺__。
(3)同寝室的同学从睡梦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__①②__(填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③立即跳楼逃生 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__。
13.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沸点__不同,将氧气和氮气分离。
(3)用__燃着的木条__可以区分空气、“工业液氧”的气体和二氧化碳。
14.
(1)KClO3对应的酸为__HClO3__,Na2SO4对应的酸为__H2SO4__。
(2)HClO也是一种酸,其对应的钙盐为__Ca(ClO)2__。
(3)KMnO4和NH4MnO4含有相同的原子团,则NH4MnO4读作__高锰酸铵__。
15.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KMnO4__、B__MnO2__、D__O2__、E__H2O2__。
(2)写出反应①③的文字表达式:
①__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_;
③__碳+氧气二氧化碳__。
16.
(1)写出仪器名称:Ⅰ__长颈漏斗__,Ⅱ__锥形瓶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__C__(填字母)。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3)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③①②④__(填序号)。
(4)若用E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b__(填“a”或“b”)端通入。
17.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__可燃物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乒乓球碎片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低__(填“高”或“低”)。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__烧杯__;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__氧气__。
【拓展】将实验三改成在图2甲所示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乙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16%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当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有些可燃物可能不燃烧__。
18.
(1)组成单氟磷酸钠的元素种类有__4__种。
(2)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4)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解:(1)组成单氟磷酸钠的元素为钠、磷、氧、氟元素,种类为4种。
(2)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13.2%。
(3)一支新买的该牙膏的净含量为100 g,氟含量为0.10%,则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是100 g×0.10%=0.1 g。
(4)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是
0.1 g÷(×100%)≈0.76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