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2 19: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2.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资料: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 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 ,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走进作者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创作背景: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潮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风雷:革命风暴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究:终究,毕竟
·哀:痛惜之情和爱国之心
诗意理解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奉劝,表现了诗人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对革命的信心。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种格局。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诗意: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荡涤旧势力决心和抱负,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习生字
补充资料
八股科举制
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明清时“科举”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极大地制约了丰富内容的出现。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
赏析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比喻
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
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诗文赏析
自由读,比较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达方法:创景抒情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