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2-2023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随州)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人餐厅实行机器人全套餐饮服务,并首次实现了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下列哪项特征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 )
A.按照设定程序规律性地运动
B.接收指令,并作出准确的应答
C.生长和繁殖
D.自主学习、存储、升级迭代
2.(2023 湖北)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3.(2023 宜昌)与“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2023 十堰)“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2023 十堰)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6.(2023 荆州)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7.(2023 荆州)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我们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与和谐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B.倡导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退耕还林还湖
8.(2023 孝感)“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下列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绿色出行 B.垃圾分类 C.植树造林 D.乱砍滥伐
9.(2022 荆门)“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B.杂交水稻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杂交水稻虽然高产,但仍然要治虫,是因为水稻和害虫间存在竞争
D.稻田要人工除草,是因为该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10.(2022 荆州)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荆州城的护城河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昆虫→青蛙→蛇”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一个鱼池中的全部鲫鱼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1.(2022 恩施州)如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C与生物E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有毒物质在C体内积累最多
C.图中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
D.该食物网不完整,还需添加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12.(2019 咸宁)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为刺
B.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D.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13.(2022 荆州)“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C.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D.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
14.(2022 随州)下列诗句及俗语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2022 宜昌)宜昌市通过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绿化面积更大,空气更清新,景色更美、这体现了生物( )
A.能适应环境 B.能影响环境 C.能生长 D.能呼吸
16.(2022 襄阳)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 B.捕食 C.互利合作 D.竞争
17.(2022 湖北)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的持续推进,长江流域鱼类的数量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这个现象说明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8.(2022 十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接窜向云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百草园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蝉→草→云雀”是一条食物链
C.云雀和草的结构层次相同
D.蝉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19.(2022 襄阳)小敏做家务劳动时,发现了一盒过期药品。在投放垃圾时,她应该将过期药品投入到有“_____”标识的垃圾桶中。( )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它垃圾
20.(2022 湖北)现在很多果农在果林中放养鸡,这种生态发展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图是果园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树、草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主要成分
B.鸡和食草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
C.鸡粪被细菌、真菌分解,可为果树提供无机物和能量,收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D.果园鸡增重快、饲料投喂少,成本低,该发展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1.(2022 荆州)“惊蛰雷鸣,谷米成堆”。该农谚说明在惊蛰时期,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2.(2022 咸宁)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生物兴趣小组对某湿地公园开展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有很多生物。如:菹草(一种沉水植物)、芦苇、水杉、水蚤、小虾、小鱼等。
(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 (写一点)。
(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请写出与此相关的食物链: 。
(3)小林同学认为,含洗洁精、洗手液等洗涤用品的生活污水可能对湿地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他通过查资料发现,许多沉水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例如菹草。为了探究洗洁精是否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菹草是否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次/分钟)
A组 大小、发育状况相近的水蚤,每组10只 清水100毫升 观察、记录每只水蚤的心率,并计算每组平均值 198
B组 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54
C组 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76
请分析回答:
①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 。
③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
④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是: (写一点)。
四.解答题(共6小题)
23.(2023 黄石)近年来,黄石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打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磁湖湿地公园。公园里有莲、水草等植物;有鱼、水鸟等动物;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 叫做生态系统。根据该定义判断,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请结合如图分析,甲是 ,乙是 ,丙是 。
(3)分析文中划线部分内容,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水草→鱼
B.水草→鱼→水鸟
C.鱼→水鸟→水草
D.鱼→水鸟→细菌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 ,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4.(2023 宜昌)宜昌“口袋公园”的打造让居民在家门口也有了“诗和远方”。小莉一家到小区的口袋公园游玩,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
(1)图1是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图所示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之一是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细菌、真菌分解,之后被植物吸收利用,说明分解者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的 。
(2)园内有很多种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和种植单一植物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增强。
(3)绿化区有很多植物是移栽的,移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多选):A.去掉植物部分枝叶 B.傍晚阳光弱时移栽 C.需带土移栽 D.移栽后大量施肥;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 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
(4)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 作用;该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CO2),她查询了相关资料,知道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图2),该图 (填序号)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
(5)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这样做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选择其中之一作答);口袋公园的打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你有哪些“低碳”行为? 。
25.(2023 荆州)近几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荆州多地推广了“稻虾共作”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小龙虾。此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还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稻田里的所有生物 (选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水稻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 ,增加降水。
(4)小龙虾粪便中的有机物,需要被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利用,其中的水和 被水稻的根吸收,供植物利用。
(5)水稻黄矮病又称黄叶病,由水稻黄矮病毒引起。病毒结构简单,其区别于其它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 。
26.(2023 孝感)央视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讲述了一条小溪在去往大海的路上,与无数生命相遇。以下为纪录片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1:蜗牛啃食海芋的叶片,饱餐之后,却落入蟾蜍口中。看似无关的三个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联系。
资料2:盛开的禾雀花,吸引了一只倭花鼠,禾雀花的花瓣卷拢在一起,花蜜藏在花朵深处,倭花鼠想要得到花蜜,不得不探身进入花朵深处,沾上一身花粉。
资料3:每棵树都是一个高效的24小时工作的水泵。树根不停的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再由叶片蒸发到天空。
资料4:为了减重,鸟儿舍弃了牙齿,舍弃了膀胱……大自然的规则永恒而公平,鸟儿的牺牲换来了飞翔能力。
(1)这条溪流中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 。
(2)资料1中三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为: 。
(3)资料2中禾雀花的主要结构是 ,禾雀花经过 形成果实和种子。
(4)资料3中树根从土壤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片的 (填生理活动)散失到环境中。
(5)资料4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 。
(6)从生物分类的角度分析,以上资料中的蟾蜍、倭花鼠、鸟与蜗牛不同,前三者都属于 动物。
27.(2022 恩施州)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近期播出“城市污水变身记”,记录了杭州市利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千万吨级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过去杭州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青山湖严重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方案综合解决了水污染问题,恢复了青山湖区的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 ,并沿着 单向流动。
(2)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破坏了青山湖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限。
(3)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 。
28.(2022 宜昌)2022年6月5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分析回答问题。
(1)发射塔架旁有一棵榆树,很多人亲切地称它为“树坚强”。在发射塔架还未建成时就已栽下了这棵树,这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树坚强”有 (答一条)等特点适应这样的环境。请再举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
(2)“树坚强”经历了一次次火箭升空尾焰高温带来的生死“烤”验,人们总以为它会枯死,但来年春天它又萌发出新芽,长出新叶,这时和其它环境中的树木相比,“树坚强”必须降低图1中的 作用,才有利于它的生存;“树坚强”对陷入挫折、困境一时中的你有哪些启发? 。
(3)“碳中和”正渐渐深入人心。某同学认为“碳中和”可通过图1中的某一生理活动来促进,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进行探究:先将此装置放到阴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 装置内的氧气含量高,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4)为实现“碳中和”,我国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角色;请写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5)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这一原理的表达式是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促进“碳中和”,请从这一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提出具体要求: 。(答一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随州)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人餐厅实行机器人全套餐饮服务,并首次实现了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下列哪项特征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 )
A.按照设定程序规律性地运动
B.接收指令,并作出准确的应答
C.生长和繁殖
D.自主学习、存储、升级迭代
【解答】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是生物,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能生长和生殖。
故选:C。
2.(2023 湖北)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解答】解:AB.分析图示可知,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丙(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因此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序号①代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②代表呼吸作用,A正确,B错误。
CD.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的生物种类数量最多,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CD正确。
故选:B。
3.(2023 宜昌)与“植物的向光性”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解答】解: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体现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不符合题意。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的生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3 十堰)“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解答】解:A、该稻虾田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粪便等分解为无机物返还到无极环境中供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正确;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自动调节能力减弱,C错误;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D正确。
故选:C。
5.(2023 十堰)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解答】解:A、骆驼刺根系发达,是为了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是环境(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蚯蚓能疏松土壤,体现了蚯蚓影响了土壤的结构,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故选:D。
6.(2023 荆州)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解答】解: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C符合题意。
D、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 荆州)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我们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与和谐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B.倡导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退耕还林还湖
【解答】解:A、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增加树木的砍伐,不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B、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C、垃圾分类处理,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D、退耕还林还湖,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故选:A。
8.(2023 孝感)“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下列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绿色出行 B.垃圾分类 C.植树造林 D.乱砍滥伐
【解答】解:A、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利于发展低碳经济,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利于发展低碳经济,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所以植树造林利于发展低碳经济,C不符合题意。
D、乱砍滥伐会破坏植被,导致能进行光合作用降低温室效应的绿色植物减少,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2 荆门)“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B.杂交水稻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杂交水稻虽然高产,但仍然要治虫,是因为水稻和害虫间存在竞争
D.稻田要人工除草,是因为该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A、阳光、空气和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误。
B、杂交水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
C、水稻和害虫间存在的是捕食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C错误。
D、稻田要人工除草,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D错误。
故选:B。
10.(2022 荆州)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荆州城的护城河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昆虫→青蛙→蛇”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一个鱼池中的全部鲫鱼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A错误。
B、荆州城的护城河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B正确。
C、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昆虫→青蛙→蛇”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食物链,C错误。
D、一个鱼池中的全部鲫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其他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11.(2022 恩施州)如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C与生物E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有毒物质在C体内积累最多
C.图中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
D.该食物网不完整,还需添加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解答】解:A、生物C捕食生物E,生物E和生物C又都以生物B为食,所以生物E和生物C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A错误。
B、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图中食物链有:A→B→C,A→B→E→C,A→D→B→C,A→D→B→E→C,共4条。B错误。
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A是生产者,B、C、D、E都是消费者。C正确。
D、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由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所以食物网也是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12.(2019 咸宁)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为刺
B.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D.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解答】解:A、仙人掌的叶变为刺,减少水分的蒸发,是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提高了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竹枝)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
D、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2 荆州)“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C.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D.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
【解答】解: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降低温室效应。
C、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D、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故选:D。
14.(2022 随州)下列诗句及俗语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答】解:A、“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描述的是阳光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C、“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无机盐对生物的影响。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故选:B。
15.(2022 宜昌)宜昌市通过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绿化面积更大,空气更清新,景色更美、这体现了生物( )
A.能适应环境 B.能影响环境 C.能生长 D.能呼吸
【解答】解: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绿化的植物使空气更清新,景色更美、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故选:B。
16.(2022 襄阳)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 B.捕食 C.互利合作 D.竞争
【解答】解:杂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因此杂草与豆苗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故选:D。
17.(2022 湖北)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的持续推进,长江流域鱼类的数量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这个现象说明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解答】解: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使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的持续推进,长江流域鱼类的数量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这个现象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
18.(2022 十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接窜向云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百草园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蝉→草→云雀”是一条食物链
C.云雀和草的结构层次相同
D.蝉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解:A、百草园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正确。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蝉→草→云雀”不是一条食物链,错误。
C、云雀属于动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草属于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错误。
D、蝉的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错误。
故选:A。
19.(2022 襄阳)小敏做家务劳动时,发现了一盒过期药品。在投放垃圾时,她应该将过期药品投入到有“_____”标识的垃圾桶中。( )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它垃圾
【解答】解:过期药品属于有毒、有害垃圾,故应投入贴有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收集箱。
故选:A。
20.(2022 湖北)现在很多果农在果林中放养鸡,这种生态发展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图是果园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树、草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主要成分
B.鸡和食草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
C.鸡粪被细菌、真菌分解,可为果树提供无机物和能量,收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D.果园鸡增重快、饲料投喂少,成本低,该发展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解答】解: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果树、草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主要成分,A正确。
B、鸡以食草昆虫为食,鸡和食草昆虫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草昆虫以果树、草为食,鸡同样也以果树、草为食,所以鸡和食草昆虫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B正确。
C、鸡粪被细菌、真菌分解,可为果树提供无机物,不能为果树提供能量,C错误。
D、果园鸡增重快、饲料投喂少,成本低,该发展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1.(2022 荆州)“惊蛰雷鸣,谷米成堆”。该农谚说明在惊蛰时期,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水分 。
【解答】解:农谚“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常出现春旱现象,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因此说明此时主要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故答案为:水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2.(2022 咸宁)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生物兴趣小组对某湿地公园开展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有很多生物。如:菹草(一种沉水植物)、芦苇、水杉、水蚤、小虾、小鱼等。
(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 温度(阳光、水分、空气等) (写一点)。
(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请写出与此相关的食物链: 菹草→小虾→小鱼 。
(3)小林同学认为,含洗洁精、洗手液等洗涤用品的生活污水可能对湿地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他通过查资料发现,许多沉水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例如菹草。为了探究洗洁精是否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菹草是否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次/分钟)
A组 大小、发育状况相近的水蚤,每组10只 清水100毫升 观察、记录每只水蚤的心率,并计算每组平均值 198
B组 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54
C组 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76
请分析回答:
①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洗洁精 。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
③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 。
④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环境影响生物 。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是: 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其它正确即可) (写一点)。
【解答】解:(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
(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根据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这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菹草→小虾→小鱼。
(3)①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洗洁精不同,探究的是洗洁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B组和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菹草浸泡,探究的是菹草能否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减少有生病的水蚤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③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根据表格中水蚤心率的数据的比较,小林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
④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通过该实验我感觉到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避免这些液体的使用对其它生物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1)温度(阳光、水分、空气等写一点即可)。
(2)菹草→小虾→小鱼。
(3)①洗洁精;②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③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④环境影响生物;⑤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其它正确也可)。
四.解答题(共6小题)
23.(2023 黄石)近年来,黄石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打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磁湖湿地公园。公园里有莲、水草等植物;有鱼、水鸟等动物;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环境 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 统一整体 叫做生态系统。根据该定义判断,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请结合如图分析,甲是 生产者 ,乙是 消费者 ,丙是 分解者 。
(3)分析文中划线部分内容,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B 。
A.阳光→水草→鱼
B.水草→鱼→水鸟
C.鱼→水鸟→水草
D.鱼→水鸟→细菌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能量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 积累(不断积累) ,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由图可知,甲吸收二氧化碳,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乙释放二氧化碳,且以甲为食,是消费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且丙能产生水、无机盐等无机物,所以丙是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的分解者。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可见只有“水草→鱼→水鸟”符合书写要求,即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B。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己。
故答案为:(1)环境;统一整体;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B;
(4)能量;积累(不断积累)。
24.(2023 宜昌)宜昌“口袋公园”的打造让居民在家门口也有了“诗和远方”。小莉一家到小区的口袋公园游玩,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
(1)图1是小莉绘制的口袋公园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图所示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之一是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 太阳能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细菌、真菌分解,之后被植物吸收利用,说明分解者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2)园内有很多种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植物→昆虫→小型鸟类 ;和种植单一植物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增强。
(3)绿化区有很多植物是移栽的,移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ABC (多选):A.去掉植物部分枝叶 B.傍晚阳光弱时移栽 C.需带土移栽 D.移栽后大量施肥;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 导管 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
(4)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 光合 作用;该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CO2),她查询了相关资料,知道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图2),该图 ② (填序号)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
(5)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这样做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绿化区的植物争夺阳光、空气、水分、无机盐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 (选择其中之一作答);口袋公园的打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你有哪些“低碳”行为? 绿色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交车出行;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纸张等 。
【解答】解:(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它能提高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光(阳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图1所示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之一是缺少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分解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细菌、真菌分解,之后被植物吸收利用,说明分解者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园内有很多种植物、昆虫、蚯蚓和小型鸟类等生物,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昆虫→小型鸟类。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所以和种植单一植物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3)绿化区有很多植物是移栽的,移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A去掉植物部分枝叶、B傍晚阳光弱时移栽和C需带土移栽。因为通过这些措施能够降低移栽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其成活率。移栽后不能大量施肥,否则会造成“烧苗”。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后,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散失的。
(4)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植物在开花结果期,茎叶会生长旺盛,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图2),该图②表示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②中的叶肉细胞可能处于黑暗条件下。
(5)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绿化区的植物争夺阳光、空气、水分、无机盐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口袋公园的打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应有的“低碳”行为有:绿色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交车出行;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纸张等。
故答案为:(1)太阳能;物质循环
(2)植物→昆虫→小型鸟类;自动调节
(3)ABC;导管
(4)②;工人师傅常给绿化区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绿化区的植物争夺阳光、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5)绿色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交车出行;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纸张等(有的刚移栽的树木挂有“吊瓶”,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
25.(2023 荆州)近几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荆州多地推广了“稻虾共作”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小龙虾。此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还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节肢 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稻田里的所有生物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水稻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 湿度 ,增加降水。
(4)小龙虾粪便中的有机物,需要被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利用,其中的水和 无机盐 被水稻的根吸收,供植物利用。
(5)水稻黄矮病又称黄叶病,由水稻黄矮病毒引起。病毒结构简单,其区别于其它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 细胞结构 。
【解答】解:(1)虾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稻田里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水稻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4)小龙虾粪便中的有机物,被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被水稻的根吸收,供植物利用。
(5)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因此,其区别于其它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故答案为:(1)节肢;
(2)不能;
(3)湿度;
(4)无机盐;
(5)细胞结构。
26.(2023 孝感)央视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讲述了一条小溪在去往大海的路上,与无数生命相遇。以下为纪录片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1:蜗牛啃食海芋的叶片,饱餐之后,却落入蟾蜍口中。看似无关的三个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联系。
资料2:盛开的禾雀花,吸引了一只倭花鼠,禾雀花的花瓣卷拢在一起,花蜜藏在花朵深处,倭花鼠想要得到花蜜,不得不探身进入花朵深处,沾上一身花粉。
资料3:每棵树都是一个高效的24小时工作的水泵。树根不停的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再由叶片蒸发到天空。
资料4:为了减重,鸟儿舍弃了牙齿,舍弃了膀胱……大自然的规则永恒而公平,鸟儿的牺牲换来了飞翔能力。
(1)这条溪流中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 生态系统 。
(2)资料1中三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为: 海芋→蜗牛→蟾蜍 。
(3)资料2中禾雀花的主要结构是 雌蕊和雄蕊(花蕊) ,禾雀花经过 传粉和受精 形成果实和种子。
(4)资料3中树根从土壤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成熟区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片的 蒸腾作用 (填生理活动)散失到环境中。
(5)资料4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胸肌发达;有喙无齿(没有牙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任答一点均可) 。
(6)从生物分类的角度分析,以上资料中的蟾蜍、倭花鼠、鸟与蜗牛不同,前三者都属于 脊椎 动物。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因此这条溪流中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蜗牛啃食海芋的叶片,饱餐之后,却落入蟾蜍口中,故资料1中三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为:海芋→蜗牛→蟾蜍。
(3)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雌蕊和雄蕊),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构成;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构成。一朵花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4)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参与植物体的构成,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5)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胸肌发达;有喙无齿(没有牙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等。
(6)蟾蜍、倭花鼠、鸟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蜗牛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
(2)海芋→蜗牛→蟾蜍
(3)雌蕊和雄蕊(花蕊);传粉和受精
(4)成熟区(根毛区);蒸腾作用
(5)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胸肌发达;有喙无齿(没有牙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任答一点均可)。
(6)脊椎
27.(2022 恩施州)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近期播出“城市污水变身记”,记录了杭州市利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千万吨级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过去杭州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青山湖严重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方案综合解决了水污染问题,恢复了青山湖区的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 太阳能 ,并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 单向流动。
(2)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破坏了青山湖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能力有限。
(3)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 化学物质中毒 。
【解答】解:(1)生态系统自动能量最初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但这种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3)饮水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国计民生问题,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化学物质中毒。
故答案为:(1)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2)自我调节
(3)化学物质中毒
28.(2022 宜昌)2022年6月5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分析回答问题。
(1)发射塔架旁有一棵榆树,很多人亲切地称它为“树坚强”。在发射塔架还未建成时就已栽下了这棵树,这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树坚强”有 根系发达 (答一条)等特点适应这样的环境。请再举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
(2)“树坚强”经历了一次次火箭升空尾焰高温带来的生死“烤”验,人们总以为它会枯死,但来年春天它又萌发出新芽,长出新叶,这时和其它环境中的树木相比,“树坚强”必须降低图1中的 C蒸腾 作用,才有利于它的生存;“树坚强”对陷入挫折、困境一时中的你有哪些启发? 处于困境时,可以安慰自己像“树坚强”一样,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获得重生 。
(3)“碳中和”正渐渐深入人心。某同学认为“碳中和”可通过图1中的某一生理活动来促进,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进行探究:先将此装置放到阴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 乙 装置内的氧气含量高,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
(4)为实现“碳中和”,我国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生产者 角色;请写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树→害虫→鸟 。
(5)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这一原理的表达式是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促进“碳中和”,请从这一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提出具体要求: 低碳出行 。(答一条)
【解答】解:(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如为适应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树坚强”有发达的根系、发达的输导组织等;为适应干旱的沙漠生活,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为适应寒冷海域中的生活,海豹皮下脂肪很厚等。
(2)“树坚强”经历了一次次火箭升空尾焰高温带来的生死“烤”验,人们总以为它会枯死,但来年春天它又萌发出新芽,长出新叶,这时和其它环境中的树木相比,“树坚强”必须降低图1中的C蒸腾作用,才有利于它的生存。“树坚强”给我们的启示是:陷入挫折、困境时,可以安慰自己像“树坚强”一样,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获得重生。
(3)图2中的甲装置放了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跟乙装置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我们探究的问题应该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叫做食物链。森林中的食物链有很多,如:树→害虫→鸟。
(5)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促进“碳中和”,在日常行为中我们要:低碳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等。
故答案为:
(1)根系发达;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2)C蒸腾;处于困境时,可以安慰自己像“树坚强”一样,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获得重生。
(3)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4)生产者;树→害虫→鸟。
(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