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2022-2023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word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5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2022-2023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word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03 11: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5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2022-2023年湖北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3 黄石)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B.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3条
C.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父亲
D.女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
2.(2023 宜昌)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可靠的基石。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
A.A器官是睾丸,只能产生精子
B.B细胞是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在输卵管
C.B细胞移动到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D.B细胞8周左右发育成胚胎
3.(2023 孝感)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人类性别决定方式相同(雌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某地发现了一只没有“黑眼圈”,通体白色的大熊猫,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各种性状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通体白色大熊猫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C.以性染色体为依据,雄性大熊猫只有一种精子
D.大熊猫的染色体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
4.(2023 鄂州)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决定,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  )
A.100% B.75% C.50% D.25%
5.(2023 湖北)如图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图表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一定相同
D.从含性染色体的类型看,精子有两种类型,卵细胞只有一种
6.(2023 宜昌)某种昆虫的体色深色(A)和浅色(a)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各组都产生了数目几乎相同的大量后代,当栖息环境与浅色体色相近时,哪组后代被捕食数量最多?(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7.(2023 荆州)某同学在饲养家蚕时,发现了一只黑色斑的雄性变异个体。科研人员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得到了867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科研人员用上述子代个体又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数目(只)
黑色斑 普通斑
甲 普通斑×普通斑 0 1432
乙 黑色斑×普通斑 691 690
丙 黑色斑×黑色斑 1062 351
A.家蚕的普通斑与黑色斑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根据上表甲组实验数据推断,普通斑是显性性状
C.若用字母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乙组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和aa
D.丙组子代个体中,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理论上为
8.(2023 十堰)小明是个男生,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100%
9.(2023 宜昌)人工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育种方式蕴含的相同原理是(  )
A.直接改变了生物体的某些性状
B.使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相应改变
C.生物体发生的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D.生物体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
10.(2023 荆州)竹子的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地下茎),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B.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C.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
D.植物组织培养也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
11.(2023 十堰)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C.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并从中获得氧和养料
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12.(2023 十堰)以下与克隆羊多莉生殖方式本质上不同的是(  )
A.利用草莓部分组织繁育新个体
B.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C.月季的茎扦插繁殖
D.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马铃薯
13.(2023 随州)如图表示某同卵双胞胎形成的大致过程,据图可推测该对双胞胎的性别为(  )
A.性别相同 B.都为男孩 C.都为女孩 D.一男一女
14.(2022 宜昌)神舟飞船的太空之旅常会搭载多种种子,科研人员将“历练归来”的种子种植,选育出优良的品种用于生产。下列对带回种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性状一定发生了变化
B.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
C.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
D.发生的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15.(2022 荆州)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于2021年5月31日提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艾荆州同学的妈妈欲为其再生一个妹妹,因为输卵管堵塞,一直没有成功。输卵管堵塞造成的后果是(  )
A.不能产生卵细胞 B.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C.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D.胚胎的发育得不到营养
16.(2022 荆门)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
B.枯叶蝶为了躲避天敌,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化石相比较,鱼类化石在更古老的地层中开始出现
D.马的前肢和蝙蝠的前肢外形差别很大,但骨骼排列相似,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17.(2022 宜昌)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是细胞核,b是基因,c是DNA
B.d是叶绿体,能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C.e是线粒体,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18.(2022 湖北)桃子依据果皮上是否长毛分为毛桃和光桃(基因用B、b表示)。某农科所的科研人员用毛桃、光桃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亲代 毛桃Ⅰ×毛桃Ⅰ 光桃Ⅰ×光桃Ⅰ 毛桃Ⅱ×光桃Ⅱ 光桃Ⅱ×光桃Ⅱ
子代 毛桃 118株 0 47株 35株
光桃 0 106株 53株 107株
A.只有通过丁组数据,才能判断光桃为显性性状
B.毛桃Ⅰ植株和光桃Ⅱ植株的基因组成分别是bb和Bb
C.光桃Ⅱ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组成为B或b,比例为1:1
D.丁组子代光桃中,有的植株基因组成是Bb
19.(2022 湖北)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分子
B.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一定是22条+Y
C.具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叫基因
D.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20.(2022 湖北)生物个体成熟后能够繁殖后代,如图是与生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植株成活的关键是①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乙图中的1受精后可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C.丙图中的结构c是胎儿与母体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
D.图中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子代均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21.(2022 恩施州)如图表示各概念间的关系,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肾脏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B 细胞 细胞核 DNA 染色体
C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种子植物 蕨类
D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A.A B.B C.C D.D
22.(2022 十堰)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靠分裂生殖
B.将水蜜桃枝条嫁接在毛桃树上,结水蜜桃
C.鸟和青蛙是体内受精
D.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子宫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3.(2023 荆州)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成功培育出了能发绿色荧光的植物。这说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是    。
24.(2023 荆州)果蝇的性别遗传方式与人类相同,雄性果蝇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XY,则雌性果蝇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5.(2023 黄石)“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精心设计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小明受到启发,用爷爷菜地里的豌豆植株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及株数
A 高茎×矮茎 高茎91株
B 高茎×矮茎 高茎46株、矮茎46株
C 高茎×高茎 高茎67株、矮茎23株
注:表格中“×”表示杂交。
(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上称之为    。
(2)根据组别    可推断    (填“高茎”或“矮茎”)是显性性状。
(3)已知高茎与矮茎由一对基因(D/d)控制,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断,A组亲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B组子代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    ,C组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
(4)小明把高茎植株的幼苗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发现长成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其他高茎植株,这说明环境的变化    (填“影响”或“不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26.(2023 随州)大豆素有“植物蛋白之王”、“绿色奶牛”之美誉。在长期的改良过程中,大豆丢失了约70%的基因,使得产量和品质下降。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含耐盐碱等多种优良基因的品种,建立起大豆种质库,让丢失的基因“回家”了。现利用获得的甲、乙、丙三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耐盐碱 不耐盐碱
一 耐盐碱(甲)×耐盐碱(乙) 92 28
二 耐盐碱(丙)×不耐盐碱 60 ?
三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0 56
请回答下列问题:(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受一对基因A、a控制)
(1)由表中第    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耐盐碱和不耐盐碱的显隐性关系。
(2)若第二组的子一代出现不耐盐碱个体,则表格中“?”的理论值为    。
(3)第三组的子一代只出现了不耐盐碱的个体,这是因为亲代只能产生含有    基因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只能形成基因组成为aa的受精卵,发育成不耐盐碱个体。
(4)一般种植过大豆的田地,可以减少氮肥的使用,是因为大豆的根瘤中含有能固氮的根瘤菌,而大豆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填“捕食”、“寄生”或“共生”)。
(5)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就把从我国引进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了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这就是利用    (填“生态系统”、“基因”或“生物种类”)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一个典型实例。
27.(2022 襄阳)豌豆是常见的农作物,也是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150多年前,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重要的遗传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其生殖方式为    生殖。
(2)胚是新一代豌豆的幼体,但不是新生命的起点,新生命的起点是    。
(3)豌豆种子播种前需翻耕土地,据此作出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    。
(4)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产生的精子中,含D基因的精子与含d基因的精子之比为    。
(5)豌豆的高茎(基因组成为DD或Dd)和矮茎(基因组成为dd)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批高茎豌豆植株,有的基因组成为DD,有的为Dd。现用这批高茎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实验,统计子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之比约为17:1,如图。请问:在亲代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的占    (用分数表示)。
(6)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驻留长达半年,并完成了太空育种任务。在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有些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产生变异,这是    变异。
(7)农作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是一个热门话题。将抗虫基因导入普通棉花细胞中,经培育获得抗虫棉。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优点有很多,如:   (写出一点即可)。
28.(2022 十堰)图1是豌豆荚实物图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图,请回答:
(1)由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可推断    是显性性状。
(2)若用D和d表示控制豌豆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子二代矮茎的基因组成是    。
(3)豌豆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由豌豆叶进行    制造的。
(4)若豌豆荚果皮的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现将黄色豌豆授以绿色豌豆的花粉,该植株所结豌豆荚果皮的颜色是    。
29.(2022 随州)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左侧种植高茎豌豆,右侧种植矮茎豌豆;
②把矮茎豌豆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高茎豌豆(或反之);
③获得了杂交子一代种子;
④将杂交子一代种子播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是高茎的。
这类杂交实验孟德尔做了很多,在统计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遗传规律。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根据杂交子一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可以判断出高茎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如果选取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豌豆,则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如果选取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值大约为3:1,则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均为    。(子一代的数量足够多)
(3)如果选取基因组成为Aa与aa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中出现高茎豌豆200株,理论上子一代中矮茎豌豆应有    株左右。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出高茎性状,并不是因为控制矮茎的基因没有传递给子一代,而是因为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出来。
四.解答题(共8小题)
30.(2023 鄂州)在老师的带领下,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池塘中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植物 浮游植物、水草、莲、菖蒲
动物 水蚤、螺蛳、蚌、青蛙、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藕是鄂州人喜爱的食材。藕折断时,会出现“藕断丝连”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    组织。
(2)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与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区别很大,属于    发育。观察青蛙发现,青蛙的后肢比前肢    ,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3)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呈青绿色,我们把这种体色称为    。
(4)下表是“四大家鱼”在水体中的活动分布及食性(食物)
种类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水域活动分布 上层 中上层 中下层 底层
食性(食物) 浮游植物 水蚤等浮游动物 水草 蚌、螺蛳等软体动物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四大家鱼”   (填“能”或“不能”)在同一池塘中混合养殖。你的判断理由是    。
31.(2023 湖北)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饲料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障大豆种质安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大豆育种和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我国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攻关,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找到了与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有关的183个基因。栽培大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有许多优良基因“走失”,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科学家致力于从野生大豆中找到“走失”的基因,让它们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Ⅰ 抗病×抗病 118 38
Ⅱ 抗病×感病 128 0
(1)查看表格,Ⅰ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种现象称为    ;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的    。
(2)分析表格中数据,有    组数据可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    。
(3)进一步研究,用Ⅱ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是否与表中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相同?   (填“是”或“否”)。
(4)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
32.(2023 宜昌)两年的生物学学习,我们通过模型构建、观察、实验探究、比较分析、调查等不同的学习方法,掌握了一些生物体的结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进化等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了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
(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图1是鸟呼吸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气球模拟    ;图2是植物气孔模型,当向充气口充气时,模拟的是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这时气孔处于    状态。
(2)生物都能生殖和发育。小莉观察了蝗虫、青蛙、家兔的生殖发育过程,绘制了它们的关系图(图3),①表示    发育方式,②表示    生殖方式。
(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野生大豆具有该病的抗病基因,抗病与感病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现有纯种野生抗病大豆与纯种栽培感病大豆,如何判断抗病和感病谁是显性性状?请设计实验证明:   。
(4)生物是不断进化发展的。比较分析图4(某群岛上物种的进化),A物种进化为B和C两个物种,是因为甲岛和乙岛的环境不同,导致    的方向不同;D和C两个物种之间,最可能形成    。
(5)生物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同学们对劳动基地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蚯蚓比涡虫运动更加灵活,蚯蚓的运动结构和运动灵活的原因分别是    、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有    (答两点)。
33.(2023 十堰)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和r控制),如下表是豌豆子叶颜色的四个组合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代的性状 子代的性状及数量(粒)
黄色 绿色
一 黄色×黄色 152 50
二 黄色×黄色 209 0
三 黄色×绿色 107 72
四 黄色×绿色 212 10
(1)通过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豌豆子叶中,黄色为    性状。
(2)组合一杂交获得的子代中,RR所占的比例是:   。
(3)组合四的亲代中,将纯种黄色豌豆植株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绿色豌豆植株的柱头上,则绿色豌豆植株上所结的豌豆,其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子叶的颜色是    。
34.(2023 孝感)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图甲为玉米叶片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为玉米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图,图丙为玉米种植密度与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b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    作用,该过程可将    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图乙中表示玉米呼吸作用的是    。
(3)图丙中的d点和c点相比,限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由此启示,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做到:   。
(4)玉米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正常叶和皱缩叶两种形态,由一对基因控制(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有性生殖过程中,这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为研究玉米叶形态的遗传特性,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如图丁,由此可判断皱缩叶为    性状,子二代中决定玉米叶形态的基因组成有    。
35.(2022 恩施州)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分别用D、d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家族遗传谱系。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生命的孕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是在母体的    中形成的。
(2)根据遗传图谱分析,1、2号个体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病个体,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1、2号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3)3号个体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
(4)7号个体肌细胞中的X、Y染色体分别由图中的    个体直接遗传给他。
36.(2022 宜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桑蚕。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过度繁殖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桑蚕通过    生殖方式繁殖后代,它们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属于    发育。
(2)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野桑蚕的体色和树干很相近,这种体色被称为    ;家桑蚕的幼虫成活率比野桑蚕的幼虫成活率    (填“高”或“低”),原因是    。
(3)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也是人们生产育种的基础。家桑蚕体色有黑色与淡赤色的,科研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    可判断淡赤色为隐性性状;黑色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但也有差别,为了培育出产丝能力更强的黑色家桑蚕,你的育种思路是    。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亲代 淡赤色×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 黑色×黑色
子代 全为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1:1 黑色:淡赤色≈3:1
(4)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    选择的结果;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的生存,这是    选择的结果。
(5)以上观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它能比较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    三个方面。
37.(2022 咸宁)湖北省林木种苗场是全国重点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该基地承担了油茶苗木繁育项目。油茶是一种双子叶植物,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又可以通过扦插或嫁接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1)油茶种子可榨茶油食用,茶油主要来源于种子结构中的    (填“胚乳”或“子叶”)。
(2)油茶播种后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    。
(3)油茶扦插完成后通常需要遮阴处理,是为了减弱叶片的    ,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4)油茶嫁接成功的关键在于接穗与砧木的    能够紧密结合。
(5)如图为油茶叶片示意图,①②代表植物生理过程,其中    (填序号)代表叶片的光合作用,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该结构可将    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当①的强度    ②的强度时(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叶片可积累有机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3 黄石)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B.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3条
C.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父亲
D.女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
【解答】解:A、通常,每一条染色体上具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错误;
B、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3对,错误;
CD、性别遗传如图:
由图可知: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父亲,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于母亲,一条来自于父亲,C正确,D错误。
故选:C。
2.(2023 宜昌)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可靠的基石。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
A.A器官是睾丸,只能产生精子
B.B细胞是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在输卵管
C.B细胞移动到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D.B细胞8周左右发育成胚胎
【解答】解:A、A器官是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B细胞是受精卵,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在输卵管。B正确。
C、受精卵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C错误。
D、受精卵经过两个月的发育,长度可达22毫米,从外形上看已初具人形,因此,到第8周左右的胚胎就叫作胎儿。D错误。
故选:B。
3.(2023 孝感)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人类性别决定方式相同(雌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某地发现了一只没有“黑眼圈”,通体白色的大熊猫,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各种性状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通体白色大熊猫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C.以性染色体为依据,雄性大熊猫只有一种精子
D.大熊猫的染色体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
【解答】解:A、大熊猫的各种性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B、某地发现了一只没有“黑眼圈”,通体白色的大熊猫,这体现了亲代与子代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B正确;
C、雄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因此雄性大熊猫能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C错误;
D、大熊猫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故选:B。
4.(2023 鄂州)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决定,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  )
A.100% B.75% C.50% D.25%
【解答】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干的遗传规律(亲代:有酒窝×有酒窝→子代出现:无酒窝),可推知有酒窝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无酒窝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有酒窝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75%。
故选:B。
5.(2023 湖北)如图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图表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一定相同
D.从含性染色体的类型看,精子有两种类型,卵细胞只有一种
【解答】解: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②染色体是由③蛋白质和④DNA两种物质组成,A正确。
B、⑤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B正确。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不一定相同,如XY,其中X较长,Y较短,C错误;
D、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D正确。
故选:C。
6.(2023 宜昌)某种昆虫的体色深色(A)和浅色(a)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各组都产生了数目几乎相同的大量后代,当栖息环境与浅色体色相近时,哪组后代被捕食数量最多?(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解答】解:A、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后代都是深色昆虫,全都容易被捕食,A符合题意。
B、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后代都是浅色昆虫,全都不易被捕食,B不符合题意。
C、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为深色昆虫和浅色昆虫的概率各占50%,C不符合题意。
D、亲代基因型为Aa×Aa,后代基因型为AA:Aa:aa=1:2:1,后代深色昆虫:浅色昆虫=3:1,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3 荆州)某同学在饲养家蚕时,发现了一只黑色斑的雄性变异个体。科研人员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得到了867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科研人员用上述子代个体又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数目(只)
黑色斑 普通斑
甲 普通斑×普通斑 0 1432
乙 黑色斑×普通斑 691 690
丙 黑色斑×黑色斑 1062 351
A.家蚕的普通斑与黑色斑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根据上表甲组实验数据推断,普通斑是显性性状
C.若用字母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乙组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和aa
D.丙组子代个体中,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理论上为
【解答】解:A、蚕的黑色斑和普通斑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A正确。
B、根据上表丙组数据推断:亲代黑色斑×黑色斑,后代有黑色斑和普通斑,说明黑色斑是显性性状,普通斑是隐性性状,B错误。
C、乙组后代有普通斑(aa),可见亲代黑色斑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所以乙组亲代杂交组合是:Aa×aa,C正确。
D、丙组实验中,亲代均为黑色斑,子代中出现普通斑,这种亲子间及子代间的个体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若用字母A表示这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丙组子代出现了普通斑(aa),基因aa分别来自亲代黑色斑,所以丙组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理论上为,D正确。
故选:B。
8.(2023 十堰)小明是个男生,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100%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由性别遗传图解可知,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因此小明是个男生,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0。
故选:A。
9.(2023 宜昌)人工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育种方式蕴含的相同原理是(  )
A.直接改变了生物体的某些性状
B.使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相应改变
C.生物体发生的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D.生物体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
【解答】解:A、该育种方式是通过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来改变生物体的某些性状的。A错误。
B、该育种方式使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相应改变,从而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B正确。
C、生物体发生的变化属于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生物体会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是由于环境或人类的选择给它确定了方向。D错误。
故选:B。
10.(2023 荆州)竹子的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地下茎),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B.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C.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
D.植物组织培养也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
【解答】解:A、竹子的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地下茎),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母本的遗传特性,B错误。
C、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也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D正确。
故选:B。
11.(2023 十堰)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C.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并从中获得氧和养料
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解答】解:A、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个部分。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
B、在输卵管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中半透明的羊水里,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C错误。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正确。
故选:C。
12.(2023 十堰)以下与克隆羊多莉生殖方式本质上不同的是(  )
A.利用草莓部分组织繁育新个体
B.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C.月季的茎扦插繁殖
D.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马铃薯
【解答】解;ACD、“利用草莓部分组织繁育新个体”,“月季的茎扦插繁殖”,“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马铃薯”,均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均属于无性繁殖,与克隆羊多莉生殖方式本质上相同,ACD不符合题意。
B、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种子的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与获得克隆羊多利的繁殖方式具有本质区别,B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3 随州)如图表示某同卵双胞胎形成的大致过程,据图可推测该对双胞胎的性别为(  )
A.性别相同 B.都为男孩 C.都为女孩 D.一男一女
【解答】解:图中双胞胎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双胞胎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其中性染色体也完全相同,所以,他(或她)们的性别也相同。
故选:A。
14.(2022 宜昌)神舟飞船的太空之旅常会搭载多种种子,科研人员将“历练归来”的种子种植,选育出优良的品种用于生产。下列对带回种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性状一定发生了变化
B.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
C.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
D.发生的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解答】解:A、从太空带回种子的性状不一定会发生变化,错误。
B、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故种子不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也可能产生不利变异。错误。
C、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强宇宙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改变,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基因重新组合。故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正确。
D、由于太空育种是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故发生的变化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错误。
故选:C。
15.(2022 荆州)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于2021年5月31日提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艾荆州同学的妈妈欲为其再生一个妹妹,因为输卵管堵塞,一直没有成功。输卵管堵塞造成的后果是(  )
A.不能产生卵细胞 B.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C.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D.胚胎的发育得不到营养
【解答】解: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输卵管堵塞造成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结合,无法形成受精卵。也就是说不能自然受孕。
故选:C。
16.(2022 荆门)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
B.枯叶蝶为了躲避天敌,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化石相比较,鱼类化石在更古老的地层中开始出现
D.马的前肢和蝙蝠的前肢外形差别很大,但骨骼排列相似,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解答】解:A、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环境不断变化。因此,生物只有不断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枯叶蝶不是为了躲避天敌而产生的变异,B错误。
C、鱼类比两栖类和爬行类更低等,结构更简单,所以鱼类的化石在更古老的地层中出现,C正确。
D、马和蝙蝠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产生了形态上的分歧,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不尽相同,但骨骼排列相似,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相先,D正确。
故选:B。
17.(2022 宜昌)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是细胞核,b是基因,c是DNA
B.d是叶绿体,能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C.e是线粒体,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解答】解:A、图中a是遗传信息的中心,a是细胞核;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所以b是DN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c是基因,A错误。
B、d表示叶绿体,制造有机物,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能量,B错误。
C、e是线粒体,能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D正确。
故选:D。
18.(2022 湖北)桃子依据果皮上是否长毛分为毛桃和光桃(基因用B、b表示)。某农科所的科研人员用毛桃、光桃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亲代 毛桃Ⅰ×毛桃Ⅰ 光桃Ⅰ×光桃Ⅰ 毛桃Ⅱ×光桃Ⅱ 光桃Ⅱ×光桃Ⅱ
子代 毛桃 118株 0 47株 35株
光桃 0 106株 53株 107株
A.只有通过丁组数据,才能判断光桃为显性性状
B.毛桃Ⅰ植株和光桃Ⅱ植株的基因组成分别是bb和Bb
C.光桃Ⅱ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组成为B或b,比例为1:1
D.丁组子代光桃中,有的植株基因组成是Bb
【解答】解:A、表格中第丁组,亲代是光桃Ⅱ×光桃Ⅱ,子代出现了毛桃,表明毛桃是隐性性状,光桃是显性性状。因此只有通过丁组数据,才能判断光桃为显性性状,A正确。
B、“显性基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毛桃Ⅰ的基因型是bb,光桃的基因型是BB或Bb。丙组中,子代毛桃Ⅱ的基因组成是bb,亲代遗传给子代光桃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亲代光桃Ⅱ的基因组成是Bb,B正确。
C、光桃Ⅱ的基因组成是Bb,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组成为B或b,比例为1:1,C正确。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丁组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Bb,Ⅱ子代光桃中,有的植株基因组成是BB,的植株基因组成是Bb,D错误。
故选:D。
19.(2022 湖北)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分子
B.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一定是22条+Y
C.具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叫基因
D.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解答】解:A、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A错误。
B、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一定是22条+Y或22条+X,B错误。
C、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C错误。
D、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D正确。
故选:D。
20.(2022 湖北)生物个体成熟后能够繁殖后代,如图是与生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植株成活的关键是①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乙图中的1受精后可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C.丙图中的结构c是胎儿与母体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
D.图中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子代均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解答】解:A、图甲表示嫁接,嫁接成活的关键是①接穗与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A正确。
B、乙图中的1中央细胞受精后可发育成胚乳,3卵细胞受精后可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胚),B错误。
C、丙图中的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C错误。
D、图甲表示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只具有母本的优良性状,乙和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子代均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D错误。
故选:A。
21.(2022 恩施州)如图表示各概念间的关系,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肾脏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B 细胞 细胞核 DNA 染色体
C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种子植物 蕨类
D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A.A B.B C.C D.D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正确。
B、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错误。
C、蕨类不属于种子植物,错误。
D、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错误。
故选:A。
22.(2022 十堰)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靠分裂生殖
B.将水蜜桃枝条嫁接在毛桃树上,结水蜜桃
C.鸟和青蛙是体内受精
D.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子宫
【解答】解:A、真菌是孢子生殖,有的还可以出芽生殖,细菌是分裂生殖,错误。
B、嫁接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将水蜜桃枝条嫁接在毛桃树上,结水蜜桃,正确。
C、鸟是体内受精,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错误。
D、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3.(2023 荆州)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成功培育出了能发绿色荧光的植物。这说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是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解答】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成功培育出了能发绿色荧光的植物。这说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答案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4.(2023 荆州)果蝇的性别遗传方式与人类相同,雄性果蝇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XY,则雌性果蝇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3条常染色体+X 。
【解答】解: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雌性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X。雌性果蝇只产生含X的一种卵细胞,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3条常染色体+X。
故答案为:3条常染色体+X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5.(2023 黄石)“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精心设计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小明受到启发,用爷爷菜地里的豌豆植株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及株数
A 高茎×矮茎 高茎91株
B 高茎×矮茎 高茎46株、矮茎46株
C 高茎×高茎 高茎67株、矮茎23株
注:表格中“×”表示杂交。
(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上称之为  相对性状 。
(2)根据组别  C 可推断  高茎 (填“高茎”或“矮茎”)是显性性状。
(3)已知高茎与矮茎由一对基因(D/d)控制,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断,A组亲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DD ,B组子代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  50% ,C组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DD或Dd 。
(4)小明把高茎植株的幼苗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发现长成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其他高茎植株,这说明环境的变化  影响 (填“影响”或“不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解答】解:(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上称之为相对性状。
(2)根据组别C,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可推断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3)已知高茎与矮茎由一对基因(D/d)控制,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断,A组高茎×矮茎杂交,子代中都是高茎,遗传图为:
由图可以看出:亲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B组高茎×矮茎杂交子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遗传图为:
由图可以看出:子代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50%,C组遗传图为:
由图中可以看出:子代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4)小明把高茎植株的幼苗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发现会长成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其他高茎植株,这说明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C;高茎;
(3)DD;50%;DD或Dd;
(4)影响。
26.(2023 随州)大豆素有“植物蛋白之王”、“绿色奶牛”之美誉。在长期的改良过程中,大豆丢失了约70%的基因,使得产量和品质下降。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含耐盐碱等多种优良基因的品种,建立起大豆种质库,让丢失的基因“回家”了。现利用获得的甲、乙、丙三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耐盐碱 不耐盐碱
一 耐盐碱(甲)×耐盐碱(乙) 92 28
二 耐盐碱(丙)×不耐盐碱 60 ?
三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0 56
请回答下列问题:(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受一对基因A、a控制)
(1)由表中第  一 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耐盐碱和不耐盐碱的显隐性关系。
(2)若第二组的子一代出现不耐盐碱个体,则表格中“?”的理论值为  60 。
(3)第三组的子一代只出现了不耐盐碱的个体,这是因为亲代只能产生含有  a 基因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只能形成基因组成为aa的受精卵,发育成不耐盐碱个体。
(4)一般种植过大豆的田地,可以减少氮肥的使用,是因为大豆的根瘤中含有能固氮的根瘤菌,而大豆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共生 (填“捕食”、“寄生”或“共生”)。
(5)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就把从我国引进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了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这就是利用  基因 (填“生态系统”、“基因”或“生物种类”)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一个典型实例。
【解答】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所以,由表中第一组亲本“耐盐碱×耐盐碱→子代出现了“不耐盐碱”可知,不耐盐碱是隐性性状,耐盐碱是显性性状。
(2)根据(1)分析可知,不耐盐碱是隐性性状,耐盐碱是显性性状。若第二组子代出现不耐盐碱个体(基因组成是aa),说明耐盐碱的亲代基因组成是Aa。亲代(Aa×aa)→子代(基因组成有:50%的Aa、50%的aa;50%表现为耐盐碱,50%表现为不耐盐碱)。可见,“?”的理论值为60。
(3)不耐盐碱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故第三组的子一代只出现了不耐盐碱的个体,这是因为亲代只能产生含有a基因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只能形成基因组成为aa的受精卵,发育成不耐盐碱个体。
(4)与大豆生活在一起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大豆能吸收的含氮物质,大豆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形成共生关系。
(5)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美国科学家就把从我国引进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了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一个典型实例。
故答案为:
(1)一
(2)60
(3)a
(4)共生
(5)基因
27.(2022 襄阳)豌豆是常见的农作物,也是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150多年前,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重要的遗传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其生殖方式为  有性 生殖。
(2)胚是新一代豌豆的幼体,但不是新生命的起点,新生命的起点是  受精卵 。
(3)豌豆种子播种前需翻耕土地,据此作出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  空气 。
(4)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产生的精子中,含D基因的精子与含d基因的精子之比为  1:1 。
(5)豌豆的高茎(基因组成为DD或Dd)和矮茎(基因组成为dd)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批高茎豌豆植株,有的基因组成为DD,有的为Dd。现用这批高茎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实验,统计子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之比约为17:1,如图。请问:在亲代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的占   (用分数表示)。
(6)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驻留长达半年,并完成了太空育种任务。在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有些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产生变异,这是  可遗传 变异。
(7)农作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是一个热门话题。将抗虫基因导入普通棉花细胞中,经培育获得抗虫棉。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优点有很多,如: 可以减少虫害,增加棉花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写出一点即可)。
【解答】解:(1)豌豆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2)除病毒以外的生物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因此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所以,豌豆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播种前要翻耕土地,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4)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产生的精子中,含D基因的精子与含d基因的精子之比为1:1。
(5)现有一批高茎豌豆植株,有的基因组成为DD,有的为Dd。基因组成为DD的高茎豌豆自花传粉,后代全部为高茎;基因组成为Dd的高茎豌豆自花传粉,由遗传图解可知,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为3:1。由于一批基因组成为DD和Dd的高茎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实验,子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之比约为17:1,说明基因组成为DD的高茎豌豆产生的后代数量占比为14,由下面的遗传图解可知,亲代基因组成为DD的豌豆高茎占比为7;基因组成为Dd的高茎豌豆亲代占比为2。根据孟德尔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在亲代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的占。
(6)在育种的过程中,如果将某些植物种子送到太空中,以引起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变异。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7)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可以减少虫害,增加棉花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故答案为:(1)有性。
(2)受精卵。
(3)空气。
(4)1:1。
(5)。
(6)可遗传。
(7)可以减少虫害,增加棉花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即可)
28.(2022 十堰)图1是豌豆荚实物图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图,请回答:
(1)由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可推断  高茎 是显性性状。
(2)若用D和d表示控制豌豆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子二代矮茎的基因组成是  dd 。
(3)豌豆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由豌豆叶进行  光合作用 制造的。
(4)若豌豆荚果皮的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现将黄色豌豆授以绿色豌豆的花粉,该植株所结豌豆荚果皮的颜色是  黄色 。
【解答】解:(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只出现了高茎豌豆,说明豌豆的高茎是显性性状。
(2)子一代都是高茎,杂交后出现矮茎,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图中子一代高茎Dd与高茎Dd交配,遗传图解如图:

所以子二代矮茎的基因组成是dd。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豌豆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由豌豆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4)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和基因组成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若豌豆荚果皮的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现将黄色豌豆授以绿色豌豆的花粉,该植株所结豌豆荚果皮的颜色是黄色。
故答案为:
(1)高茎。
(2)dd。
(3)光合作用。
(4)黄色。
29.(2022 随州)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左侧种植高茎豌豆,右侧种植矮茎豌豆;
②把矮茎豌豆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高茎豌豆(或反之);
③获得了杂交子一代种子;
④将杂交子一代种子播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是高茎的。
这类杂交实验孟德尔做了很多,在统计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遗传规律。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根据杂交子一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可以判断出高茎是  显性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如果选取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豌豆,则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AA ;如果选取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值大约为3:1,则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均为  Aa 。(子一代的数量足够多)
(3)如果选取基因组成为Aa与aa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中出现高茎豌豆200株,理论上子一代中矮茎豌豆应有  200 株左右。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出高茎性状,并不是因为控制矮茎的基因没有传递给子一代,而是因为  隐性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出来。
【解答】解:(1)“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所得种子长成的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的”,表明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
(2)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果选取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豌豆,遗传图解如图1:
则亲本高茎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
现将两株高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子一代高茎与矮茎的比值大约为3:1,可以推知控制高茎这一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控制矮茎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子代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遗传给矮茎豌豆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2:
(3)如果选取基因组成为Aa与aa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图3:
子一代中高茎:矮茎═1:1,所以子一代中出现高茎豌豆200株,理论上子一代中矮茎豌豆应有200株。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子一代只表现出高茎性状,并不是因为控制矮茎的基因没有传递给子一代,而是因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
(1)显性
(2)AA;Aa
(3)200
(4)隐性
四.解答题(共8小题)
30.(2023 鄂州)在老师的带领下,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池塘中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植物 浮游植物、水草、莲、菖蒲
动物 水蚤、螺蛳、蚌、青蛙、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藕是鄂州人喜爱的食材。藕折断时,会出现“藕断丝连”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  输导 组织。
(2)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与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区别很大,属于  变态 发育。观察青蛙发现,青蛙的后肢比前肢  发达 ,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3)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呈青绿色,我们把这种体色称为  保护色 。
(4)下表是“四大家鱼”在水体中的活动分布及食性(食物)
种类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水域活动分布 上层 中上层 中下层 底层
食性(食物) 浮游植物 水蚤等浮游动物 水草 蚌、螺蛳等软体动物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四大家鱼” 能 (填“能”或“不能”)在同一池塘中混合养殖。你的判断理由是  充分利用水域中不同的空间和食物 。
【解答】解:(1)每一根藕丝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这些“丝”属于输导组织。
(2)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是:经过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蝌蚪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 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成蛙后肢比前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其幼体与成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属于变态发育。
(3)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因此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呈青绿色,我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4)“四大家鱼”栖息的水层不同,食性不同,能将它们混合养殖在一个池塘里,充分利用水域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故答案为:
(1)输导。
(2)变态;发达(或强壮)。
(3)保护色。
(4)能;充分利用水域中不同的空间和食物。
31.(2023 湖北)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饲料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障大豆种质安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大豆育种和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我国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攻关,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找到了与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有关的183个基因。栽培大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有许多优良基因“走失”,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科学家致力于从野生大豆中找到“走失”的基因,让它们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Ⅰ 抗病×抗病 118 38
Ⅱ 抗病×感病 128 0
(1)查看表格,Ⅰ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 ;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的  基因组成(基因型) 。
(2)分析表格中数据,有  2(二或两) 组数据可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  抗病 。
(3)进一步研究,用Ⅱ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是否与表中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相同? 是 (填“是”或“否”)。
(4)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栽培大豆是人工选择的结果、野生大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解答】解:(1)I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是亲代与子代间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基因型),其次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的基因型。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I组亲代都是抗病,子代新出现感病的,说明感病是隐性性状,抗病是显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Ⅱ组是抗病和感病,而后代只有抗病,没有感病的,由此可知,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因此,分析表格中数据,由Ⅱ组数据可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抗病。因此可根据I、Ⅱ两组数据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抗病。
(3)由(2)可知,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抗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感病的基因组成是aa,从表格可知,II组子代抗病:感病=1:0,II组的基因组成是AA×aa,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子代的基因组成为Aa,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其遗传图谱如下图所示:
由该图可知,用II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为:抗病:感病=3:1;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为:抗病:感病=118:38,也是3:1;因此用II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与表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相同。
(4)现在的栽培大豆具有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栽培大豆具有这些优良性状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是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匿的过程,而野生大豆保留下来的性状都是适应环境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栽培大豆是人工选择的结果、野生大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变异;基因组成(基因型);
(2)2(或二;两);抗病;
(3)是;
(4)栽培大豆是人工选择的结果、野生大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2.(2023 宜昌)两年的生物学学习,我们通过模型构建、观察、实验探究、比较分析、调查等不同的学习方法,掌握了一些生物体的结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进化等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了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
(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图1是鸟呼吸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气球模拟  气囊 ;图2是植物气孔模型,当向充气口充气时,模拟的是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这时气孔处于  张开 状态。
(2)生物都能生殖和发育。小莉观察了蝗虫、青蛙、家兔的生殖发育过程,绘制了它们的关系图(图3),①表示  变态 发育方式,②表示  有性 生殖方式。
(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野生大豆具有该病的抗病基因,抗病与感病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相对性状 ;现有纯种野生抗病大豆与纯种栽培感病大豆,如何判断抗病和感病谁是显性性状?请设计实验证明: 纯种野生抗病大豆与纯种栽培感病大豆杂交,子一代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
(4)生物是不断进化发展的。比较分析图4(某群岛上物种的进化),A物种进化为B和C两个物种,是因为甲岛和乙岛的环境不同,导致  进化 的方向不同;D和C两个物种之间,最可能形成  竞争关系 。
(5)生物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同学们对劳动基地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蚯蚓比涡虫运动更加灵活,蚯蚓的运动结构和运动灵活的原因分别是  肌肉和刚毛 、 身体分节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有  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或体内受精,产大型硬壳卵等) (答两点)。
【解答】解:(1)鸟类具有气囊,其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图1是鸟呼吸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气球模拟气囊。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会关闭。图2是植物气孔模型,当向充气口充气时,模拟的是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这时气孔处于张开状态。
(2)昆虫和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所以图中的①表示变态发育方式,②表示有性生殖方式。
(3)遗传学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大豆的抗病与感病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种野生抗病大豆与纯种栽培感病大豆,判断抗病和感病谁是显性性状的方法是:纯种野生抗病大豆与纯种栽培感病大豆杂交,子一代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种性状为隐性性状。假设其基因用A、a表示,其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生殖过程为:AA×aa→Aa。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Aa,应表现A所控制的显性性状,另一种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4)比较分析图4,A物种进化为B和C两个物种,是因为甲岛和乙岛的环境不同,导致进化的方向不同;D和C两个物种具有共同的祖先,且所处的环境相同,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相似的形态结构特点,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所以它们之间最可能形成竞争关系。
(5)蚯蚓通过刚毛和体壁内的肌肉运动,由于身体分节,使其运动比较灵活。所以蚯蚓的运动结构和运动灵活的原因分别是肌肉和刚毛、身体分节;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有: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产大型硬壳卵等。
故答案为:(1)气囊;张开
(2)变态;有性
(3)相对性状;纯种野生抗病大豆与纯种栽培感病大豆杂交,子一代的性状即为显性性
(4)进化;竞争关系
(5)肌肉和刚毛;身体分节;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或体内受精,产大型硬壳卵等)
33.(2023 十堰)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和r控制),如下表是豌豆子叶颜色的四个组合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代的性状 子代的性状及数量(粒)
黄色 绿色
一 黄色×黄色 152 50
二 黄色×黄色 209 0
三 黄色×绿色 107 72
四 黄色×绿色 212 10
(1)通过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豌豆子叶中,黄色为  显性 性状。
(2)组合一杂交获得的子代中,RR所占的比例是:  。
(3)组合四的亲代中,将纯种黄色豌豆植株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绿色豌豆植株的柱头上,则绿色豌豆植株上所结的豌豆,其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rr ,子叶的颜色是  黄色 。
【解答】解:(1)组合一中,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由此可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绿色为隐性性状。
(2)组合一杂交获得的子代中,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为:
RR所占的比例是:。
(3)组合四的亲代中,将纯种黄色豌豆植株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绿色豌豆植株的柱头上,遗传图为:
则绿色豌豆植株上所结的豌豆,子叶的颜色是黄色。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与受粉豌豆的基因型无关,因此,与母本的基因型一样rr。
故答案为:(1)显性;
(2);
(3)rr;黄色。
34.(2023 孝感)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图甲为玉米叶片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为玉米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图,图丙为玉米种植密度与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b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  光合 作用,该过程可将  光能(太阳能) 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图乙中表示玉米呼吸作用的是  曲线2 。
(3)图丙中的d点和c点相比,限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由此启示,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做到: 合理密植 。
(4)玉米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正常叶和皱缩叶两种形态,由一对基因控制(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有性生殖过程中,这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为研究玉米叶形态的遗传特性,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如图丁,由此可判断皱缩叶为  隐性 性状,子二代中决定玉米叶形态的基因组成有  BB、Bb、bb 。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若图甲中b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光合作用,该过程可将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1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曲线1表示光合作用;曲线2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3)由图丙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d点和c点相比,限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照,所以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玉米时要注意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最高效的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
(4)在玉米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玉米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正常叶和皱缩叶两种形态,由一对基因控制(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正常叶的基因组成是BB或Ba,皱缩叶的基因组成是b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二代中出现皱缩叶,由此可判断皱缩叶为隐性性状。子一代正常叶都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即正常叶玉米的基因组成为Bb。子一代之间进行交配,子二代中决定玉米叶形态的基因组成有BB、Bb、bb。
故答案为:
(1)光合;光能(太阳能)。
(2)曲线2。
(3)合理密植。
(4)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隐性;BB、Bb、bb。
35.(2022 恩施州)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分别用D、d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家族遗传谱系。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生命的孕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是在母体的  输卵管 中形成的。
(2)根据遗传图谱分析,1、2号个体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病个体,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变异 ,1、2号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Dd、Dd 。
(3)3号个体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
(4)7号个体肌细胞中的X、Y染色体分别由图中的  5、3号 个体直接遗传给他。
【解答】解:(1)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生命的孕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51、2号个体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病个体,这是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变异。分析遗传图解可知,1、2号双双都正常,其后代4患病,说明正常为显性性状,患病为隐性性状。据此可知,1、2号的基因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
(3)依据(2)中遗传图解,3号表现正常,基因组成可能为AA、Aa、Aa,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中看出,男性的Y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因此,7号个体肌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3号,X来自5号。
故答案为:(1)输卵管。
(2)变异;Dd、Dd。
(3)。
(4)5、3号。
36.(2022 宜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桑蚕。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过度繁殖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桑蚕通过  有性 生殖方式繁殖后代,它们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属于  完全变态 发育。
(2)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野桑蚕的体色和树干很相近,这种体色被称为  保护色 ;家桑蚕的幼虫成活率比野桑蚕的幼虫成活率  高 (填“高”或“低”),原因是  家桑蚕幼虫得到了人们的保护,天敌少,野家蚕幼虫环境复杂,天敌多 。
(3)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也是人们生产育种的基础。家桑蚕体色有黑色与淡赤色的,科研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  三 可判断淡赤色为隐性性状;黑色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但也有差别,为了培育出产丝能力更强的黑色家桑蚕,你的育种思路是  用黑色家桑蚕不断杂交、育种,经过数代选育出产丝能力最强的黑色家桑蚕 。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亲代 淡赤色×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 黑色×黑色
子代 全为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1:1 黑色:淡赤色≈3:1
(4)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  人工 选择的结果;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的生存,这是  自然 选择的结果。
(5)以上观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它能比较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个方面。
【解答】解:(1)家蚕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家蚕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野桑蚕生活在树干上,体色与树干颜色相近才不易被敌害发现,因此体色与树干相近的深色个体保留下来,这种体色被称为保护色,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家桑蚕的幼虫成活率比野桑蚕的幼虫成活率高,原因是家桑蚕幼虫得到了人们的保护,天敌少,野家蚕幼虫环境复杂,天敌多。
(3)由杂交实验三可知,亲代的体色都是黑色,后代个体中却出现了淡赤色个体,说明黑色是显性性状,淡赤色是隐性性状。黑色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但也有差别,为了培育出产丝能力更强的黑色家桑蚕,育种思路是 用黑色家桑蚕不断杂交、育种,经过数代选育出产丝能力最强的黑色家桑蚕。
(4)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来的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 人工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的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有性;完全变态。
(2)保护色;高;家桑蚕幼虫得到了人们的保护,天敌少,野家蚕幼虫环境复杂,天敌多。
(3)三;用黑色家桑蚕不断杂交、育种,经过数代选育出产丝能力最强的黑色家桑蚕。
(4)人工;自然。
(5)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7.(2022 咸宁)湖北省林木种苗场是全国重点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该基地承担了油茶苗木繁育项目。油茶是一种双子叶植物,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又可以通过扦插或嫁接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1)油茶种子可榨茶油食用,茶油主要来源于种子结构中的  子叶 (填“胚乳”或“子叶”)。
(2)油茶播种后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  水分 。
(3)油茶扦插完成后通常需要遮阴处理,是为了减弱叶片的  蒸腾作用 ,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4)油茶嫁接成功的关键在于接穗与砧木的  形成层 能够紧密结合。
(5)如图为油茶叶片示意图,①②代表植物生理过程,其中  ① (填序号)代表叶片的光合作用,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该结构可将  光能 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当①的强度  大于 ②的强度时(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叶片可积累有机物。
【解答】解:(1)油茶是一种双子叶植物,油茶种子主要部分是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茶油主要来源于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油茶播种后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油茶扦插完成后通常需要遮阴处理,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成活。
(4)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5)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当①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②呼吸作用的强度时,叶片可积累有机物。
故答案为:(1)子叶。
(2)水分。
(3)蒸腾作用。
(4)形成层。
(5)①;光能;大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