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种识别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识别方法的探索与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发展理性思维,体验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识别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3.教学难点:识别方法的探索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金字塔的视频音像,在让学生聆听古希腊第一位大数学家泰勒斯游历金字塔时,巧妙地测得金字塔高度,令当时的埃及国王惊喜万分的简短的数学小故事以后,教师提问(置疑):
“想不想知道泰勒斯测量、计算金字塔高度的原理?”
从而揭示本课题。
(二)直观感知,实验探究
1.感知猜想
(1)提问1:“三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2)让学生观察大小不一的两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
使学生产生“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种直觉.
(3)提问2:“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相似呢?”
在所直觉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简单推理,产生“两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猜想。
2.实验验证
(1)教师投影显示如下实验:
(2)学生按照“一画二量三算四想”的实验步骤动手操作.
(3)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有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当角度发生变化是三组对应边的比例关系.
(4)引导学生得出数学结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举例应用,渗透思想
1.例1.
如图所示,在两个直角三角形△ABC和△A′B′C′中,∠C=∠C′=90°,∠A=∠A′,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投影示题后,安排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整的推理过程,并通过此题,让学生发现“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这一结论。
本例是识别方法的直接应用,旨在渗透简单的逻辑推理思想,引学生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2.释疑.
在例1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演示“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示意图”:
同时提出问题:
如果人体高度AC=1.7米,人影长BC=2.2米,而B′C′=176米,你能求出金字塔的高度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这一问题安排学生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并安排学生板演.
3.例2.
如图,△ABC中,已知DE∥BC,
(1)试说明△ADE∽△ABC;
(2)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试说明△ADE∽△EFC,并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3)如果已知点D是AB的中点,那么点E是AC的中点吗?DE和BC有什么关系呢?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截其它两边,所得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四)练习巩固,发展能力
1.说一说.
(1)如果两个三角形仅有一对角是对应相等的,那么它们是否一定相似?
(2)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一定相似?为什么?
(3)在△ABC和△A′B′C′中,如果∠A=80°,∠C=60°,∠A′=80°,∠B′=40°,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
教师投影示题以后,先由学生自主审题分析、画图探究,再由学生交流发言、修改补充,而教师活动主要是点评和总结.
2.找一找.
(1)图1中,AC⊥BC,CD⊥AB,找出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图2中DE∥FG∥BC,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3)图3中AB∥CD∥EF,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教学时安排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
(本题组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3.填一填.
(1)如图4,点D在AB上,当∠ =∠ 时,
△ACD∽△ABC.
(2)如图5,已知点E在AC上,若点D在AB上,则满足条件 ,就可以使△ADE与原△ABC相似.
(设计本题组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想一想.
如图6,为了测量一个大峡谷的宽度,地质勘探人员在对面的岩石上观察到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点O,再在他们所在的这一侧选点A,B,D,使得AB⊥AO,DB⊥AB,然后确定DO和AB的交点C。测得AC=120m,BD=50m,你能成为他们的小助手,帮助他们算出峡谷的AO吗?
(五)自我评价,小结反思
按下列两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交流:
1.本节课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2.这一节课谁表现最好?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你对今天的哪个内容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请与同伴交流并说出来听听。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必做题:作业本《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中,除“探索与思考”以外的部分;
2.选做题:作业本中的“探索与思考”;
3.数学课外活动:与同伴合作,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校园内“旗杆”的高度.
金字塔有多高?
实验目的: 探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实验步骤:
①画:与同桌合作,一人画△ABC,另一人画△A′B′C′,使∠A和∠A′都等于两人约定的∠α,∠B和∠B′都等于约定的∠β.
②量:各自度量所画三角形的边长.
③算:计算对应边的比值,看看对应边是否成比例?
④想:∠C与∠C′是否相等 ?△ABC与△A′B′C′是否相似?
C
B
A
C′
B′
A′
A′
B C B′ C′
A
∟
∟
C
A
B
A'
B'
C'
C
B
A
C′
B′
A′
F
E
D
C
B
A
D D E O
F G E F
C B B C C D
A
A
A B
图1 图2 图3
D
B C
A
图4
● E
B C
A
·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