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怫然(fú) 一豆羹(gēng) 徒跣(xiǎn)
B.媵人(yīng) 一箪食(dān) 烨然(yè)
C.蹴尔(cù) 缟素(gǎo) 耄老(máo)
D.加冠(guān) 叱咄(duó) 容臭(xiù)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仓鹰/击于殿上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四支僵劲不能动
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D.故不错意也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B.《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词,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就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经过我二十多年的刻苦学习,不断丰富了历史知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③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二十余年如一梦,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⑥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确的选择是“ ”。
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听觉角度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 ”。
7.小说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范进这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形象。请从下面任选一位,说说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严监生 王玉辉 马二先生
8.综合性学习。
学校九年级(1)班开展“苏轼伴我成长”的诗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
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的画面。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我选 句,描绘画面:
【活动二】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离京,后转任密州知州,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知州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未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2)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二、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 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12、翻译下面句子。
你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1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③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④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⑤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⑥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②秦武阳: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假借:原谅。④揕(zhèn):用刀剑等刺。⑤绝:挣断。⑥郞中:宫廷的侍卫。 (选自《墨子 贵义》)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秦王怫然怒
(2)亦免冠徒跣
(3)秦王色挠
(4)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5)卒起不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1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描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1)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2)此三子皆布衣之士,怀怒未发,休降天,与臣而将四矣,
18、对甲、乙两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甲】文中唐雎列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士的例子,有力地反驳了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错误认识,并与秦王的天子之怒针锋相对。
B.【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C.【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话描写,将人物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四)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后面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9.解释加点词语
(1)必无所疑乃已 ___________ (2)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_________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22.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三、写作
23.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吧。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
A 2.D 3.C 4. A 5.C
(1)到乡翻似烂柯人 铜雀春深锁二乔 塞下秋来风景异 会挽雕弓如满月
此身虽在堪惊 四面歌残终破楚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十弦翻塞外声
7、示例:通过白描、叙述形成对比体现人物的性格。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一个守财奴。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平时连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8.(1)示例一:①承天寺的夜晚,皎洁、清澈的月光洒在庭院中,犹如一泓清水。竹柏的影子,犹如藻、荇在水中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夜景美不胜收!
示例二:②夜已深,朱红的楼阁在月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皎洁的月亮转过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月影流动,作者辗转难眠……
(2)示例:苏轼,你是一座丰碑。作为知己,思念亡妻的真情催人泪下;作为文人,诗文中的豪情壮志激荡人心;作为政治家,仕途坎坷,踽踽独行,却不失乐观与旷达……
9. 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10. 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11、①跑;②等待;③热水;④(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12、①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13、博览群书、尊师好学、乐以忘忧(以上三个都可以).
14、我们既要看到大众娱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形式,电脑游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更好的放松减压效果.但过度参与,会形成依赖甚至成瘾,有些不良内容还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因此玩电脑游戏应有节制,要健康娱乐.
15.(1)愤怒的样子。(2)摘下帽子,光着脚。(3)面露胆怯之色。(4)打开。(5)通“猝”,突然。(写出任意一个都算对)
16、(1)心里的愤怒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2)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17、(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2)我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
18、C
19.(1)停止 (2)如果
20.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1.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下过书。
22.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