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作业”1.4.2 常见的碱(提高版)
一.选择题
1.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pH<7 B.bc段(不含b、c点)反应可生成蓝色沉淀
C.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后逐渐滴加稀盐酸,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氯化铜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d的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B.a、d、e点对应的铜离子的数量相同
C.e点对应溶液的pH<7 D.a~c和c~d两过程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3.如图是向稀HCl和稀H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Ba(OH)2 溶液的图像关系,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a1点的溶液pH<7 B.a2点的溶质可能有BaCl2
C.b1点和 b2点的溶液pH=7 D.c2点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将浓盐酸、浓硫酸和浓氨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描述正确的是( )
A.三者质量都变大 B.只有浓硫酸质量分数变小
C.三者质量都变小 D.三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5.冬春季节,园林工人会给许多树的树干刷一段石灰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浆属于溶液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
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 D.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Ca(OH)2
6.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碱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先将橡胶塞塞紧
盛满CO2的软塑料瓶,再将盛有不同液体的2支注射器插进
橡胶塞,针头进入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挤压注射器A,轻轻振荡塑料瓶,塑料瓶几乎不会变瘪
B.再挤压注射器B,轻轻振荡塑料瓶,塑料瓶迅速变瘪
C.该实验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
D.向挤压注射器A所得到的溶液中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会变蓝
8.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9.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表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甲 浓氨水 浓硫酸 稀盐酸 浓盐酸
乙 一 水 小苏打 锌粒
丙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10.向50mL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
某些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B. C. D.
11.下列关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B.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
C.氢氧化钠的俗称叫纯碱、烧碱或苛性钠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且充满CO2。将分液漏斗内液体同时全部注入三个烧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烧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初始阶段三只气球大小相同)( )
A.实验甲中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对比实验乙、丙,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均变为红色
D.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1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久置的NaOH溶液,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a点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3种
C.a、b、c三点处溶液的pH依次增大
D.该NaOH溶液可能完全变质
1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取样后分别滴入酚酞溶液 B.保存:在空气中易变质,都需密封保存
C.溶解性:都易溶于水 D.用途:都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5.向盛有FeCl3和HCl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代表沉淀质量
B.Q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NaCl
C.原溶液中FeCl3和HCl质量相等
D.P点之后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
二、填空题
16、1.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①稀硫酸 ②纯碱 ③硫酸铜 ④烧碱 ⑤熟石灰
(1)腐蚀性很强,工业上常用于造纸、肥皂的是 ;
(2)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
17.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问的内在联系,请分析下边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酸与①反应有气体放出,则①为 类物质。
(2)请写出一个碱与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碱的溶液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反应,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 。
(4)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消失,溶液呈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 的现象,这是因为铁钉部分溶解。
1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化学性质如图甲,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
溶液中的现象是 。
(2)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发生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填序号)。
A.NaNO3 B.Fe2(SO4)3 C.KCl D.NH4HCO3
(3)探究反应②的能量变化,小明将盐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测定,由图乙,推测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 色。
(4)依据反应④,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
A.滴加少量稀盐酸 B.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C.滴加1~2滴酚酞溶液 D.滴加少量的氯化钙溶液
19.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可溶性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盐为硫酸铁,其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 (填序号)。
A.AgNO3溶液 B.Mg C.pH试纸 D.紫色石蕊溶液
20.如图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离子是 (填化学符号);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下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依据性质③,可以用来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SO2性质与CO2的性质相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性质④,可以选用的盐是 (填字母)。
A.CuSO4 B.NH4NO3 C.KNO3 D.NaNO3
2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通入的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纸花变红,可能原因是 。
(2)图2实验中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3)丽丽用图3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她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中倒入50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装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明明却认为丽丽的实验方案不够严谨,理由是 。
22.在两个小烧杯中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1)实验1中,氢氧化钠发生潮解,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2中,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将NaOH溶液滴入盛有CO2的锥形瓶中,会观察到 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是否
变质,某同学取溶液样品,逐滴滴加稀盐酸,部分反应物与
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该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说明他的理由:
。
(2)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
2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亮同学用图甲总绡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①处的方框内需填 。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小亮用图乙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 。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下列物质中你选择的是 (填字母)。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3 平城区三模)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完成了酸、碱化学性质的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实验步骤】(1)在白色点滴板的四个孔穴中分别滴入几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再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孔穴1中的溶液变红。孔穴1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1mL水,振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mL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与交流】
(4)通过实验步骤(3)可验证氢氧化钙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23 新市区一模)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复习酸和碱的性质时,归纳出下列酸和碱的性质。
(1)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遇稀硫酸变红色,则X为_________。
②稀硫酸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稀硫酸与CuO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会变______色。
②氢氧化钠固体置露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水分还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变质。变质的原理是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体现了图2中的性质_____(填序号“①”“②”“③”或“④”)。
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效课堂”1.4.1 常见的碱(基础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C。2.A。3.C。4.D。5.C。6.B。7.D。8.C。9.B。10.D。
11.C。12.C。13.B。14.B。15.B。
二、填空题
16.(1)④;(2)①。
17.(1)金属单质;(2)CO2+2NaOH=Na2CO3+H2O;
(3)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
(4)黄;Fe2O3+6HCl=2FeCl3+3H2O;气泡产生。
18.(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2)BD;(3)放热;红;(4)BD。
19.(1)OH﹣;(2)CO2+Ca(OH)2=CaCO3↓+H2O;(3)产生红褐色沉淀;(4)CD。
20.(1)OH﹣。(2)HCl+NaOH=NaCl+H2O;NaCl、NaOH。
(3)2NaOH+SO2=Na2SO3+H2O。(4)AB。
21.(1)CO2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2)分子在不断运动;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软质塑料瓶变瘪。
22.(1)吸水性;(2)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3.气球胀大;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锥形瓶内压强减小,空气通过导气管进入气球;CO2+2NaOH=Na2CO3+H2O。
24.(1)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即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2)NaCl、HCl。
25.(1)酸碱指示剂;(2)CO2+2NaOH═Na2CO3+H2O;
(3)2NaOH+H2SO4═Na2SO4+2H2O;Na+、;(4)C。
三、实验探究题
26、(1)稀盐酸(或稀硫酸);(2)CuSO4+2NaOH=Na2SO4+Cu(OH)2↓;
(3)一支试管中有白色固体,另一支试管中的白色固体消失;
(4)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
27、(1)①紫色石蕊试液;②2KOH+H2SO4═K2SO4+2H2O;③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
(2)①红;②2NaOH+CO2═Na2CO3+H2O;④;③分子的构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