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4 穷人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学习重难点 1.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学情分析 本课属外国文学名著,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并不熟悉,因此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和资料查找工作。此外文章有较多生字、生词的读音需要用心读准。针对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对层次结构的把握也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灵活指导点拨。
教学辅助 PPT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的作者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学生的认识和生活有相当大差距,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作者及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学生理解小说做好铺垫。)
了解作者:
(1)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提问:猜猜他是谁?
(2)出示课后资料袋,教师简介。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板书题目《穷人》,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交流)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认读词语时,将词语分成环境、人物两组,凸显小说在环境、人物方面的描写。通过绘制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的形式,让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梳理小说脉络,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同时加深对小说三要素的理解)
结合学习任务单展开学习。
1.同桌互相检查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及时纠正错字,并提出易错或难写的字,全班解决。
【预设】
观察字形: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澎”“湃”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把右边写紧凑。
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认读。
(2)引导发现:这两行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预设】:第一行词语描写环境,第二行词语描写人物。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下列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学习任务单第3题)。
(1)情节:
暴风雨夜晚 西蒙死了 桑娜 忐忑不安 丈夫 同意
桑娜去女邻居西蒙家 桑娜抱回了她的孩子 等待丈夫归来 收养孤儿
(2)人物:
夫妻(关系)
桑娜 渔夫
(帮助)
西蒙
(3)请根据上面的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自己的邻居西蒙去世了,便抱回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她害怕被丈夫责骂,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到家,得知西蒙去世了,便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学习任务三 聚焦环境,感悟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桥)这一课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引出《穷人》这一课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接着梳理出文本是按照“小屋里一大海上一小屋里一大海上”的顺序来写环境的,最后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桑娜这一人物形象。)
1.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的渔家小屋里,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一段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
师: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在小说中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聚焦环境,请看学习提示。(课件出示)
圈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环境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又黑又冷 波涛轰鸣 狂风怒吼
温暖舒适 干干净净 闪闪发亮
(1)师生结合课件配合读。你发现了吗,这段环境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预设】小屋里一大海上一小屋里一大海上
(2)生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
师:说到环境描写,我们并不陌生,透过《桥》中肆虐的洪水,我们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老汉。这处环境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3)男女生分开读句子:女生读描写屋里环境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大海上的句子。
4.探究人物心理。
(1)思考:刚才我们读到了小屋里和大海上的景象。再看看这一段话,除了描写了环境,还描写了什么?
(2)引导发现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关系。
(课件出示):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预设】:这里不仅写了环境——波涛轰鸣和狂风怒吼,还写了桑娜的心理——心惊肉跳。
(3)思考:那桑娜面对其他环境时,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学习单)
(4)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5)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环境 桑娜心理
小屋里 火炉、破帆 温暖
大海上 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 焦急、担心、害怕
小屋里 温暖舒适、干干净净、闪闪发亮 有一丝安慰
大海上 波涛轰鸣、狂风怒吼 心惊肉跳
(6)思考:都是在写大海上的环境,为什么桑娜第一次的内心是焦急、忐忑不安的,而第二次的内心却是心惊肉跳的呢?
(7)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别,感受桑娜内心的变化。
4.感受人物形象。
(1)提问:读着环境描写,揣摩着桑娜的内心,我们心中那个桑娜的形象渐渐清晰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环境描写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物的内心。细腻的环境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辛劳的渔夫、勤劳的桑娜,以及他们浓浓的亲情和对生活的那份热爱。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环境描写,走进桑娜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读小说的一种方法,小说还可以怎样读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穷人》,走进穷人所处的时代。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给托尔斯泰做一张名片。
2.尝试为你读过的一部小说绘制一幅情节结构图或人物关系图。
板书:
14 穷人
映照人物内心
环境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
课 题 14 穷人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学习重难点 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有可能只满足于肤浅的生活认识而不愿意潜心读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勾画批注,交流对人物的感受,体会运用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体会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质。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 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有关环境描写的词语,回顾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风暴、狂风怒吼、温暖舒适、波涛轰鸣、心惊肉跳。
2.回顾: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并谈谈通过这样的环境,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3.过渡:这篇小说还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桑娜和渔夫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任务五 品读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紧紧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进行品读,体会桑娜矛盾而坚定的内心,引导学生读懂内心独白后的精神世界,充分感受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创设情境:桑娜的内心,牵挂着海浪中的丈夫,系着熟睡中的孩子,还系着邻居西蒙。她去探望生病的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去世了。她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2.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8~11自然段,勾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描写)
3.全班交流。
(1)思考: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又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交流: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
【预设】:
①从“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内心的矛盾。
②从“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的坚定。
4.引导探究: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我们还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
①【预设】:体会桑娜的矛盾。
a.矛盾原因之一——贫穷。
引导发现:文章当中没有一个字写“穷”,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呢?
学生交流文中描写“穷”的句子,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不易。
b.矛盾原因之二——两个孩子太小,不能同死人待在一起,她又害怕自己的丈夫不会同意,因为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再加上两个,无异于雪上加霜。
c.矛盾原因之三——桑娜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她担心丈夫会为此不顾惜身体,从早到晚出去打鱼。
②【预设】:体会桑娜的坚定。
a.提问:既然桑娜的家那么穷,孩子又很多,丈夫每天都很辛苦,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桑娜坚定去收养这两个孩子呢?
b.学生交流。
c.小结: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我们知道了这位母亲就是如此的善良、高尚、无私、伟大,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这说明心理描写可以直击人物内心。
5.指导朗读: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心理活动,读出桑娜的矛盾,读出桑娜的坚定。
学习任务六 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
(设计意图:从渔夫回家开始,小说的情节逐渐进入高潮,文中用大段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本环节抓住人物对话,先让学生关注渔夫的语言,抓住关键词读懂渔夫内心的变化,体会人物形象。接下来利用练笔补白桑娜矛盾内心,丰富了对桑娜这一形象的理解。)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等着丈夫回家,渔夫回来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伴分角色读第12~27自然段,体会他们的内心想法。
2.引导交流: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
【预设】:渔夫的态度变化是“严肃担忧—愿意把孩子抱回来—担心桑娜不愿意”。
3.抓关键句子,揣摩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引导:从渔夫的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渔夫的内心是怎样的?
【预设】:“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这件事。
(2)思考:“熬”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个“熬”,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预设】:“熬”说明了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3)指导朗读:要读出渔夫既觉得这件事难办,但又毫不犹豫地要帮助西蒙孩子的复杂心理过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仔细体会渔夫的内心变化。
4.揣摩桑娜心理,尝试练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12—27自然段。
(2)思考:桑娜和渔夫对话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沉默,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沉默?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的敏感与担忧,体会桑娜回复丈夫话时的“心不在焉”。
(4)在这两次沉默中她会想些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处,把桑娜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
(5)学生交流。引导评价:有没有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是否写出了生活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坚定;是否写出了桑娜的紧张和欲言又止。
学习任务七 总结升华,推荐阅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善良后,再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为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教学做铺垫。)
1.思考: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桑娜和渔夫还是穷人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他们不穷,他们有着可贵、动人的品质,有着善良纯洁的人性之美。
2.回读关于“小屋里”的环境描写。
(1)教师引读: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渔家小屋里,屋外,狂风怒吼,波涛轰鸣;可是——
(课件出示插图):你在这幅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语段)引读: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3.这是一段环境描写,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桑娜是那么勤劳。环境描写,就可以丰富人物形象。这温暖、舒适是用什么创造的?这也恰恰是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窘的生活不再是煎熬,反而充满了希望,所以简陋的小屋才会这样的“温暖而舒适”,是他们用善良创造的人性的温暖啊!
4.学以致用:如果我们把镜头转到第二天的清早,这个镜头里应该有什么?
【预设】:第二天一早,屋外风平浪静,冬天里的一缕阳光透过窗玻璃,照进小屋,小屋亮了起来……花儿、草儿、风儿、海浪等等。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通过品读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到了桑娜和渔夫的热心、善良。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自主作业:
1.推荐阅读《鲨鱼》。
2.摘抄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板书:
穷 人(不穷)